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寒食的搜尋結果,共21筆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使用手機電腦,或工作壓力大、運動不足,常出現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手腳麻木等問題。中醫師指出,民眾常以為這些症狀是正常老化,其實是身體氣血運行出問題,應保持溫暖、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也可尋求中醫治療,搭配溫熱飲食調理,改善氣血循環。
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請出蘇東坡助陣!除特別與中華郵政攜手合作,推出「北宋蘇軾〈書前赤壁賦〉卷」系列郵票,繼去年9月25日、11月20日陸續發行上、中兩輯後,今(22)日發行下輯,並同步推出完整版大型郵摺。此外,故宮將於10月院慶大展,展出〈書前赤壁賦〉、〈書黃州寒食詩〉等經典名蹟,讓觀眾一次飽覽一代文豪的文學與藝術風采。
蔣中正在台灣社會獲得的評價,自解除戒嚴後30年來一直偏向負面,這種負面評價的心理因素,其實與世人對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評價相始終。民國38年(1949),烽火未平且海峽浪急,蔣中正帶領120萬名將士、官員、學者與眷屬,在戰雲密佈的環境中,把中央政府從大陸靈根轉植於台灣。從國共內戰的角度來說,或許會稱作「撤退」,但從民國續命的角度來看,蔣中正不選擇離開國土流亡於異域,卻依然「絕不認輸」,想替中國展開不同樣貌的政治路線,這是個艱難而決絕的承擔,使得「中華民國」4字從此在台灣深根,並在往後的數十年間,塑造出台灣社會特有的政治格局、經濟環境、教育版圖與文化命格。因此,如果我們站在中華民國史觀的角度,從中國歷史長河的眼光來觀察蔣中正來台後的治績,將會如何評價蔣中正對台灣社會做出的貢獻呢?
穀雨節氣將於周日(4月20日)凌晨3點57分交替登場,象徵寒意遠去、夏意漸濃。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命理師楊登嵙表示,此節氣雨量豐沛,最適合農作物成長,但人體也因濕氣與氣溫變化易產生不適。尤其虎、兔、羊、狗4生肖的人,這半個月需特別注意血光車關與健康、損財問題,並避免過度勞累,以防重症或突發狀況發生。
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嬪妃們為了上位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獲得寵幸、生下龍子,一旦兒子成為皇太子或登上皇位,母親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然而相較於大多數朝代都奉行「母憑子貴」的傳統,北魏卻推出「子貴母死」的奇葩制度,導致後宮嬪妃人心惶惶。
擁有「蔚山Irene」之稱的韓籍啦啦隊女神趙娟週,自去(2024)年7月1日加入「Uni Girls」應援行列,甜美外型加上活潑個性圈粉無數。她9日接受《中時新聞網》《女神放大鏡》單元的訪問,透露來台發展一年多的心路歷程。非常喜歡台灣食物的她,列舉一堆美食,唯獨某一個食物讓她到現在還是不敢嚐試,還面帶難色直說「完全無法接受」。
就如同中秋節吃月餅一樣,清明節要吃潤餅,源自於古代寒食節,官方規定百姓要禁火、禁炊、吃冷食而來。副總統蕭美琴也在Threads上發問民眾潤餅都包什麼?未料卻因關稅問題,被憤怒網友灌爆「包32%啦」,讓人始料未及。
大陸國家應急廣播報導,今天(4日)是清明節,祭祖、踏青、品寒食是清明傳統民俗。作為清明代表食物,青糰(閩南、潮汕稱「草仔粿」、客家稱「艾粄」、香港稱「清明仔」或「雞屎藤茶粿」)竟能把人送進醫院?
