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債券型的搜尋結果,共510筆
受到評價面和經濟不確定性等因素環繞,不安情緒影響股市。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等統計至11月5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居冠、金額為196.24億美元、其次依序為亞太不含日本19億美元、全球新興市場13.65億美元。
隨著金融自由化,國人把錢存到海外、買海外債券、股票等金融商品已日趨普遍,國富統計這份存量數據告訴我們,台灣全體所持有的國外金融性資產在112年底已達新台幣92兆元,其中家庭部門也達14兆,海外金融性資產占比已逾四分之一。
第四季旺季行情奏效,市場風險偏好也擴散到非投資等級債等固定收益資產。投信法人分析,經濟數據多符合預期、聯準會有機會在年底前連兩次降息支撐,續為年底前行情助攻,但漲多後反覆震盪的可能仍在,首選美國平衡型及非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看好美國經濟軟著陸及聯準會降息行情。
第四季仍具不確定性,公股銀高層評估,在基金及國外債券方面,將配合金融環境及市場趨勢,精選高評級、穩定高配息等固定收益的基金及債券標的。保險方面,公股銀看好延續「壽險高保障型商品」,另搭配「金流型商品」輔助,包含傳統還本型及分紅保單等。
健保補充保費可能納入股息課徵的新制,讓許多長期投資台股、仰賴股息現金流的存股族備感焦慮,衛福部研擬重大改革,未來個人若一年領取股息超過2萬元,就可能被課徵補充保費,財經專家「股魚」提醒,若擔心稅負壓力過重,不妨考慮將資金轉向「海外ETF」。
美國聯準會今年二度降息,銀行多認為,未來一年美國仍有降息機會,債券投資除基金、ETF,也可直接投資國外債券,鎖住高利率,重點為布局高票面利率的中長天期美債,而優質公司債也是布局重點。
富邦投信董事長黃昭棠表示,台灣ETF市場經過20餘年的發展,已從早期產品導向,逐步邁向以投資人需求為核心的新階段。過去的成長,是由供給面帶動市場的典型案例,但未來資產管理業的關鍵在於,如何提出「目標導向型投資策略」,滿足退休與穩定收益的需求,讓投資結構更健全、資金運用更有效率。
受降息疊加貿易緩和預期,全球股市齊漲。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統計至10月29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居冠、金額為60.16億美元,其次為全球新興市場15.69億美元。
第四季以來全球股債市齊揚,市場對聯準會寬鬆多所期待,推升美國四大指數在內等多個主要指數再創歷史新高,市場風險偏好擴散到非投資等級債等固定收益資產。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葛蘭.華勒(Glenn Voyles)來台,親自解析投資機會與風險,他認為,非投資等級債有兩大利多,分別是企業體質改善、違約率處於低檔,投資前景持續看好。
美國聯準會本週四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市場普遍預期降息1碼至3.75%至4%區間。投信指出,聯準會主席鮑爾日前已暗示縮表將結束,加上9月CPI數據低於預期,通膨風險可控,降息機率確實極高。
聯邦投信於10月28日舉辦聯邦日本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投資講座,會中由聯邦投信董事長涂洪茂致詞,由基金經理人王棋正介紹產品特色與日本市場投資趨勢。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投資人對即將公布的財報抱持樂觀下,帶動新興亞股跟隨美股走揚,同步也浮現獲利了結賣壓。外資上周對新興亞股賣多於買,僅對印尼、泰國小幅買超2.55億、2.37億美元,其他國家皆呈現淨流出,其中台灣賣壓最重,周賣超12.95億美元。不過,今年來外資仍是最青睞台灣,年迄今買超50.35億美元,淨流入金額穩居新興亞股冠軍。在股市表現方面,新興亞洲市場上周漲多於跌,其中韓國周漲幅5.14%,更兩度刷新指數新高紀錄,漲勢最強勁。此外,上周僅菲律賓下跌,跌幅1.67%,表現相對疲軟。
政策利多連發,亞洲股市接棒美歐,全球資金持續輪動。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統計至10月22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居冠、金額為133.31億美元、其次為已開發歐洲20.15億美元、全球新興市場2.51億元。
台灣基金市場資金版圖持續重組!根據碁石智庫研究部最新統計,2025年9月境內ETF淨流出411億元、境內基金淨流出881億元,已連三個月呈現資金淨流出;反觀境外基金逆勢吸金725億元,資金明顯分流。
推動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重要政策之一,是活絡TISA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培養社會上長期投資文化、導正國人理財行為,並促進金融資產留台發展。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陳彥行指出,TISA代表的不僅是金融商品創新,更是一場「政策與市場的結合實驗」,給予投資民眾更有優勢的資本成長動能,將深刻影響銀行業財富管理版圖與投資文化的重構。
退休族如何妥善運用理財工具,成為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公股銀行建議,退休族應避免過度追逐高報酬,而是以穩健、保本與現金流穩定為核心,並善用定存、基金、債券及保險等工具,或者近期熱門的黃金存摺、智能理財等,搭配分散配置,以確保長期退休金安穩。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退休人口持續增加,但如何避免「坐吃山空」成為許多退休族的共同課題。公股銀行觀察,不少退休族在財務規劃上出現盲點,常因低估通膨而錯估生活開銷、誤判投資風險、衝動消費或是過度金援子女等,導致超支狀況,甚至侵蝕原本準備好的養老金。
儘管貿易風險再現,全球股市一度震盪,但市場信心很快回復。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等統計至10月15日止近一周,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持續居冠、金額為124.29億美元;全球新興市場與拉丁美洲,則分別小幅淨流入1.21億元、0.19億元。
全球債券市場資金持續湧入,降息預期與收益吸引力雙重推升投資情緒,債市資金明顯回流,市場進入「收益與防禦並重」格局。法人建議,短中期投資等級債與複合債基金為核心配置,高收益及新興市場債可作為輔助布局,靈活掌握降息環境下的報酬機會。
美國就業市場出現趨緩跡象後,聯準會已在9月宣布降息1碼,美國降息循環確立,進一步提升債市的投資價值,在各類債券中,金融債、新興債及可轉債今年以來表現出色,且前景持續看好,是現階段債券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投資標的,除了可以投資個別的債券型基金,投資人也可以選擇複合型債券基金,藉由專業投資團隊視市況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