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代謝率的搜尋結果,共121筆
52歲林小姐最近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讓她備感困擾,也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泌尿科醫師曲元正指出,尿失禁也是更年期常見症狀之一,會隨著年齡增加、骨盆底肌與神經退化惡化,好發於自然產女性、體重增加或腹部肥胖者,及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患者。
不少人喜愛烏龍茶回甘的口感。婦產科醫師邱筱宸表示,研究發現,喝烏龍茶有助於減重、改善腸道菌相、提升身體代謝率,甚至比綠茶還強,此外,停經後婦女若有喝烏龍茶的習慣,只要別超過5杯,還具有保護骨頭的潛力,但提醒泡茶別超過5分鐘、飯後1小時再喝茶,以免傷胃或影響鈣質吸收。
動得夠,心更好。研究發現,女性每周運動250分鐘,就能達到與男性530分鐘的護心效果,並可降低30%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今(1)日表示,男女因荷爾蒙與肌肉代謝不同,尤其建議女性更年期後多做瑜伽、游泳等中強度運動,以維持代謝平衡。
76歲的女星潘迎紫日前出席金鐘獎,凍齡的美貌震撼全台。營養師呂美寶表示,凍齡其實是長期習慣的累積,潘迎紫的例子,潘迎紫的例子告訴我們5個抗老秘訣,分別是有足夠蛋白質、少加工食物、重訓保有肌肉量、生活自律與情緒穩定,「跟著做,身體就會回饋你年輕活力的模樣。」
薑常是料理中的配角。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薑含有薑辣素,有助身體抗發炎。有研究發現,補充薑萃取物能改善大腸發炎,有可能降低罹患大腸癌,或攝護腺癌、肝癌與乳癌轉移的風險;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則提醒,嫩薑要趁新鮮吃,否則可能產生不利於健康的黃樟素。
血糖、血脂控制不良,會造成健康危機。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每天攝取乾重約5克海藻,不僅能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還可以優化腸道菌相,甚至在體重管理與脂肪肝控制上展現驚人潛力。
怎麼跑步都瘦不下來?飲食可能要調整了。營養師薛曉晶指出,一位50歲上市公司女副總3年來堅持跑步,飲食也相當清淡,但就是瘦不下來、體脂依然不動,在經過補足蛋白質、重量訓練的調整後,體重立刻突破停滯、體態更為緊實,甚至比年輕時有線條。
為什麼體重沒超標,卻還會有「三層肉」?關鍵就在體脂肪率,醫師表示,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愛吃零食、又懶得運動,如果這樣的習慣搬到現實生活,就很容易養出隱形肥胖,久而久之,即使體重沒有明顯變化,內臟脂肪也會默默增加,變成俗稱的「泡芙人」。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塑膠製品。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住在塑膠微粒汙染嚴重的沿海地區居民,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8%,冠心病增加7%,中風風險增加9%,且塑膠微粒會讓脂肪吸收量增加達1.45倍,讓人更容易變胖與出現高血糖的問題。
《蠟筆小新》新電影近期上映,小新媽媽野原美冴的身材也再次被拿出討論,總是被吐槽「大屁股、三層肉」的她,身高159公分、體重60公斤,換算BMI為23.7,其實仍屬於正常範圍,醫師李唐越以此為例,分析泡芙人的5大成因,並提醒泡芙人在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上,和明顯肥胖者同樣存在。
44歲的藝人蔡依林始終維持良好體態,日前她公開作息,指每晚9點半就上床睡覺。對此,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減肥不只是靠節食或運動,早睡也是關鍵,一項研究發現,每晚超過10點睡覺,且睡前滑手機30分鐘,肥胖風險提高2到3倍,而早睡則能幫助瘦體素規律釋放,強化代謝與脂肪燃燒速率。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壯,直到開始吃高血壓藥,才發現脂肪過多不是好事。」57歲林小姐成功減去8公斤,如今血壓藥減半,靠的不是節食或激烈運動,而是由專業醫療團隊全方位陪伴的行為轉變。一些民眾認為「吃越少瘦越快」、「有氧運動越多越好」,但營養師提醒,過度節食會讓基礎代謝下降,長期下來反而更容易復胖,而過量的有氧運動會燃燒肌肉,減少整體肌肉量,降低人體基礎代謝率,得不償失。
57歲知名主持人沈玉琳,29日驚傳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原因疑似猛爆性肝炎,也可能是胰臟癌,讓這兩大疾病掀起熱議。其中猛爆性肝炎發病急又猛,吃什麼護肝?吃什麼傷肝?如何降低發生率?酒偶爾一點有沒有關係?一次解答。
許多人減重都希望快速有感,但醫師陳威龍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穩定與改變習慣,一位年輕媽媽成功減重20公斤,雖然花了一年時間,但期間養成了運動習慣、改變飲食態度,即使旅遊期間大吃大喝一星期,體重還是保持得很好。偶爾的放縱,也不會讓她回到過去的體重。
知名部落客也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主持Nownews節目lt;lt;Now生活攻略>>曾立志要減重,希望八個月能夠瘦十五公斤,讓自己體態在螢幕前看起來更好看,節目中也邀請知名減重醫師鄧雯心與營養師夏子雯分享減肥心法,沒想到節目中鄧雯心,一語就點破減重迷思,其實「運動不是減肥的主力」,鄧雯心說:「許多研究早已證實,運動對體重下降的直接貢獻相對有限,很多人跑步跑到累爆,結果瘦不到一公斤,反而一頓聚餐就全回來了,反而是飲食、胰島素穩定、睡眠與日常活動才是關鍵。」
台灣十大死因中有8項跟肥胖有關,包含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台大醫院成立減重班逾30年,今舉辦新書發表會,分享正確減肥觀念。由於肥胖大多是一種生活習慣病,追根究柢還是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每周減重0.5至1公斤最健康安全。
跳繩是一項簡單但對健康有高度益處的運動,醫師李思賢指出,跳繩不只能提升下肢肌力、有效燃脂,還能提升抗氧化能力、預防骨質疏鬆、維持記憶力,連跳12周能提升最大攝氧量,有助延壽,是一項CP值最高的運動。
大暑將至,氣溫節節高升,跨出冷氣房就像被保鮮膜裹住,悶得沒食慾,只想吃冰、喝飲料;但一時爽快過後,反而渾身發脹,昏昏欲睡。中醫表示身體脹不是胖,而是體內水代謝停滯,濕氣重。
代謝變差並非中年人專利,營養師指出,人體25歲後基礎代謝率就會開始下降,除了年齡因素外,生活壓力大、狂點外食、手搖飲、久坐等NG行為,都可能讓代謝力下滑,若置之不理,可能埋下健康未爆彈。
減重是許多人一輩子的目標。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有人詢問他一款號稱能在9天瘦5公斤的菜單,內容為早餐吃1顆蛋、1塊地瓜,下午1顆蘋果,其他就只有一些乾糧,他提醒這種快速減重法,減掉的多是水分、肌肉,真正的脂肪其實沒瘦多少,反而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日後容易復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