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入藏的搜尋結果,共33筆
台鐵高雄機務段去年發生駭人命案,56歲林姓員工疑因長年積怨,竟攜帶鐵鎚潛入休息室,趁63歲洪姓同事上班期間獨自一人時猛砸其頭、胸、右腳等部位至少15下,導致對方當場死亡,還冷靜地返回現場清理血跡、試圖幫死者請假滅證,手段心思縝密、冷血。案經橋頭地方法院國民法官法庭一審判處無期徒刑,林不服上訴,高雄高分院23日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全案仍可上訴。
中國大陸「十四五」期間,「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更加暢通。
大陸央視4日 報導,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從9月30日開始,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大展——「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在午門展廳正式對外開放。本次展覽透過一脈文淵、百年傳承、萬千氣象三大篇章,以200件(套)珍貴文物,全方位展現對故宮博物院文物守護與傳承的歷史。
文物不語,卻能娓娓訴說歷史;藝術美感之外,文物還承載了什麼?歷史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文物默默.歷史MURMUR—典藏臺灣美術作品修護展》(即日起至十一月九日止),呈現史博館近年執行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成果,年代橫跨臺灣清領時期、日治時期與二次大戰後的藝術創作,透過「藝術史拼圖」、「保存與科學之鑰」、「修護師的處方箋」三單元,呈現藝術脈絡的豐富多樣性及海內外美術展覽、文化交流的重要軌跡。
二戰勝利80年,清華大學捷英文物館2日舉辦文物捐贈儀式,獲贈重要文物入藏,其中包含清華哲學所特聘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楊儒賓伉儷捐贈的受降影像,帶眾人透過文物與歷史連結。
2025年8月15日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國史館今(7日)表示,史館將於此重要歷史時刻,隆重出版蔣中正1937-1947年的日記;該時期涵蓋中日戰爭8年、戰後接收台灣兩年,包括228事件,其對台灣影響之深遠,至今仍激盪社會各界的反思與討論。
欽陵是吐蕃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戰神之一,憑藉過人的軍事天賦與膽識,屢次重創唐軍,讓大唐四朝天子對他束手無策,然而這位縱橫沙場、戰無不勝的名將,最終卻不是敗於敵軍之手,而是倒在宮廷權鬥與女皇武則天的謀略之下,結局令人唏噓。
前往北北印拉達克旅行,除了秘境美景令人著迷,特殊飲食文化亦值得觀察。當地美食相較於其他印度地區還揉入藏族特色,由於海拔較高、氣候乾燥,餐點品項相對單純與溫熱,以麵食類為大宗,米飯、馬鈴薯與豆類亦是常見營養來源。
曾經到災難現場憑著靈敏的嗅覺,拯救過9名失蹤人口,年僅7歲的義大利嗅探犬布魯諾,近日疑似遭人惡意報復,誤食藏有鐵釘的香腸,被訓練師發現時,已經倒臥血泊中內出血死亡。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報導,「父輩跟你講過他們在『尼泊爾大廈』的生活嗎?」「尼泊爾大廈」並不是什麼大廈,而是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北面陡峭山壁上一些洞穴。早年到普蘭打零工的尼泊爾人,常把這些山洞當成棲居之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9日在北京發佈的《2024中國網路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大陸網路文學IP市場規模大幅躍升至2985.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14.6%,同時網路文學作者規模也首次突破3000萬人大關。
近日美方稱,將對深度參與制定或執行限制外國人進入藏區政策的中方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今天(4月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在涉藏問題上表現惡劣的美方人員,中方也對等採取簽證限制。
大陸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1月在北京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全面回顧2024年工作成果並確定2025年發展目標。國鐵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郭竹學在會上作報告,指出2024年國鐵集團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鐵路建設、運輸服務及科技創新等方面亮點紛呈。
古代許多中原王朝會透過「和親政策」,和周圍政權維持良好關係,不過觀察歷史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和親都是中原王朝派公主出嫁,很少迎娶異國公主,事實上,這樣做不但能滲透進少數民族的政權,實現「換血」革命,還能避免少數民族成為外戚,並確保中原王朝血脈的純正。
大陸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於1月2日年度工作會議確定2025年發展目標,計畫完成旅客發送量42.8億人次,同比增長4.9%;貨物發送量40.3億噸,同比增長1.1%。基建投資將力爭達到5900億元,新增投產新線2600公里,運輸總收入預計達1016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6%。
佳士得(Christie's)位於香港中環的亞太總部The Henderson歡慶開幕,首度在總部舉辦「亞洲藝術拍賣周」,四大專場於昨(29日)登場,其中台灣玉石藏家的「藍田山房」舊藏、英國企業家帕默(Palmer)家族的中國骨董藝術品、「黃花梨女皇」伍嘉恩的「木趣居」明朝骨董家具,皆是與佳士得有多年情誼的私人藏家,為慶祝佳士得總部開幕不吝割愛,拍品精銳盡出。
佳士得(Christie’s)位於香港中環的亞太區新總部The Henderson歡慶開幕,首度在總部舉辦亞洲藝術拍賣週,四大專場拍賣會將在明天(29日)登場,其中台灣玉石藏家「藍田山房」的玉石珍藏、英國企業家帕默(Palmer)家族的中國骨董藝術品、「黃花梨女皇」伍嘉恩的「木趣居」明朝骨董家具,皆是與佳士得有多年情誼的私人藏家,為慶祝佳士得總部開幕不吝割愛,拍品精銳盡出,總估價逾3.5億港元。
「不知道外交部有這麼多國寶!」外交部長林佳龍跨部會資源推動「總合外交」外,近期一批12件文物8月捐贈故宮並已入館典藏,其中一件〈明嘉靖青花嬰戲圖碗〉,碗底的標籤貼紙透玄機,可說見證了中華民國與德國曾經的邦交關係。
古代許多中原王朝會透過「和親政策」,和周圍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維持良好關係,不過大多數的和親,都是中原王朝派公主出嫁,很少有異國公主嫁入中原的案例,大陸歷史雜誌《國家人文歷史》指出,這樣做不但能滲透進少數民族的政權,實現「換血」革命,還能避免少數民族成為外戚,並確保中原王朝血脈的純正。
「桃藝論」為桃美館自2021年起,針對桃園藝術生態、書藝發展及美術館典藏品所舉辦之專題研究發表會。在地方藝術研究上,透過藝術史梳理與分析、訪談與田調等不同取徑,致力勾勒桃園當代藝術與書藝的發展輪廓;在典藏研究上,除了依據館群結構與城市定位進行年度藏品的徵集、研究和出版外,桃美館也持續投入藏品的保存、修護工作,桃美館將於7月13日至14日舉辦「桃藝論III-桃園藝術研究暨桃美館典藏專刊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