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黃致凱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故事工廠推出第16回作品《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由黃致凱編導,今(13日)主要演員郭耀仁、方志友、謝瓊煖、是元介、蔡燦得、陳家逵等實力派演員出席媒體茶敘。謝瓊煖1人分飾3角,分別是污染受害者蕭媽媽、議員和酒店媽媽桑,這是她繼夯劇《華燈初上》完結後,再度以「媽媽桑」形象登場, 謝瓊煖說:「這次角色滿厲害的,可以跟Sugar(《華燈初上》裡的酒店)比一下,每次排練這場戲,都是大家最興奮的時候。」女主角方志友也說,她非常想「下海」和其他女演員一起參與演這場戲,還認真自薦,但被導演阻止,她賣關子稱透露「(這場戲)有一些好看的肉體」!
疫情之下,劇院無法正常開放,表演藝術團體開始嘗試線上直播演出,日前故事工廠《莊子兵法》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直接在線上直播,並採付費機制,由於劇情內容以密室逃脫的推理劇為主題,隔著一道螢幕,觀眾有如化身劇中看不見的「藏鏡人」,在直播間同步刷屏,討論劇情。
疫情之下,劇院無法正常開放,表演藝術團體開始嘗試線上直播演出,今(15)日下午故事工廠《莊子兵法》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同步在線上直播,並採付費機制,由於劇情內容以密室逃脫的推理劇為主題,觀眾隔著一道螢幕看戲,有如化身成劇中遲遲不現身的幕後「藏鏡人」,在直播間同步刷屏,熱烈討論劇情。
明華園總團成立92年,新編歌仔戲又有突破,新作《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不只搬演傳統戲曲少見的題材,談論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故事,孫翠鳳更挑戰說荷蘭文,在劇中飾演外交、商業皆有謀略的鄭芝龍,有如東方版《神鬼奇航》,令觀眾驚呼連連。
明華園總團成立92年,在新編歌仔戲又有新突破,推出新作《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不只搬演傳統戲曲少見的題材,談論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故事,孫翠鳳更挑戰說荷蘭文,在劇中飾演外交、商業皆有謀略的鄭芝龍,有如東方版的神鬼奇航,令觀眾驚呼連連。
空蕩蕩的舞台,透過投影特效,卻能變裝成深海,演員在裡頭往上游泳,《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裡一段鑿船場面,場面逼真,此外,還有演員驚喜地從觀眾席上,以特技手法飛過,看得觀眾動魄驚心,也目不轉睛。
「國姓爺」鄭成功打敗在台荷蘭人故事為人津津樂道,但他的父親鄭芝龍,其實更是一位傳奇人物。明華園戲劇總團新作《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由無敵小生孫翠鳳挑戰演繹鄭芝龍一生,除把軍艦搬上舞台,還添加高空特技演員自四面八方飛至台上,讓觀眾席上空如有一艘艘承載海賊的無形大船,身歷其境大航海時代。4月將於台灣戲曲中心登場。
一名中年婦女愛上小鮮肉,為追求青春永駐,不惜每天搏命打凍齡激素。故事工廠最新作品《暫時停止青春》虛擬一座青春大樓,大膽呈現性愛場面,裡頭的紅男綠女永遠不老、永生不死,日日尋歡作樂,有如現代失樂園,但卻也因此失去追尋生命的意義,總編導黃致凱表示,全劇探討性、愛與死亡的關聯,「藉此反思,會消失的青春、愛情、幸福的時光,反而是珍貴的事。」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紅透半邊天,但當劇情為人所知,如何透過新元素讓人耳目一新?故事工廠編劇黃致凱改編《我們與惡的距離》,推出同名舞台劇,透過與劇情相互呼應的「投票」元素,一齣戲就產生4套結局,讓觀眾走進劇場,自行決定角色命運。
去年奪下金鐘年度最佳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將推出劇場版,繼日前宣布女主角「宋喬安」由尹馨擔綱,19日公布第2波卡司,電視版由吳慷仁飾演的人權律師「王赦」、劇場版由吳定謙接演,吳怡霈則飾演律師妻子「丁美媚」。
蒔花餵魚是黃致凱每日工作前的必修功課,但他可不是扮扮家家酒搞搞小確幸,而是以專業態度面對,不管是養魚或種花,皆能說出種種道理、各樣講究,家裡簡直就是個「生態劇場」,在兒女相伴下,日日都有「戲」。總說自己個性急躁的黃致凱,也是試著在這些繁瑣的過程中放慢腳步、洞察世事。疫情下演出停歇,但他心念一轉:雖然劇場不是老百姓生活必須,雖然自己如此渺小,但期待可以透過作品,帶給大家安定的力量。
長期照護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如何一邊照顧臥床長輩,一邊照料家庭,成為現代人的兩難習題。故事工廠編導黃致凱,近期將作家駱以軍作品《小兒子》改編成舞台劇,初為人父的他,兒子最近剛開口叫爸爸,令他更加感受父子親情,卻也格外牽掛住在療養院的父親,他對自己無法時刻照料父親而感到歉疚,這些都將融入劇情中。
「我對自己創作有信心,你只要給我一次機會就好。只要踏入劇場,我相信我可以用作品留住你。」劇團「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這麼說。他是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的叩首弟子、管理國內近期最多產的劇團,與周美玲聯合執導新戲《偽婚男女》又將4月登場;百忙中初體驗時尚拍攝,這位劇場人身穿愛馬仕春夏新裝,目光炯炯、渾身散發自信,讓名人時尚版多點藝術氣息。
師承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現年36歲的編導黃致凱成立故事工廠至今滿3年,將推出第4部作品《莊子兵法》,以莊子寓言為靈感,融合懸疑推理劇情,打造一場密室逃脫戲碼,將於今年下半年演出。
李國修嫡傳弟子黃致凱,離開屏風表演班後首次以故事工廠編導身分公開發表作品《白日夢騎士》,更以此劇獻給他心目中最敬愛的現代唐吉軻德——李國修,感念恩師對台灣舞台劇一無反顧地奉獻與投入。
感官記憶
演哭戲前需要醞釀情緒嗎?
我期許自己所呈現出來的角色是「兩千三百萬加一」,也就是說這個角色,大家過去都不曾見過,而是透過我的創造,賦予角色獨特的形體與性格,讓大家相信原來台灣有這麼樣的一個人。我根本不覺得自己在表演,我覺得我已經活在我創造的角色裡了。
我在耕莘實驗劇團受過的訓練,都在《荷珠新配》的舞台上獲得實踐。我甚至還可以控制台下觀眾笑聲的長度,讓觀眾笑十秒就笑十秒,因為我已摸索出吸引觀眾焦點的訣竅,知道要怎麼鋪敘才能讓觀眾一層又一層地掉進喜劇的情境裡。
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劇場人李國修,縱橫舞台逾三十年。前年年底舉辦「暫別舞台京戲啟示錄戶外轉播場」之後,即專心養病而暫停演出。但其實,這段期間他也致力口述筆記,包括「表演篇」、「導演篇」、「編劇篇」,具體形塑自己的劇場經驗。本刊今起連載其中的「表演篇」精華。表演與欣賞,本來就屬一體兩面,喜愛劇場藝術的讀者,當可登堂入室,窺見表演後台的秘辛奧義。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