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免疫抑制的搜尋結果,共151筆
不讓新藥業專美於前,再生醫療與創新醫材10月亦報佳音,益安(6499)、台寶(6892)、三鼎(6808)搶灘美國市場,法人指出,除了產品商業化外,加速跨國臨床合作與海外設廠已成趨勢。
歌手坣娜過去以〈奢求〉、〈一廂情願〉等歌曲走紅,近日因病逝世,病因從紅斑性狼瘡(SLE)到胰臟癌眾說紛紜,今(31)日她的丈夫薛智偉發聲明,表示其在2021年就發現肺腺癌第4期,用意志力多走了4年。對此,醫師姜冠宇指出,紅斑性狼瘡病人相較一般族群,罹癌風險比約上升為1.1-1.6,主要為淋巴癌、肺癌,以及女性需要防範的子宮頸癌。他還強調,「不要說致癌,連器官提早衰退都是常有的事」。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疫苗每劑市價高達8000至9500元,讓許多長者與慢性病患望之卻步。台東縣政府今(31)日宣布,自明(2026)年起啟動帶狀皰疹疫苗補助方案,鎖定弱勢族群與高風險長者,盼降低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荷包壓力。
女歌手坣娜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據稱她生前飽受車禍後遺症及紅斑性狼瘡所苦。多項國際研究顯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會使罹癌率上升,其中胰臟癌風險增加約1.4倍。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30)日表示,紅斑性狼瘡會引起全身性慢性發炎,且免疫抑制藥物會降低免疫力;若患者合併代謝異常或胰臟炎,將進一步增加罹癌風險,因此落實症狀追蹤與疾病風險管理,顯得非常重要。
59歲歌后坣娜10月16日癌逝,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的她,傳3年前確診胰臟癌,醫師張家銘指出紅斑性狼瘡其實與胰臟癌有關係,患者整體癌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62%,胰臟癌風險更大增1.4倍,但胰臟癌是一種沉默的癌症,通常發現時已中晚期,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吃對食物、作息規律、情緒管理、做風險篩查,都能讓罹癌風險降低,而這對非紅斑性狼瘡患者的人,同樣適用。
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以〈奢求〉、〈自由〉等歌曲走紅,10月29日驚傳病逝,過去她曾有紅斑性狼瘡病史,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重點在早期診斷與治療,患者預防復發應避免日曬、按時服藥、均衡飲食,若出現輕微發燒、關節或肌肉痠痛、疲憊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今年流感提早進入流行期,流感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而「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主要原因。今年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達270例,創近6年同期新高,專家指出,流感或新冠患者若感染肺炎鏈球菌,住院及死亡風險均大增,呼籲65歲以上長者、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完成兩劑肺鏈疫苗接種。
日本人愛吃納豆,也以長壽聞名。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納豆中會「牽絲」的黏液與益生菌,能夠抵抗胃酸、直達腸道,有助溶解血栓、強健骨骼、保養腸道功效,但他提醒,腎功能不佳、重症住院患者與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應避免食用納豆,或先諮詢醫師意見,以免影響病況。
近日一名34歲空服員於值勤時身體出現不適,返台就醫後猝逝,引發關注,根據航空公司使用的通訊軟體Team+對話,一度提及她疑似罹患「史迪爾氏症」。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發文表示,根據目前看得到的資料,自己判斷長榮空服員不一定是史迪爾氏症,因為從流出的對話來看,醫師很早就懷疑史迪爾氏症這個病,但後來經過檢查並沒有獲得證實。
每年的10月是葡萄柚的盛產期,農業部和醫師建議,民眾購買葡萄柚時,可挑選表皮光滑結實、略帶柔軟且果形飽滿者,每顆葡萄柚平均僅含82大卡的熱量,是低脂高纖、去油膩又能幫助消化的食物,但不宜與藥物共服,尤其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吃。
針對今年已有47項藥品申請退出台灣市場一事,衛福部長石崇良12日表示,政府已啟動專案進口機制,確保臨床用藥不中斷,民眾不必過度恐慌。他強調,除一款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外,多數退出市場的藥品均有學名藥可替代使用。
林小姐17歲因腎臟衰竭展開近8年洗腎生活,25歲幸運移植腎臟,盼能生兒育女的她去年在奇美醫院醫療團隊嚴謹評估下,在免疫抑制劑(抗排斥藥)調整後半年就自然懷孕,上月10日剖腹生下健康男寶寶,實現「當媽媽的夢」,也是奇美醫院首位腎臟移植後自然懷孕成功的女性病人。
花蓮光復鄉受洪災重創,許多民眾化身「鏟子超人」協助清淤,也有不少人帶著大型機具救災,如今卻傳憾事,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在救災過程中腳部刺傷,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症,昨(6日)不幸離世。敗血症死亡率約30%至50%,皮膚或黏膜的防禦層受到破壞,就容易因感染引發敗血症,症狀包括發燒、發冷、畏寒、呼吸急促、小便排出量減少,甚至昏睡、焦慮等,必須多加留意。
中秋連假將至,許多人都已經備好月餅、蛋黃酥等糕點,打算大快朵頤一番,但美味背後也潛藏高熱量陷阱。營養師透露,市售蛋黃酥熱量約在280至420大卡,1顆蛋黃酥熱量就相當於1至1.5碗飯,包肉的綠豆椪或廣式月餅1顆更可能高達500至700大卡,建議與家人分食淺嚐,或是改吃熱量與糖分較低的茶月餅等。
中秋節總會收到親友送的柚子,常常數量多到吃不完,水果攤商「水果公道伯」在社群教大家保存方法,將柚子尖端的頭朝下,放在通風陰涼處,室溫可保存2至3周;也可以把柚子的果肉剝下來,放進保鮮盒或密封袋,冰在冰箱冷藏可放2、3天;若想延長保鮮期,將柚子果肉一瓣一瓣剝下來,裝進冷凍專用袋,放進冷凍庫,拿出來退冰一下即可享用,吃起來口感像柚子冰沙。
中秋應景水果柚子富含多種營養素,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其能幫助腸道健康、提升抗氧化力,糖友掌握好分量也能安心享用,而柚子最好吃的時機要屬「辭水」過後,表皮變乾皺的時期果肉最為鮮甜多汁。此外,坊間傳言柚子搭優酪乳、香蕉會中毒則是錯誤謠言,但柚子含有呋喃香豆素,在7大類藥物服用期間,最好完全避免食用。
中秋節令美食不脫烤肉、月餅與柚子,但這些美食卻常讓血糖失控,因此有效控制血糖是一大挑戰,如何在享受佳節氣氛的同時,守住血糖不失控?中醫大新竹附醫營養師吳婉瑜和陳宛伶,提供糖友3個實用的中秋飲食妙招,讓您吃得「開心又健康、團圓不升糖」。
文旦、白柚是中秋必備的應景水果,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放心大口吃柚子,可能和日常使用的藥物「打架」,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健康。一位長期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因肌肉痠痛、尿液深褐色而就醫,醫師原以為是藥物副作用,深入詢問後才發現,原來她在中秋期間每天固定吃1顆柚子,導致藥效「過頭」,出現不適症狀。
中秋節一到,市場和餐桌上總會出現黃綠色、氣味誘人的文旦、白柚,多汁又清爽,是許多人解膩、補充纖維維生素的必備水果,也是許多人中秋必備的應景水果。但您知道嗎?不是每個人都能放心大口吃柚子,它可能和您的藥物「打架」,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