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文社會的搜尋結果,共311筆
賴清德總統喊出「333諾貝爾計畫」,教育部表示,已在特別預算中規畫20億經費,讓研究型大學與關鍵領域企業建立合作講座,並讓基礎研究能在產業應用獲益中,持續得到經費支持、投入先期研究。未來也將與國科會、國發會及經濟部等部會共同合作,營造培育人才的良好環境;國科會則表示,該計畫非由國科會負責。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今(8)日舉行紀念國父孫中山160歲誕辰、成立60周年慶暨第60屆學術著作獎贈獎典禮。董事長吳伯雄親自頒獎,表揚4位學術界傑出得主,其中人文社會類得獎人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蘇聖雄、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碧蓉;自然科學類得獎人為長庚大學醫學系醫預科主任吳嘉霖及台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鄭皓中。
民運人士王丹民國112年遭爆料,103年在美國飯店對李姓男學生強吻,清大清大113年1月10日函文是行政處分,認定王丹性騷擾成立,但王丹後來已沒在清大任教沒有送交懲處只建議王丹自費接受心理諮商與輔導等,王丹不服提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清大的調查報告認事用法並無違誤,也未違反公正客觀義務及有利不利一律注意原則,駁回王丹的訴訟請求。可上訴。
為檢視新北市原民事務發展現況,與族群幹部共同討論並推動未來政策,新北市原住民族文化會議11/1於瓏山林台北中和飯店登場,新北市長侯友宜親自出席,邀集市內族群領導人、現任頭目及各區協進會理事長及幹部交流,由下而上凝聚共識。
為檢視新北市原民事務發展現況,與族群幹部共同討論並推動未來政策,新北市原住民族文化會議11/1於瓏山林台北中和飯店登場,新北市長侯友宜親自出席,邀集市內族群領導人、現任頭目及各區協進會理事長及幹部交流,由下而上凝聚共識。
新北市原住民族行政局1日在中和區舉辦「原住民族文化會議」,市內族群領導人、現任頭目及各區協進會理事長及幹部齊聚,共同檢視新北市原住民族事務發展現況,並討論未來政策。新北市長侯友宜致詞時宣布,明年起調高原住民族領導人工作費、各區協進會作業費等,獲全場鼓掌支持。
國立中興大學1日舉辦106周年校慶慶祝大會暨第29屆傑出校友表揚典禮,今年獲選的8位傑出校友,涵蓋學術研究、企業經營、公共服務、藝術文化等領域。興大校長詹富智致詞表示,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中興大學投入檢測與防疫工作,展現興大人責無旁貸、挺身而出的精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5任校長出爐。校長遴選委員會30日召開第5次會議,由召集人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主持,經出席委員無記名投票決議,現任副校長、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講座教授宋曜廷當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現任校長吳正己任期將於明年2月底屆滿,第15任校長候選人分別為現任教務長劉美慧與現任副校長宋曜廷,遴選委員會今天舉行第5次會議,新任校長由宋曜廷當選,學校將報請教育部聘任,明年2月22日就任。
為讓新竹學子更了解在地,清華大學攜手在地10所高中,啟動「新竹學」跨校課程,課程涵蓋塹城學、竹科學、流域學、客庄學、原民學及移民學等6大主題。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新竹學不只是課程,更是向下扎根的重要行動,盼奠定城鄉永續發展基礎,開創教育新典範。
一生投注於翻譯志業,和研究中日文學關係的著名學者鄭清茂,日前辭世,享耆壽92歲。鄭為國立東華大學首位榮譽教授,師友學子聞之,心生無限哀思與感念。
東海大學再創學術榮耀!美國史丹佛大學近日公布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東海大學共有11位教授入選,展現卓越研究能量與國際影響力。其中,張嘉修副校長在「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全台排名第22名;校長張國恩更以人文社會領域背景,成為榜單中唯一非工程領域的入選者。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年會暨聯合會議成立第32年,今年中央研究院由副院長暨新任大會主席彭信坤率團,出席20至22日在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舉辦的年會,本次主題為「心靈遇見機器:重新思考人工智慧時代中的智能與知識」,台灣也透過大會共探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如何共存、互惠,進一步開展對未來社會的全新想像。
大專校院迎來新學年,在少子化衝擊下,各校新生註冊率成為矚目焦點。據中原大學統計,該校114學年度大學部新生註冊率截至9月19日為止,包含資通訊擴充名額,整體註冊率已超過100%,達到101.3%,在少子化海嘯中逆勢成長,連續6年註冊率百分百,連續8年蟬聯全國公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
開南大學9日於至誠樓A105舉行「台印高教合作簽約儀式」,與來自印尼的12所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推動跨國教育資源整合,為台印高等教育合作樹立新里程碑。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近日表示,國科會針對人才培育不只支持大學科研,也鼓勵從小探索科學,甚至延伸到「幫博士找工作」介接產業,其中,依前瞻基礎建設條例推動的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計劃,今年度計畫徵求9月展開,預計10月起執行。
生活在台灣的人,很自然都會跟人說「我是台灣人」。但是何謂「台灣人」?這不能被視作「不證自明」的名詞,因為魔鬼就藏在細節中。首先,「地理上的台灣人」是指居住在台灣本島的人,但,生活在中華民國治權範圍內,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全都是台灣人嗎?這意謂著「法律上的台灣人」,是否包括生活在澎湖群島或其他離島的人?如果說福建省金門縣與連江縣兩地區在內的居民同樣是台灣人,當你到這兩縣去問生活在當地的居民,他們隔著海就能看見大陸的高樓大廈,卻看不見台灣,這些居民並不會輕易就認同自己是「台灣人」。
中央研究院長2日於法國獲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勳位勳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表彰其在促進台法學術交流、深化國際科研合作,以及推動全球科學發展的傑出貢獻,廖表示,期許台灣學術界能以法國自由精神為典範,超然於政治並秉持「自由探索、開放交流、彼此尊重」的精神,持續推動科學、人文、思想上的進步。
因應台法文化交流,國家圖書館於今(2)日與國際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鎮法國孔多塞校園(Campus Condorcet)簽署合作協議,國圖將於該校人文社會圖書館設立「台灣漢學資源中心」,象徵兩國在圖書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合作邁向新的里程碑。這也是國圖締結海外資源中心的第54個合作夥伴。
行政院會14日通過「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計畫」,規畫5年投入45億元,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導入AI智慧化技術與方案;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院會中提醒,計畫雖有助培育AI科技人才,但大學科技領域比例逐年上升,人文社會科學比例下降,建議中央應兼顧科技與人文教育,讓人才具專業深度並能跨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