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國際危機組織的搜尋結果,共70

  • 我赴愛沙尼亞設代表處 因名稱卡關

    我赴愛沙尼亞設代表處 因名稱卡關

     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2023年宣布接受台灣在當地設置代表處,但至今2年代表處仍無下文。《日經亞洲》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台灣與愛沙尼亞官方就名稱要使用「台灣」或「台北」而陷入僵局。

  • 台灣愛沙尼亞設處卡關 日媒揭內幕:「台北或台灣」名稱談不攏

    台灣愛沙尼亞設處卡關 日媒揭內幕:「台北或台灣」名稱談不攏

    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2023年宣布接受台灣在當地設置代表處,但至今2年過去,代表處仍無下文,日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台灣與愛沙尼亞官方就名稱要使用「台灣」或「台北」而陷入僵局。

  • 川普預告「G2峰會將登場」突提核武:陸5年內趕上美

    川普預告「G2峰會將登場」突提核武:陸5年內趕上美

    美中領袖於台灣時間30日上午10時在南韓舉行會談,美國總統川普在抵達前,突然在社群發文說,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核武器,而俄羅斯位居第二,北京則遠遠落後,但將在五年內將追上。

  • 川習會倒數!要川普別犧牲我方利益 台灣出招了

    川習會倒數!要川普別犧牲我方利益 台灣出招了

    知情人士說,台灣官員因愈來愈擔憂,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在與中方的談判中損及台灣的利益,正積極接觸川普陣營的播客和網紅。

  • 歐洲智庫:台海緊張 恐波及歐盟

    歐洲智庫:台海緊張 恐波及歐盟

     歐洲智庫發布報告指出,日益升溫的台海緊張局勢,將對歐盟成員國帶來安全與經濟風險,而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發出的「混合訊號」,也為印太地區注入更多不確定性。為此,報告建議歐盟在印太區採取協調應急計畫與情報共享、增設外交職位、協助台灣提升韌性等措施來管控風險。

  • 英媒報導 美暫停對台軍援 恐成新現實

    英媒報導 美暫停對台軍援 恐成新現實

     美媒先前揭露,美國總統川普為促成「川習會」,今夏拒絕一筆逾4億美元(約新台幣121億元)的對台軍事援助。英國《衛報》指出,川普暫停對台軍援,令外界擔心他會利用台灣為籌碼,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專家認為,華府暫停對台軍援恐讓北京有機可乘,川普原本只是「暫時性的戰術退讓」,最終可能延長成為「新現實」。另有日媒指出,中國正試圖要求美方以「不支持台灣獨立」,作為川普訪中的條件。

  • 曾永權連任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主席 致力推動民主自由人權

    曾永權連任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主席 致力推動民主自由人權

    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慶祝亞盟成立71周年,今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亞盟理事會及亞太圓桌會議,亞盟理事會主席曾永權獲推舉連任亞盟理事會主席。曾永權表示,亞盟成立71周年來,身為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一員,台灣身為民主典範,將繼續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與各國共同努力維護和平穩定。

  • 專家:北京以拖待變 測美方軟肋

    專家:北京以拖待變 測美方軟肋

     美中元首19日晚間通話後,字節跳動20日凌晨公告表示,「將按照中國法律要求推進相關工作」,以讓旗下TikTok美國公司繼續提供服務。同時,中國商務部重申,希望美方切實履行雙方已作出承諾,為TikTok在內中企,提供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營商環境。外國專家指出,雙方仍未敲定TikTok交易與出口管制等核心議題,中方以拖待變、掌控談判節奏,美方則尋求川習峰會進展。

  • 從「赤裸裸搶劫」到「雙贏」 北京如何用TikTok取悅川普

    從「赤裸裸搶劫」到「雙贏」 北京如何用TikTok取悅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五晚間通電話,事後川普在社群平台發文稱雙方就重要議題取得進展,包括同意TikTok交易案。多年來北京官員痛斥美方要求TikTok母公司出售美國業務是「赤裸裸的搶劫」。如今大陸官媒卻將可能達成的這項協議稱作「雙贏」。《紐約時報》分析習近平如何利用TikTok當作籌碼取悅川普。

  • Monocle雜誌憂 國軍人力缺口難補

    Monocle雜誌憂 國軍人力缺口難補

     英國雜誌Monocle報導,在大陸加大對台威脅之際,台灣正苦於填補兵源缺口。雖然國防部祭出精美海報等宣傳方法吸引年輕人入伍,然而真正的嚇阻力不能僅依賴口號,而需更具競爭力的薪資、能培養精銳部隊的訓練,以及涵蓋女性與專業人才的更廣泛招募基礎。面對強大的大陸,不再能完全依賴長期盟友美國,台灣須克服自身一味只想「以和為貴」的本能反應。

  • 93閱兵共軍亮出先進武器   美聯社曝台北人反應

    93閱兵共軍亮出先進武器 美聯社曝台北人反應

    在外國軍事專家眼中,中國大陸盛大舉辦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展現軍事力提升,帶有牽制美國、加強對台施壓等目的。而台灣民眾如何看待這場活動?美聯社今天發自台北的報導指出,不少台灣民眾視這場軍事秀最多只算是一種娛樂。

