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的搜尋結果,共109

  • 「飯匙鯊」每天換新牙 一輩子不用看牙醫讓人好羨慕

    「飯匙鯊」每天換新牙 一輩子不用看牙醫讓人好羨慕

    不管是小朋友還是老年人,很多人對於「看牙醫」這件事都敬謝不敏。畢竟牙醫診所各種器械伸進嘴裡,總不是件太愉快的事情。但在自然界中,有一群生物一生裡,牙齒不斷換新的,直接讓牙醫失業!

  • 金門傳統聚落上演「落番情」 真實還原「出洋」打拼滄桑史

    金門傳統聚落上演「落番情」 真實還原「出洋」打拼滄桑史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傳遞在地傳統文化與故事,並增進與鄉親之夥伴關係,特別邀請「金門鱟劇團」分別於水頭、北山、山后、瓊林等傳統聚落,以及烈嶼上林活動中心等處,以舞台劇演出「落番情」,讓鄉親一同感受先人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謀生的滄桑史。

  • 漁夫撈到「馬蹄形海怪」 急送派出所 一查竟是4億年活化石

    漁夫撈到「馬蹄形海怪」 急送派出所 一查竟是4億年活化石

    大陸浙江一名漁夫近日出海捕魚,撈到一隻外觀呈馬蹄形的海怪,後端還有尖尖的尾巴,漁夫當場嚇得不敢亂動,將其裝進水盆後捧至派出所求救,一名深諳海洋生物的員警看到後,表示這是擁有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鱟(音同厚)」,在地球存在4億年。

  • 移民署金門服務站關懷生態 邀新住民一起守「鱟」幸福

    移民署金門服務站關懷生態 邀新住民一起守「鱟」幸福

    為維護金門生態永續,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金門縣服務站結合金門水產試驗所辦理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介紹鱟的生態知識與環境保育。課程中養鱟達人成勇生還透過由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的手作DIY材料製作機械鱟,用遊戲的方式讓參與的新住民親子一起守「鱟」幸福。

  • 苗栗竹南國中鱟繁殖復育 獲代表苗栗縣參加全國科展

    苗栗竹南國中鱟繁殖復育 獲代表苗栗縣參加全國科展

    苗栗縣竹南國中3年前與國立海洋大學合作,參與稀有動物鱟繁殖復育計畫,歷經3年的努力下,終於找出最適合鱟卵孵化的海水溫度、鹽度,成功孵化出幼鱟,成功率達50%,並予放流至新竹香山濕地保留地,竹南國中師生將繁殖鱟的整個研究過程提報至苗栗縣政府科學展覽比賽,榮獲國中組生物組的首獎,將代表苗栗縣參加全國科展。

  • 苗縣國中小科展成績出爐 「鱟來的故事」等作品將參加全國科展

    苗縣國中小科展成績出爐 「鱟來的故事」等作品將參加全國科展

    苗栗縣第63屆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活動日前成績揭曉,今年共有87件作品報名,縣長鍾東錦26日頒獎表揚各組各科的獲獎團隊和學校;包括竹南國中的「鱟來的故事」等6件作品,獲評審青睞推薦代表苗栗縣參加今年7月的全國科展。

  • 竹市提倡海洋復育 香山溼地首度放流約800隻活化石鱟苗

    竹市提倡海洋復育 香山溼地首度放流約800隻活化石鱟苗

    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23日於香山溼地生態館辦理送小鱟回大海活動,現場有來自苗栗縣、彰化縣、新北市等5所學校鱟保母師生參與,新竹市大庄國小師生也參與觀察,共放流約800隻人工孵育幼鱟,是香山溼地首次的鱟苗放流行動。

  • 在校復育活化石「鱟」 海科館帶領學童送800隻鱟寶寶回大海

    在校復育活化石「鱟」 海科館帶領學童送800隻鱟寶寶回大海

    為了搶救台灣日益稀少的「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4年前與金門水試所合作舉辦「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畫」活動。去年更結合18所學校參與「鱟保母計畫」,由各校師生們展開協助照顧鱟卵及幼鱟的孵化,成功孵化並陸續送回海科館將近有800隻鱟寶寶。並於23日在財團法人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和新竹市政府的協助下,協同天行者慈善協會志工團隊,也邀請在地學校一起成功的將800隻鱟寶寶進行放流,回歸大海。

  • 台東像恐龍的鯊魚 佛心魚販野放

    台東像恐龍的鯊魚 佛心魚販野放

     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捕獲1尾「長得像恐龍的鯊魚」,經水試所人員鑑定,是已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波口鱟頭鱝」,這尾罕見怪魚8日在新港漁港拍賣市場由魚販陳文榮標購,陳文榮說,並不是每條鯊魚都要殺來吃,難得這條大魚還活著,下午5時已將牠帶到基翬漁港野放,重返大自然。

  • 獨》台東捕獲「像恐龍鯊魚」 佛心魚販標下當天野放

    獨》台東捕獲「像恐龍鯊魚」 佛心魚販標下當天野放

    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捕獲1尾「長得像恐龍的鯊魚」,經水試所人員鑑定,是已列入IUCN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波口鱟頭鱝 」,這尾罕見大魚在新港漁港拍賣市場由魚販陳文榮標購,陳文榮說,並不是每條鯊魚都要殺來吃,難得這條大魚還活著,將予以野放。極危物種「波口鱟頭鱝 」也在今(8)日下午5時許順利野放。

