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gdp的搜尋結果,共9,344筆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風波引發市場擔憂,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今於立法院財委會上表示,矽谷銀行為區域性銀行,不至於引發系統性風險,以美國過去處理經驗來看,不會演變成雷曼兄弟而引爆金融危機;不過,銀行倒閉的新利空,確實會讓台股受到間接影響。
中國大陸政府今年適逢換屆,新一屆領導班子已任命就位,蓄勢待發。中外非常關注,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是什麼?有哪些工作重點?將會怎樣來開展工作?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天在總理記者會上表示,老百姓不會整天盯著GDP數字看,而是關注切身感受,政府要在三句話上下功夫:第一是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第二是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三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在中外記者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下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過程當中,我們還必須吃改革飯、走開放路。」
周一金融市場可能迎來動盪的一周。投資人擔心美國銀行業之亂可能引爆全球骨牌效應,隨著新的一周到來,這些疑慮可能反映在亞洲市場。不過,由於美國當局宣布了一連串措施以限制矽谷銀行(SVB)倒閉的影響,周一亞洲時段,美股主要指數期貨勁揚。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2日第三場「部長通道」上,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對今年經濟好轉、實現GDP約5%成長目標有信心,並強調大陸個別地區還存在統計與數據造假現象,將加大改革與執法力道,今年更會展開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確保各類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在重新開放推動物價大漲後,一度被視為中國結束疫情封控將帶來經濟強勁反彈的信號,但是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上揚1%,是一年以來最低漲幅。經濟學家們認為,通貨膨脹的幅度遠低於預期的1.7%,顯示結束封控後經濟成長反彈幅度遠低於中國政府的期望。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內GDP達17.4兆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2022年,中國人均GDP數據約為1.27萬美元;2022年;美國人均GDP約為7.65萬美元,約等於中國人均GDP的6倍。
儘管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券資產在去年第四季漲勢驚人,但法人持續看到投資價值。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全球新興市場固定收益主管Jean-Charles Sambor6日指出,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券相較美國信用債仍非常誘人,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優於成熟市場、大陸經濟重啟且祭出財政政策、去年資金並未流出大陸債市,因此後市看好。
荷蘭的中央計劃局(CPB)在周四指出,荷蘭今年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降到2020年疫情以來最慢增速;同時之間,通膨維持高漲,以及上升的利率,都將終結了過去十年來的榮景。
法國央行在周三指出,今年第一季法國經濟預計僅成長0.1%,表現將同於第四季的增長0.1%。
日本2022年最後1季的GDP經修正後低於初值,代表在現今全球需求不佳之下,日本復甦之路也窒礙難行。根據日本9日官方數據,上季經濟成長初值為0.6%,調整後的季增年率僅剩下0.1%,外界則是普遍預估成長0.8%。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內GDP達17.4兆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
歐盟統計局8日公布,歐元區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終值由上次預估的季增0.1%下修至持平零成長,但依然高於歐洲央行(ECB)預期的季減0.2%。分析師預期,此數據不會影響到ECB下周3月16日會議升息2碼的計畫。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今年GDP增長主要依靠經濟重啟後消費正常化,以及房地產站穩回升拉動,基建投資會較去年弱,預計全年增幅放緩至6%左右,同時出口壓力很大,因此大陸政府訂下GDP為5%是務實的目標。
據烏克蘭文傳社( Interfax Ukraine)周一的報導,烏克蘭經濟部下調了2023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為1%。
韓國央行7日表示,由於全球普遍實施緊縮政策,造成景氣不佳,進而影響到韓國出口。因此,韓國2022全年經濟成長率僅2.6%,相較於2021年的4.1%,明顯退步不少。同時,成長性也是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最低的。
2023年伊始,當世界的眼球全聚焦在美國貿易、晶片及太空爭霸戰,彷彿世界都只繞著美中兩國跑時,殊不知,卻有一個地方,無畏大國間的烏煙瘴氣,在三年疫情中,默默地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訂下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大陸國家發改委6日表示,預期目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改委也將從四大面向著手,全力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和擴大。
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3%更勝美國2.1%,但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卻是持續擴大。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昨表示,去年美國由於高通膨,讓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8%、16.5%,反觀大陸因去年物價平穩,CPI、PPI的年增率各為2%、4.1%,對比之下美國是因高通膨而大幅拉高名義GDP規模。
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6日赴立法院報告疫後特別預算時指出,全民普發6,000元,保守估計可推升經濟成長率0.3個百分點,預估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包括特別預算案後,不會比去年的經濟成長率2.45%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