以下是含有高雄市水利局的搜尋結果,共228筆
高雄市苓雅區武昌路因爲箱涵老舊破損導致路基經常淘空路面下陷,造成用路人不便,高市府水利局對此做武昌路雨水下水道災修復建工程改善,於去年5月開工,並於今年5月3日完成,開放通行。
高雄仁武區草潭埤活動中心於今年4月動工,預計明年完工。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今(23)日率市府水利局團隊、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與當地議員等人到場視察進度,也勉勵工作同仁如期如質完成工程。
高雄7日與8日部分地區持續下雨,對此,高雄市水利局說,多少對水情有所提升,但仍希望多下幾場大雨,持續緩解水情。南水局表示,甲仙攔河堰5月7日凌晨0時至5月8日中午12時,累計引水量 39.2萬噸。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於5月3日與水利局、民代到旗津中區汙水處理廠視察,林欽榮感謝民代協助市府爭取中央經費辦理中區汙水處理廠整建工程,以提升全廠設備健全度,並導入現代智慧化管理,操作維護人力由120人精簡為36人,達到整廠委外的目標。
高雄市久旱未雨,已經有超過600天沒有下大雨。高雄市水利局5月1日表示,透過多元部署與鑿井等措施,民生用水到五月底無虞。水利局之前的方案就已經準備到五月底,但仍希望快點下雨。
高雄左營一輛特斯拉電動車於4月29日行經大中二路強行插隊,左營警方4月30日說,電動車駕駛此舉已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4款規定,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任意驟然減速、煞車或於車道中暫停,將處新台幣6000元至2萬4000元罰鍰,並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等罰則。
高雄水情嚴峻,對於「護國神山」台積電進駐高雄以及未來的用水問題,高雄市水利局24日說,再生水廠已經在建造中,可以趕上台積電明年的製程。至於民生用水,在伏流水與鑿井等多元取水之下,民生用水目前也無虞。
氣象預報今(19)日起受到鋒面及西南風影響,未來幾天有局部大雨的機會,高市府水利局針對易淹水低漥地區加強監控及警戒,持續做排水設施的清疏工作,目前瓶頸段的清疏都可在汛期前完成,各抽水站及滯洪池等也都完成防汛準備。
為解決北高雄典寶溪沿岸橋頭及梓官一帶的淹水問題,高市府水利局於2021年推動「典寶溪D區滯洪池2期工程」,已於今年3月完工,將有效提升典寶溪梓官區及橋頭區一帶防洪保護能力。
高雄市一名機車女騎士於日前騎車行經仁武區一處水防道路,因天色昏暗,沒有發現路上的坑洞,導致摔車。高雄市水利局說,已經派人搶修。此處雖然屬於一般道路,但也是水防道路,路口沒有設立民眾禁止進入的標誌。
為了確保汙水下水道系統營運永續,高雄市政府爭取內政部補助,核准建設經費為54億元,建置「第二過港段及備援系統」,採用潛盾機推進方式布設大口徑汙水管線,並另外設置抽水站。高雄市長陳其邁12日聽取簡報,並指示水利局加速辦理,預計2027年年底完工。
高雄市鼓山區內惟埤是美術館景觀生態核心,原為清朝為了便利農田灌溉所闢建的埤塘,因受天候及地下水位影響,導致旱季時有水位下降影響生態等情形。為恢復歷史水路脈絡及改善內惟埤水源不足問題,水利局推動內惟埤補助水源計畫,預計今年8月完工。
水情嚴峻加上天氣炎熱,高雄市岡山區的阿公溪河床長滿了布袋蓮,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趁著乾旱之際派挖土機清淤。同樣狀況的還有典寶溪與二仁溪,以及林園區林園排水道,水利局也表示,近期會加強清淤。
日月光16日於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內日月光中水廠的綠科技教育館,舉行「攜手同舟 惜水長流」中水回收達三千萬噸里程碑慶祝活動,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特別頒贈獎座,表彰日月光高雄廠於中水回收再利用,節約超過2座阿公店水庫的用水,並期許產業在現階段抗旱非常時期,都能落實水資源「減量、回收、再利用」的節水措施,共渡難關。
高雄水情嚴峻,日月光公司今(16)日在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內日月光中水廠的綠科技教育館舉行「攜手同舟、惜水長流」中水回收達3000萬噸里程碑慶祝活動,約兩座阿公店水庫的水量。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長蔡長展出席並感謝日月光節約用水。
高雄市茄萣區崎漏里與湖內區太爺里過去因為地勢低窪,幾乎逢雨必淹。綠委協助高雄市政府水利局爭取經濟部水利署經費,將會對茄萣區崎漏里抽水站做新建抽水站及抽水機更新工程,湖內區太爺里也會做抽水機排水管橫越防汛道路做下地工程,盼在明年汛期前如期完工。
高市府今(8)日舉行旱災應變會議,對於降雨持續偏低,水利局今年再與中央合作增鑿50口抗旱水井,每日將再增13.2萬噸水源,盼加速在4月20日前陸續供水,使旱季期間供水更有韌性。
水情嚴峻,高雄市的水情燈號將於今(8)日轉為黃燈(夜間減量供水)。再生水廠今日起供7500噸再生水給中鋼,自來水使用量也會相對減少。
去年至今南部雨量創30年來新低,高屏溪水位持續降低。明(8)日起高雄將轉為夜間減壓供水的黃燈。高雄市政府發言人周璟瑜和有「小Jolin」之稱的素人演員一起合拍節水影片,並改編歌曲「舞孃」的歌詞,呼籲大家一起省水。
高市府爭取中央經費,改善鳳山溪河岸人行步道,將辦理整建護岸、加寬步道及增設觀景平台等工程。然而,環團質疑,工法恐破壞既有喬木,導致66棵樹傾覆,甚至壓毀人車,疾呼施工單位應重新改善工程設計。對此,高市水利局回應,工程不會移植任何樹木,而步道拓寬恐損及樹根部分,將再邀專家勘察做適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