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如果云知道的搜尋結果,共14筆
想控制血糖,進食順序相當重要,不論有沒有糖尿病,飯後的血糖數值都相當重要,過高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醫師李唐越親自實測,兩天都進食同一款便當,其中一天以肉、菜、飯的順序進食,飯後血糖出現明顯落差。醫師洪建德也指出,先吃蛋白質、菜後再吃白飯,能有效減少胰島素阻抗,穩定血糖。
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吃太鹹,以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然而,生活中有些食物吃起來不鹹,卻暗藏高鈉陷阱。對此,醫師點名3款隱藏版高鈉食物,分別是白吐司、涼麵,以及夾心餅乾,都很容易被忽略,值得特別注意。
運動是否會傷膝蓋,是許多民眾常有的疑問。對此,骨科醫師呂紹睿指出,膝蓋彎曲角度非常重要,只要50~60度以上的運動都要特別小心,包括爬山、爬樓梯、騎腳踏車及游泳的蛙式等。但他也強調,這些運動並非不能做,而是應知道該如何正確操練。例如在踢完蛙腿後,腳收回來時要避免動作太快,以防夾到內側皺襞從而造成破壞。
牛奶、優格等乳製品中含有乳糖,有些糖尿病患者聞糖色變,刻意選無乳糖牛奶,不過,前台大醫師蒼藍鴿實測,喝一樣份量牛奶,喝無乳糖牛奶,會比喝全脂牛奶,血糖飆升更高,這是因無乳糖牛奶更易被人體吸收,建議若要喝無乳糖牛奶,一次喝的量不要喝太多,也不要喝太快,以免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內臟脂肪過高會對健康造成許多危害。對此,家醫科醫師鄧雯心指出,有3大關鍵營養素有助於剷除內臟脂肪,分別是纖維質、植化素及蛋白質。其中她提到,提高飲食中的蛋白質比例,有助於消除內臟脂肪。
頻尿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問題,而吃錯食物恐會加重此症狀。對此,泌尿科醫師歸家豪指出,造成男女頻尿的地雷食物有所不同,男性應避免攝取過多高油脂的紅肉與利尿飲品;女性則要留意酸性、辛辣、高鉀食物及人工糖。另外,他推薦凱格爾運動對改善頻尿很有效,值得加入日常訓練。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游能俊表示,糖尿病前期、甚至是糖尿病,是有可能透過飲食與運動逆轉的,他即透過「3333」方式,1天吃3餐、1餐各吃3份蛋白質3份蔬菜、餐後30分鐘後開始運動、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半年就瘦12公斤,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
醋是常見調味料,營養師黃品瑄表示,醋不只能為料理調味,還具有維持穩定血糖、降膽固醇、降血壓與增強免疫力等功效,不過,醋的酸度高,建議稀釋後再飲用,每天以1至2次就好。減重醫師魏士航則指,若要降血糖,要選純釀的無糖醋才有用。
高油、高鹽與高糖的飲食,容易損害腎臟健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台中有名女童,從小二起幾乎每天吃炸雞排,一年要吃掉近200片,到了她小六、12歲時,竟然就腎衰竭、洗腎了。
台灣是洗腎王國,日常飲食中充斥著高油、高鹽與高糖食物,長期食用這類食物,不僅容易肥胖,還可能損害腎臟健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即提醒,燒臘店常見的三寶飯,一個熱量高達1450大卡,幾乎是炸排骨便當的一倍,又油高糖且鈉含量高,是最容易忽略的傷腎地雷食物。
想要腎臟健康、遠離洗腎之苦,擁有良好飲食習慣至關重要。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推薦5款護腎食物,分別是豆芽菜、黑木耳、羽衣甘藍、藍莓及魚油。其中魚油是洪心中的第一名護腎食材,具促進血液循環、抗發炎、降低壞膽固醇等功效,能提供腎絲球良好的保護。
很多人減重斤斤計較卡路里,減重醫師魏士航以自己減重20公斤的經驗,告訴大家控糖比減重更重要,他說,若飯前飯後血糖差距大,除會很快餓想再進食外,「每一次(血糖)巨幅波動,都是一個(血管)損傷」,會傷心、腦、視網膜與傷腎,建議飯前先喝500C.C.水,可降22%食慾外,再喝2湯匙純釀醋,能再降低碳水化合物升糖能力達20%,避免血糖飆太高。
B群不只能提神,也有助眠效果,是民眾很常補充的保健食品,不過藥師蘇柏名提醒,吃保健品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飲食習慣,以免補錯造成負擔。蘇柏名點名洗腎病患要特別留意,因為醫師通常會開高劑量的B9(葉酸)避免病患貧血,如果病患又自行補充B群,過量可能增加身體癌化風險。
入冬首波寒流降溫很有感,也導致全台各地猝死事件頻傳,如何及早察覺心血管疾病徵兆與做好保暖措施,在此時顯得特別重要。對此,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表示,心肌梗塞仍有2大先決症狀,其一是胸口容易悶喘,尤其走平路沒事,但爬一下樓梯就特別明顯;另一為胸痛及盜汗,皆務必盡快就醫。另外,他還提到,天冷除了身體保暖要做足外,「頸部以上」常是會被忽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