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免洗餐具的搜尋結果,共109筆
為表彰政府機關及民間單位長期落實「資源循環」支持與努力,環境部昨日舉行「第8屆資源循環績優企業暨循環永續聯合頒獎典禮」,表揚在源頭減量、循環設計及資源再利用具卓越成果的單位,展現政府與企業攜手推動循環經濟、提升環境韌性的具體進展。其中,國防部首度入圍即獲得卓越引領A組「特優獎」,展現國軍戮力戰備整訓的同時,也積極推動環境保護、力行各項環保工作的卓著成效。
環保意識抬頭,政府也祭出自備環保杯享5元優惠的活動,不少人都會攜帶自己的杯瓶,不過有位飲料店員發文感嘆,遇到客人不知自己環保杯容量,要求裝水測試,讓他認為相當不環保,為此浪費了1公升多的水,直呼用環保杯的人並不是為了環保,「只是為了省那5元」。
今年1月1日起,全台飯店、旅館不得提供小於180毫升的小瓶裝盥洗用品及保養品,也不可陳列一次性備品於營業場所。新北市議會昨(16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將擴大禁止旅宿免費提供一次用品項目,包括包裝飲用水、免洗餐具等,送審核後預計119年起開始實施。
因應天氣極端異常變化日益顯著,新北市議會今(16)日三讀通過「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針對既有規模建築節能效率改造、推動淨零碳排與獎勵零碳生活等三大方向,並協助脆弱群體能穩定轉型。
明天(4日)起就是3天中秋連假,許多民眾已經安排好烤肉行程,烤完後垃圾應妥善處理,其中肉類等鮮食常使用的保麗龍盤,多數人都搞不清楚該怎麼丟。對此環境部表示,保麗龍不易被分解,所以一定要回收;民眾若未按照規定分類,可依《廢棄物清理法》處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
塑化劑被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用品,長期暴露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醫師洪永祥指出,有研究發現台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2至7倍,塑化劑會影響人體內分泌、代謝,甚至與乳癌、子宮內膜癌相關,還會直接傷腎、透過惡化代謝環境間接加速腎病變,日常10種生活習慣都藏有塑化劑陷阱,包括邊滑手機邊吃東西、 常喝熱與酸的外帶手搖飲、常吃外帶油炸食物、坐在塑膠地墊吃東西等。
中秋佳節將至,桃園市衛生局為守護民眾食用應景食品之安全,針對轄內糕餅烘焙業、餡料製造業、連鎖燒肉及知名燒烤店,並延伸至量販超市、超商、五金百貨及網路平台等販售場域,共抽驗248件中秋應景食品。其中1件香菜檢驗不符規定,已移來源商所轄衛生局後續辦理,其餘食品及44件烘焙常用蛋類相關產品均符合標準。
花蓮縣吉安鄉垃圾掩埋場資源回收貯存場暫置區日前自燃起火,現場還未分類的回收物品堆積如山,加速火苗增長,儘管火勢已滅熄,但也令議員質疑場內回收處理量能是否不足。鄉公所表示,受到5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及資源回收價購金逐年降低影響,處理量能不及增加速度,已請環保公司協助,研擬把塑膠製品打碎成「塑粒」以提升去化速度。
花蓮縣吉安鄉垃圾掩埋場資源回收貯存場11日發生大火,現場堆積如山的塑膠、紙類等易燃物加速火苗增長,場內回收處理量能引起關注。鄉公所表示,受5年前新冠疫情及資源回收價購金年年降低影響致回收量劇增,處理量能趕不及增加速度,已請環保公司協助研擬將塑膠製品打碎成塑粒去化的可行性。
「2025 新光Fun Run ─ Run For Earth」台北場13日在馬場町公園盛大登場,今年首度轉型成微路跑形式,接下來連兩周在台中(9月20日)、高雄(9月27日)陸續登場,一起減碳愛地球。
苗栗縣環保局近期稽查餐飲業,發現多數業者僅遵守內用禁塑規範,忽略外帶同樣受管制,違規情形頻傳。局長陳華盛表示,禁塑政策不僅是規範,更是源頭減量與循環經濟的重要措施,呼籲業者與民眾共同配合,少用一次性餐具,共同減少塑膠垃圾對環境的衝擊。
「潮台北」系列活動「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上周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台北市議員黃瀞瑩2日指出,市府於活動前強調推動「無塑化」,但現場多數攤販仍提供免洗餐具。北流回應,《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未規範臨時活動比照辦理,會鼓勵攤商避免用一次性餐具落實環保。
新北市環保局攜手三峽老街及深坑老街兩大商圈,昨(16)日起至10月19日舉辦「三峽深坑行動GO,不塑消費遊老街」活動,完成指定任務即可參加抽獎,總獎額超過40萬元,歡迎民眾踴躍參與,一同響應「不塑商圈」。
塑膠公約於日內瓦談判宣告破裂,外界憂心恐怕影響我國減碳進程,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塑膠與民生相關,各國可能多有考量導致談判未如預期,但台灣減塑還是會持續做,也會推動2030年及2035年《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將納入包括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零售商品與網購包裝。
深澳海岸再掀守護行動!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攜手全台十大觀光亮點之一的深澳鐵道自行車,於9日舉辦第5屆「深」體力行「澳」援海洋百人淨灘活動,吸引眾多親子與青年響應參與,在午後豔陽與海風相伴下,合力清出逾79公斤海洋廢棄物,以實際行動為環境永續盡心力,也展現全民守護海洋的決心。
自2006年開辦,新光全國健行活動已持續18年,新光人壽今年度從【新光全國健行活動】首度升級轉型為「2025 新光Fun Run ─ Run For Earth」永續路跑活動,將於 2025 年 9 月起依序在台北、台中與高雄三地舉辦,全程設計 5K 短距離路跑,歡迎民眾一起親子同樂Fun Run微跑起來!
為了解決塑膠汙染,聯合國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於去年登場,但因歐盟、產油國意見分歧,公約無法定案,今年8月5日起至14日將再次進行塑膠公約談判。環境部今天表示,無論談判結果如何,仍會於年底提出新的減塑規畫,不受影響。
台灣每年使用超過10億個紙箱、80億個紙容器,包裝廢棄物年增約3成。面對無止境的用完即丟,仍有民間業者逆風而行,努力將一次性資源從「用完即丟」變成「循環再用」,各縣市也紛紛祭出減廢對策。
環境部推動限塑至今逾20年,塑膠袋、塑膠餐具去年內銷量卻雙雙創下5年新高。環團指出,外送興起,未來塑膠產量只會愈來愈多,環境部沒理由取消禁、限塑規畫,呼籲盡速制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時間表。
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近年備受關注,成大食品安全衛生與風險管理研究所與嘉義大學園藝系組成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最新成果,指出來自免洗餐具與沖泡茶包的奈米級塑膠微粒,可能干擾腸道細胞與細菌之間的訊息傳遞,進而破壞腸道屏障功能,致「腸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