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季負成長的搜尋結果,共47筆
國泰金控15日舉行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國泰臺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指出,受惠於關稅豁免期提前拉貨效應及AI趨勢支撐,今年以來景氣表現強勁,國泰臺大大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至4.5%,研判有80%機率落在3.8%至5%。
中國海關14日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上半年對美出口總額年減逾1成,明顯受到中美關稅戰衝擊。但單看6月份,在5月中旬中美達成削減關稅共識後,6月中國對美出口出現顯著反彈,月增超過3成。
下半年在關稅戰引發的經濟衰退正要開始,329、520檔期接連失靈,降價求售、殺價取量的氛圍愈來愈濃厚,房市趨勢專家、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表示,建商在下半年將面臨資金斷鏈、被迫開工、倒閉風險三大困境,第二季開始到第四季房市交易量將逐季回溫、但交易價將逐季下跌,這也是主跌巿場的明顯趨勢。
由於通膨趨穩及對聯準會降息的謹慎樂觀預期,降低市場不確定性,有助買賣雙方價格協調,促進不動產交易活動的改善,進而帶動美國REITs反彈,投信法人建議逢低布局。
根據印尼官方五日公布的數據,當地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為4.87%,創2021年第三季以來最小,不如市場預估值4.91%,更比2024年最後一季的5.02%明顯較少。
3月美國聯準會提供的經濟預測報告,檢視美國頂尖的經濟專家觀點,2025-2027年實質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由1.9%-2.1%下調至1.7%-1.8%,顯示聯準會成員也認同,美國經濟成長將因川普新政實施而放緩。
大陸日前發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7%,由於這是近13個月首度下跌,引起不小的關注,通縮疑慮四起,然而,消費者物價僅一個月下滑,這能算通縮嗎?
台股19日上下震盪,沉寂許久的ABF族群卻趁勢崛起,南電、景碩、欣興展開谷底反彈,不僅是盤面少數亮點,也是走勢最整齊的代表性次族群,有趣的是,各大內外資研究機構目前看好度較集中在欣興上,就看景碩與南電能不能跌破市場眼鏡。
日本政府17日表示,受到當地企業資本支出增加,以及消費力優於預期的推動,去年10到12月的經濟成長,季增年率達2.8%,優於第三季的1.7%。路透社指出,雖然最新的薪資以及家庭支出報告都還算不錯,但日本的通貨膨脹,可能會影響到民眾的消費意願。
台股近年底吹起觸底反彈風,股價許久未有表現的過往人氣股紛紛發動,中信投顧指出,聚陽(1477)第四季毛利率將回升,2025年持續成長,給予「買進」投資評等;另外,南電(8046)營運走出谷底,獲利逐步好轉,也博得市場資金青睞。
在消費者支出強勁的支持下,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初值達2.8%,雖低於第二季增幅與預期,經濟仍穩健成長,令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將延續降息政策。
歐盟統計局30日公布,歐元區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初值季增0.4%,高於第二季與市場預估的季增0.2%,增幅創下兩年來新高。若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三季GDP年增0.9%,高於分析師預期的0.8%與第二季的0.6%增幅,創2023年第一季以來最高。
受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雲端服務等商機,經濟部統計處統計,今年第二季製造業營收8兆302億元,年增8.1%,結束連續六季負成長;國內固定資產增購也結束連續五季負成長。經濟部分析,未來半導體供應鏈持續擴充高階產能,以及全球終端商品需求改善,可望挹注我國製造業投資動能。
受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雲端服務等商機,經濟部統計處統計,今年第二季製造業營收8兆302億元,年增8.1%,結束連續六季負成長;國內固定資產增購也結束連續五季負成長。經濟部分析,未來半導體供應鏈持續擴充高階產能,以及全球終端商品需求改善,可望挹注我國製造業投資動能。
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創金融海嘯後最慘,但經濟部今(10日)發布2024年第2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金額 4822億元,年增13.1%,帶來結束連續5季負成長好消息。主要是半導體先進製程擴產、強韌電網帶來的電力工程等兩大投資所貢獻。
美國科技類股大跌,日本晶片相關族群18日也慘遭拋售,像是收跌8.75%的東京威力科創一度狂跌11%,愛德萬測試也大跌4.92%。同時,日圓匯價反彈也給汽車製造商,以及其它主要出口日企的股價帶來壓力。最後,日經收40,126.35點,大跌971.34點或2.36%。東證收2,868.63點,也跌46.58點或1.6%。
美國科技類股大跌,日本晶片相關族群18日也慘遭拋售,像是東京威力科創一度狂跌11%,愛德萬測試也重挫4.5%。同時,日圓匯價反彈也給汽車製造商,以及其它主要出口日企的股價帶來壓力。早盤結束時,日經暫收40,277.86點,大跌819.83點或1.99%。東證收2,888.05點,也跌27.16點或0.93%。
日本官方18日數據指出,在晶片製造設備以及有色金屬產業的帶動下,6月出口年增5.4%,雖較預估值成長7.2%要小,但已是連續7個月都走升,第2季經濟可望從第1季負成長轉正。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最新公布2024年台灣GDP經濟成長預測,將其上調至3.7%,高於此前的3.1%。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師符銘財表示,第一季強勁的經濟成長,加上電子產業循環回升、資本支出擴張和去庫存化結束,是此次上調預測的主要原因。符銘財強調,通膨預計在下半年逐漸減緩,央行有望維持利率不變。
經濟部統計處今(17)日公布去年第三季被動元件產值終止連續六季負成長,反轉年增2.5%,隨著終端需求逐漸由谷底回升,加上客戶回補庫存,預期今年產值可望結束兩年負成長,重返成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