  • 澎湖公告全年禁捕三棘鱟  盼能恢復「鱟滿為患」場景

    澎湖公告全年禁捕三棘鱟 盼能恢復「鱟滿為患」場景

    澎湖海邊早年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活化石「三棘鱟」現蹤,這種人稱夫妻鱟的稀有魚類,己列為國際保育機構的瀕危物種,澎湖縣政府為維護轄內三棘鱟生態資源,避免不當採捕,依據漁業法公告訂定相關限制事宜,明訂除了學術研究、資源調查、教育文化或公共利益之目的,澎湖縣轄區海域內全年禁止採捕三棘鱟。

  • 成功「訪鱟村、撸魚栽」 澎湖社區最有特色的常民文化

    成功「訪鱟村、撸魚栽」 澎湖社區最有特色的常民文化

    訪鱟村、撸魚栽、海廢藝術、豬舍咖啡、蚵殼再生永續、石滬抓魚、軍事坑道體驗等社區特色,在澎湖縣政府輔導社區辦理空間改造之後,成為發展觀光與保存傳統常民文化的重要據點,澎湖縣長陳光復24日上午在大禮堂迎來成果發表會,親自頒發社區規劃師授證證書與獎項,表彰社規師的努力和貢獻。

  • 父花200元買尖尾海怪 兒認出真實身分 狂勸快放生

    父花200元買尖尾海怪 兒認出真實身分 狂勸快放生

    買到活化石!大陸江蘇一名父親近日逛市場時,看到一隻外型詭異的海洋生物,便花了5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0元)將牠買回家,豈料他的兒子看到後,表示這隻海洋生物是活化石「中華鱟(音同後)」,屬於保育類動物,趕緊將牠放回大海。

  • 少年抓到藍血海怪 存在地球4億年 比恐龍更早出現

    少年抓到藍血海怪 存在地球4億年 比恐龍更早出現

    大陸浙江一名15歲少年日前帶弟弟到海邊玩,豈料發現一隻擁有4眼的生物,擔心牠會被太陽曬死,趕緊將牠裝進水桶帶往警局求助,說要給警察一個寶貝,員警起初都非常困惑,往水桶裡一看才知是活化石「鱟」(音同後)。

  • 結合鱟復育 嘉縣濱海環教館動土

    結合鱟復育 嘉縣濱海環教館動土

     嘉義縣新岑國小與嘉縣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合作,長期監測、復育存在地球超過4億年的「活化石」鱟,為讓沿海生態保育更落實,嘉縣爭取到全台首座結合鱟復育的濱海環境教育場館,坐落在新岑國小及新岑公園間,基地面積廣達1.4公頃,造價8438萬元,27日動土,預計2024年完工。

  • 邂「鱟」金門 移民署邀新住民守「鱟」幸福

    邂「鱟」金門 移民署邀新住民守「鱟」幸福

    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2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形態,有「灘地上活化石」之稱的海洋生物「鱟」,曾廣泛分布於台灣西部海岸,但在棲地環境變遷下,台灣本島已幾乎絕跡,僅金門與澎湖還有野外發現紀錄和族群分布。移民署金門服務站今天邀請縣水產試驗所「養鱟達人」成勇生帶領新住民家庭走進它們多采多姿的世界。

  • 海洋公民數據松比賽 「鱟攻珍環傳」只得第3名

    海洋公民數據松比賽 「鱟攻珍環傳」只得第3名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舉辦第2屆「海洋公民科學家數據松」今(20)日頒獎,由「你絕鱟了嗎?」作品奪冠,獲得獎金五萬元。至於融入古裝劇元素的「鱟攻珍環傳」只得第3名。

  • 新竹市香山溼地泥灘地發現8隻稚鱟  籲民眾勿入溼地棲息處

    新竹市香山溼地泥灘地發現8隻稚鱟 籲民眾勿入溼地棲息處

     新竹市政府與海洋保育署近日在香山溼地辦理三棘鱟野外族群調查訓練,帶領保育志工及學員野外調查實習,結果在過程中發現8隻從4億8000萬年前生存至今、有活化石之稱的稚鱟,創下香山溼地記錄到最多稚鱟的一天。

  • 男池塘拍到三眼蝦 竟是2億年前生物 曾與恐龍共存

    男池塘拍到三眼蝦 竟是2億年前生物 曾與恐龍共存

    大陸江蘇連雲港市一名男子平時喜歡攝影,一天路過社區池塘時,發現池裡有動靜,上前查看發現,裡面竟有一隻類似蝦子的生物,長約2公分左右,但詭異的是,牠竟有3隻眼睛,隨即將怪蝦拍下,查資料才得知,此為2億多年前的遠古生物「鱟蟲」。

  • 送活化石回大海 海科館放流145隻鱟寶寶

    送活化石回大海 海科館放流145隻鱟寶寶

    有活化石之稱的鱟,在台灣本島日益稀少,原本的孵幼棲地多已成了人工化的海岸。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自3年前展開鱟的保育行動,台灣各地的學校都投入這項工作,近期,海科館帶領參與復育的學校師生,首度將復育後的145隻鱟寶寶放流在其所應屬的棲息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