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二除役的搜尋結果,共07筆
全球氣候變遷,2022年歐盟將核能列入永續性綠色能源,核三廠二號機2025年5月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由於政府開發新能源成效不彰、頻傳光電弊案素,立法院民眾黨團提重啟核三公投案。823公投結果關乎能源、經濟,甚至還有政治層面,核一、核二及核四廠皆位於新北市內,居民認為妥善處理核廢料是當務之急,對於重啟核三意見不一。
進入非核時代,未來台灣還要建構AI產業鏈,供電備受考驗。日前台中電廠、興達3、4號機組、大林5號機組等火力全開,學者指出,國內目前因除役、環評、空品限制的17組燃煤或燃油機組,例如大林與興達電廠的部分機組,近年啟動頻率已明顯增加,反映出整體供電結構的脆弱。
核三廠2號機17日執照到期,我國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依規定,執照到期的核電廠不得運轉,應進入除役程序。然而,執照到期的核二廠已於2023年取得環評同意,台電卻以除役計畫與環評範圍仍待釐清為由,尚未申請除役許可。核三廠雖進入二階環評,並於2022年召開環評範疇界定會議,至今仍未見後續進展。學者認為,台電沒有動作,在於政府高層未對核電重啟明確表態,才使台電觀望。
年內除交通建設大有潛力外,核能相關建設也受到關注,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到對先進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市場看好少數有核電廠建設經驗的老牌營造廠如新亞建設(2516),在核安、核廢需求下未來有更廣闊接案空間。
新亞建設(2516)年內利潤有改善,總經理賴調燦16日表示,當前仍是營造榮景,交通部明年還有2,000多億元的快速道路等工程標案釋出,有利深耕土木工程的新亞建設,明年將鎖定驗收期短的公共工程接案,看好利潤未來將逐年提升。
核安會7日上午收到台電公司提出核三廠2號機併聯申請,歷經3小時餘審查,確認機組運作狀態符合要求,於11時35分同意併聯申請,這也是核三廠2號機歷經歲修47天後,再度併聯發電至2025年5月17日除役止。不到半年,台灣核電將正式走向歸零。
核三1停機解聯已成定局,但是核電是否就此出局卻是未必。畢竟核二、三的除役許可都尚未發出,甚至連資料都未正式送出,從申請許可到完全拆廠,估計還有10年時間。在供電不穩、火力排碳大增情況下,台電應利用這段時間作好保養與維修,未來能源政策如有機會調整,能給核二、三廠重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