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龍宮小行星的搜尋結果,共18筆
一項讓電影中防止小行星或慧星撞擊地球場景成真的「地球防禦」行動,今年將正式啟動。美國DART任務探測機預計9月進行全球首次「神風式」實驗,希望透過撞擊改變小行星軌道。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在去年底完成攜回「龍宮」(Ryugu)小行星的岩石樣本,如今首批分析報告終於出爐。這些岩石非常黑,反光率只有0.02%,稱的上太陽系裡最黑暗的物質。
日本宇航局(JAXA)官員周二說,他們已開啟了「隼鳥2號」(Hayabusa 2)所帶回的返回艙,驚喜的發現土壤和氣體的數量超出了預期,顯示任務非常成功。
上星期六晚間,南澳洲的夜空出現一道火流星,科學家對此興奮不已。原來這個火流星是「隼鳥2號」(Hayabusa-2)所投放的返回艙,裡頭有龍宮小行星(Ryugu)的岩石樣本。幾小時之後,搜尋團隊成功找到了完整無損的返回艙。這絕對是日本太空探測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任務。
為了將可能成功採集到小行星砂石的密封艙送返地球,花了逾一年、飛行約3億公里的日本探測機「隼鳥2號」逐漸接近地球,預計日本時間12月6日凌晨,密封艙就會進入地球大氣層。
一群科學家正在南澳洲的沙漠小鎮伍默拉(Woomera)忙碌的準備著,他們是在等待日本航太局(JAXA)的隼鳥2號(Hayabusa2)返回,探測器上攜帶著龍宮小行星(Ryugu)的砂粒,可以說是來自龍宮的伴手禮。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於去年,發射小行星探測船隼鳥2號(Hayabusa2),觀測太陽系小行星「龍宮」,將帶回其碎屑,認為它是最古老物體之一,希望從中了解地球如何演化,預計2020年底返回地球,而17日公布觀測結果,發現「龍宮」由瓦礫重疊構成,表面上全是縫隙,推測它與其他小行星相撞導致散裂,之後又因重力重新聚合。
日本小行星探測船隼鳥2號(Hayabusa2)於週三完成了探索龍宮小行星(Ryugu)全部的任務,將要攜帶著小行星的岩屑樣本返回地球,它將展開長達一年的返家之旅。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機11日再度成功登陸「龍宮」小行星。隼鳥2號這次是為了完成世界上首次的任務,採集小行星內部的岩石。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 Hayabusa 2)開始降低高度,準備第2度降落「龍宮」(Ryugu)小行星。這一次的任務是採集4月時,製造出的人造隕石坑旁邊噴出的物質。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5日表示,小行星探測機隼鳥2號 (Hayabusa 2)成功在龍宮小行星(Ryugu)表面擊出人造隕石坑,至於人造坑洞的畫面,還需一段時間的資料接收才會回傳。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東京大學、名古屋大學、會津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20日公布,日本探測機「隼鳥二號(Hayabusa 2)」持續觀測小行星「龍宮」(Ryugu)後發現,龍宮上的岩石中含水份。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XA)日前創造歷史,其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在移動中的小行星「龍宮」投擲兩個小型探測器。JAXA周四(27日)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貼出了小行星「龍宮」的最新視頻和近距離照片。這些影視圖片,是本月21日才投放到小行星上的兩個探測器拍攝到並傳輸回太空船的。探測器以傾斜角度拍攝出小行星滿布不同形狀和大小石塊的表面。科學家相信探測器取得的資料或有助了解太陽系起源。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 (JAXA)於2018年9月22日成功的將隼號2號(Hayabusa2)的兩具小型探測器彌涅耳瓦-II (Minerva-II)降落在龍宮小行星(Ryugu)上,並且傳回了表面照片,之後隼鳥2號也會降落在龍宮上,以收集小行星的表面物質,並送回地球。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1日宣布,持續在觀測小行星「龍宮」(Ryugu)的探測船「隼鳥2號」(Hayabusa2)已成功的與探測小行星地表的小型機器人分離。第一代隼鳥號2005年未能讓同型機器人成功降落系川(itokawa)小行星的地表,時隔13年的挑戰是否能確實登陸龍宮地表,還需等明天(22日)傳回的畫面才能判定。
日本宇宙航空開發研究所(JAXA)發布了隼鳥2號(Hayabusa2)拍攝的小行星龍宮的新照片,距離已相當接近,小行星的細節已經變得清晰。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隼鳥2號探測船(Hayabusa2)已經接近目的地「龍宮」小行星(162173 Ryugu ),因此先關閉航行用的離子引擎,進入最終調整軌道的階段。預計最快將在6月21日至7月5日調查「龍宮」。
日本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5日宣布,有關「隼鳥2號」探測器所探測到的目標小行星「1999JU3」的名稱,經公開徵集後,已決定使用「Ryugu」(龍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