  • 峰會、閱兵與歷史敘事 習抓住川普製造的黃金時刻 彰顯陸全球影響力

    峰會、閱兵與歷史敘事 習抓住川普製造的黃金時刻 彰顯陸全球影響力

    美國總統川普揮出關稅大刀,連盟邦都沒放過,迫使更多國家靠向中國大陸。他對俄羅斯友好的態度,讓盟邦緊張。《紐約時報》週六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很難再編出像現在對他如此有利的時刻。印度與俄羅斯領導人與他一同出席今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印度總理莫迪因川普總統的關稅而被推遠,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因川普的擁抱而走出孤立。《紐時》指出,習近平將藉峰會、閱兵與歷史彰顯中國的全球影響力。

  • 大罷免失利 外媒:衝擊賴清德

    大罷免失利 外媒:衝擊賴清德

     台灣首波立委及新竹市長大罷免案26日投開票,結果均遭否決,國際聚焦罷免結果,多家主流媒體均有分析報導。

  • 726大罷免》反「親中」吞敗 國際智庫專家給台灣3忠告

    726大罷免》反「親中」吞敗 國際智庫專家給台灣3忠告

    台灣「726大罷免」投票今(26日)舉行,國民黨24席立委與新竹市市長全數罷免失敗。英國《衛報》分析,台灣選舉史上首見的大罷免行動初步結果顯示,24個選區的選民全都否決了罷免「親中立委」的主張。在國際智庫擔任東北亞分析師的台灣媒體人楊晧暐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指出,大罷免加深台灣分裂,各黨各界務必深思這場罷免運動的過程,為台灣安全與繁榮找出共識。

  • 半島分析:美國轟炸、北京斡旋 誰是真正的區域安全擔保者?

    半島分析:美國轟炸、北京斡旋 誰是真正的區域安全擔保者?

    以色列與伊朗12天的激烈衝突中,戰火蔓延至核設施與全球油運要道,中國大陸迅速展現調停姿態,呼籲無條件停火,並警告衝突升溫恐將衝擊全球經濟。然而,然而,陸強調不干涉原則、拒絕軍事解決方案,專家認為其在中東的實質影響力有限,尤其在美國出手之後,暴露出北京一方面想扮演和平推手,另一方面卻受制於與特定國家的深厚關係與安全依賴的外交矛盾。

  • 美B-2隱形轟炸機、碉堡殺手 難撼動伊朗核設施「恐陷持久戰」

    美B-2隱形轟炸機、碉堡殺手 難撼動伊朗核設施「恐陷持久戰」

    中東局勢升高,伊朗的核設施目前正面臨美國飛彈的威脅,然而,要摧毀伊朗的核計畫並非易事。儘管美國擁有全球唯一能摧毀伊朗深層核設施的重型鑿地炸彈「碉堡殺手」(bunker busters)與B-2隱形轟炸機,軍事專家卻警告,這場任務遠非一擊即中,美國恐捲入一場曠日持久的軍事衝突。

  • 格達費為鑑 伊朗擁核更強硬

    格達費為鑑 伊朗擁核更強硬

     以色列主張伊朗已有能力產出核武,因此對其核設施發動攻擊,但分析認為,有鑒於利比亞強人格達費過去同樣對美國妥協卻不得善終的命運,伊朗在這次攻擊後恐踩穩強硬立場,不再和西方談判,並加速其獲得核武器的腳步;但也有認為伊朗受到重創,短期內很難做出核彈。

  • 以色列強攻恐加速伊朗研發核武 「格達費下場」強硬派不敢忘

    以色列強攻恐加速伊朗研發核武 「格達費下場」強硬派不敢忘

    以色列13日對伊朗發動「雄獅崛起」行動,伊朗痛失多名軍方、革命衛隊高層與核子科學家之後展開報復,中東局勢急遽升溫。以色列宣稱大規模攻擊是為摧毀伊朗核武計畫,伊朗問題專家分析,此舉恐收伊朗加速研發核彈的反效,粉碎了所有外交談判空間。美國把握伊朗盟友力量削弱的時機與德黑蘭進行核談判,但伊朗一直沒忘記利比亞已故強人格達費當年與華府交換條件的下場,引以為戒。

  • 緬甸強震已2886死 中國紅十字會車隊遭軍政府鳴槍警告

    緬甸強震已2886死 中國紅十字會車隊遭軍政府鳴槍警告

    緬甸3月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國營媒體周三(2日)報導,境內死亡人數已增至2886人,373人仍下落不明,傷者4639人。緬甸自2021年政變後內戰不斷,政府基本服務機能低落,大規模災情讓軍政府罕見求助國際,然而軍政府對於外援多所提防,即使是來自相對友好的中國救援隊伍,竟也遭軍方鳴槍警告。救援組織疾呼軍政府改善救援管道,讓災民獲得救助。

  • 阿富汗問題 北京與美搶主導權

    阿富汗問題 北京與美搶主導權

     「阿富汗問題上,中美正在聯合國爭奪主導權」,香港《南華早報》15日刊文稱,自去年秋季以來,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阿富汗問題上就僵持不下,中國「一反常態」,希望在相關決議發揮主導作用;而美國對此持反對立場,擔憂自身影響力被削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