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單驥的搜尋結果,共26筆
在拳擊場上,看到大汗淋漓的拳擊手在一輪又一輪的激戰後不得不抱在一齊,期能在片刻喘息後能再一擊KO對手,贏得勝利。這種充滿敵意式的「擁抱」即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hn F. Nash Jr.(1928~2015)所提出的「納許均衡」中的一種類型與比喻。
媒體報導,中國大陸自去年(2024)12月1日開始對所有與其建交且最不發達的國家實施零關稅待遇後,復於今年(2025)年7月14日進一步宣布,將上述零關稅的範圍擴大至在非洲與中國建交的53個國家。
自4月2日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等性」關稅措施之後,雖其加徵關稅範圍廣納世界185個國家,但核心所指當是其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為此筆者曾在第一時間以《川普演出「項莊舞劍」的戲碼》為題評論其關稅大戲。
當川普大選期間提及主政之後有意建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果不期然其漲勢銳不可當,許多人預測,將來很有可能會破百萬美元。
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顯然有不同的策略與想法。
開源性是DeepSeek的最重要商業模式,它打破原先OpenAI為代表的ChatGPT非開源模式,而一舉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的新典範。此舉也打破原先輝達高階晶片與ChatGPT彼此軟硬體相互結合,更進一步結合天量的資本所形成的「大院高牆」絕對優勢,從而一舉打破西方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上完全壟斷的可能。
美國川普總統於1月20日就職上任後,其所做的一連串政府及經濟改革將改變美國,也直接牽動地緣關係;這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中、美、俄之間的「三角關係」是否能由目前(中俄)抗美的兩角關係,轉變為(中美)抗俄的新雙邊關係?
明年1月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目前正在加速地組成新政府,「效忠」與「反中」應是其用人的兩大考量。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強生(Simon Johnson)與羅賓森( James A. Robinson)共同贏得。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被殖民的國家在擺脫殖民統治之後,如何形成自己的新政體,而該政體又如何在諸如財產權的保護,或政治決策上進一步地影響其本身的經濟發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在當時,此一新名詞出現之後,多數人都無法了解其真實意涵。而於「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及「前瞻謀劃未來產業」;而後,於「新質生產力」的文件中,並未如中共於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般,詳列出其所要發展的重點產業及相關發展目標(如晶片自給率在2025年須達70%),反而更側重在如何塑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且須有精準的視野及軟硬體的相互配合,從而能讓產業發展更為創新、多元、精實與強大。
早在今年4月3日《香港01》即報導:「尼爾遜(Nielsen)旗下大數據公司Gracenote通過超級電腦預測今屆賽事獎牌榜,結果顯示中國會在金牌數目追上美國,同得37面金牌,總數方面則仍是由美國的121面排第一,中國以85面緊隨其後,主辦國法國有望金牌及獎牌數量同時大幅增加,以27面金牌排第三,僅次中美兩國。」
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在6月底的第一場電視辯論結果,拜登表現令人失望,許多美國主流媒體,甚至民主黨內部均籲請「換拜」。沒想到,氣勢如虹的川普在7月13日於賓州造勢時遭槍擊受傷,在舉世震驚之餘,不少專家更斷言,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川普「贏定了」!為此,就經濟而言,不僅是美國乃至全球都須面對川普班師回朝後的「新局」。
國貿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是比較利益說及赫克歇爾-奧林(Heckscher-Ohlin)模型(簡稱H-O模型)。比較利益說的代表例子之一是:沿海地區把漁獲及鹽賣給內陸,以交換內陸的木材及煤。因資源稟賦不同,故形成初級農、礦、牧等產品(以貨易貨)交易的可能。
當美元與黃金掛鉤時,美元俗稱為「美金」,而當美元用於石油結算時,美元被稱之為「石油美元」;現今中國大陸工業與製造業的強勢崛起後,既非金、也非石油為本的人民幣當可以「工業人民幣」來定位。
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超越式進口替代」產品時,就是美中經濟脫鉤的現在進行式。
美國5G建設出師不利是現在進行式,而其汽車工業現今發展的態勢則神似5G失敗的路徑與經驗。
在蘋果公司一夕間宣布終止其投資數十億美元、長達十年的電動車造車計畫後,它不只是美國蘋果公司重要的挫敗,或也一葉知秋地預示著美國製造業及汽車行業的重大挫敗。
在美債快速上升,已逾34兆美元之際,美國通膨的壓力未曾稍減。相對的,在太平洋彼岸,中國大陸現正面臨房市與股市下落,青年失業率上升,雖然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仍有5.2%,然其經濟卻存有通縮危機。在一方通膨、另一方通縮下,它將是主導未來二、三年內美中非軍事對決勝負的主軸。本文認為,中國大陸相對地雖稍站上風,但也會帶來更尖銳的美中對抗。
當美國全力支援烏克蘭回擊俄羅斯的攻勢時,千里外的以色列就十分擔心,而當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大和解後,以色列的危機感頓時升到最高。
台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成為總統大選攻防焦點。國民黨陣營引用主計總處數據指出,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42%,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4年新低;民眾生活痛苦指數(通膨率加失業率),2022年一度超過7%,寫下10年新高。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經濟變差、人民生活變苦。綠營反駁,民進黨執政7年多(2016-2023年),經濟平均成長率超過3%,疫情期間經濟成長率躍居世界第一(2020年)。但檢視實際數據可以發現,民進黨的說法不堪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