熱愛中華文化並且重視綿延傳承的馬英九,2024年一如往昔,在清明節時祭祀黃帝,不過今年他不再是隔海遙祭,而是親自到陝西橋山的黃帝陵,參與隆重的祭祀盛典,接續還有參訪「伏波將軍」馬援祠的相關行程。
熱愛中華文化並且重視綿延傳承的馬英九,2024年一如往昔,在清明節時祭祀黃帝,不過今年他不再是隔海遙祭,而是親自到陝西橋山的黃帝陵,參與隆重的祭祀盛典,接續還有參訪「伏波將軍」馬援祠的相關行程。
4月即將迎來清明兒童連假,不少家長會帶家中寶貝出遊,搶攻親子商機,全台知名觀光旅宿品牌,紛紛推出呼應節慶的活動寵愛小客人。
由已故國寶級藝人脫線(本名陳炳楠)創立的「脫線牧場」,經後代接手後轉型成為咖啡館,以浮誇系早午餐打響名號。適逢清明節將至,業者推出「祭祖早午餐」,將象徵「三牲」的主菜與潤餅皮結合,讓民眾在緬懷先人的同時,感受傳統寒食文化的氛圍。
清明時節,寒食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一個紀念先人、寄托哀思的特殊日子,與家人一同度過這段傳統節慶,不僅能感受到文化的深厚,更是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的時刻。位於北投的麗禧溫泉酒店,正是您放鬆心情、體驗節慶的理想場所。
民視8點檔《好運來》過年期間不打烊,持續放送好運陪伴觀眾,劇組雖然在農曆年假期間連休6天,讓演員們好好放鬆,但日前為了拍攝一場重頭戲,仍在寒冬深夜中開工,侯怡君表示:「拍攝當天是深夜,加上天氣非常寒冷,我們要還原第一集的那場戲,只能在不穿幫的情況下拼命加穿發熱衣褲。」沒想到,當她一站在鏡頭前,導演竟笑稱:「怎麼秋如變胖了!」讓現場眾人笑翻。
坐上從永安開往淮南的車,途中經過大田桃源鎮,鎮雖不大,卻有中小學、醫院、超市、餐館和眼鏡行,是沿路最熱鬧的區塊。出得桃源鎮,蜿蜒的山路間車行約莫一小時,路邊出現了青水畬鄉的指標,車窗外有一片荷花田,盛夏時節白的粉的荷花開得燦爛繁茂。再往前,是一座占地遼闊的遊樂園,卻是歇業廢棄的,戲水設施如今乾涸,不知道是純粹規劃經營上出現問題,還是又一例撐不過三年疫情的生意。
雲林縣北港溪北港鎮段上個月27日至本月2日傳出3人墜溪,消防人員以救生艇循溪搜索,陸續尋獲3人遺體,19日縣長祕書劉玉霞代表縣長張麗善,前往北港消防分隊致贈驅寒的「雲林良品」,慰勞1周來疲於奔命的消防人員。劉玉霞在搜救時到現場關切,突然有所感應,指遺體可能在南岸,最後果然在南岸發現遺體。
西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討伐突厥,卻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於是率隊返回長安,結果在半路去世,由於死因不明,導致學界長期只能以「暴斃」形容,後世也出現了不少陰謀論,稱宇文邕可能遭到下毒,不過考古學家針對宇文邕的肢骨進行檢測,發現他可能是因長期服用「長生仙丹」而亡。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人說歲月靜好,這是對生活最真摯的祝願!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為無形文化資產或無形文化財產,就在我們日常民俗、文化、信仰、傳統、知識、語言、技藝裡,在包羅萬象的各種項目中,能以非物質形式的智慧財產傳承與弘揚和延續,是重中之重的守護。
清明節不僅是漢族4大傳統節日,也是農曆24節氣之一,最重要的習俗活動就是掃墓祭祖,然而最一開始,清明節並沒有特殊的習俗,掃墓甚至還是別的節日的活動。大陸學者指出,現在的清明節其實是由3個節日融合而來,除了清明以外,還有寒食節和上巳節。
10月10日至14日,在中國駐濟州總領館的關心支持下,「東坡遇見秋史」中韓書畫交流展在韓國濟州島西歸浦市成功舉辦。金正喜(1786年—1856年),號秋史,是韓國著名的金石學家、書法家和詩人,開創了人稱「秋史體」的書法風格,影響了韓國幾代書畫家,被譽為「朝鮮書聖」「韓國的王羲之」。金正喜與蘇軾(號東坡居士,1037年—1101年)所處時代相隔數百年,但兩人在各自國家的地位和人生經歷相仿,秋史的作品和精神更是深受蘇東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