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封殺華為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是現代帝國主義的重現。他不僅將國際貿易視為零和博弈,更以「美國吃虧」為藉口,祭出懲罰性關稅、貿易制裁與技術封鎖,將全球經濟拖入關稅戰與科技冷戰。這並非單純的經濟手段,而是帝國主義時代「以強權重塑規則」的當代翻版。
上海復旦大學27日120周年校慶,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中心舉行「川普第二任期美國的內政與外交」報告會。院長兼主任吳心伯表示,中美第二階段博弈正激烈進行,雙方都在爭取保住歐洲、東協、中東等第三方支持,在晶片領域也展開新一輪角逐。
中美關稅戰暫時平靜下來,有中國學者認為,兩國第二階段博弈已在激烈進行,雙方都在爭取第三方支持,並在晶片領域展開新一輪角逐。
小編今天(22)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如同關稅戰,以晶片、人工智慧(AI)為主軸的中美科技戰也開始施壓各國站邊。為防止中國晶片向海外擴張,上周美國示警,全球任何國家若使用華為昇騰(Ascend)晶片,可能因違反美國禁令遭罰後,中國連續兩日痛批美方試圖全面封殺中國晶片,並同樣警告,任何組織和個人若協助執行美方措施,將涉嫌違反「反外國制裁法」。
中美科技戰波及第三國。美國政府近日試圖全面封殺華為昇騰(Ascend)晶片,卻惹怒了中國,除痛批華府外,還警告任何組織和個人若協助美方,將涉嫌違反「反外國制裁法」。馬來西亞19日宣布啟動國家級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戰略項目,將採用昇騰晶片和DeepSeek大模型作為支援,不料卻踩到中美兩強的紅線,僅過了一天就撤回相關言論。
中美貿易和科技戰,已成為中美關係新常態。面對美國直接封殺中國的華為、拒賣高階晶片,北京也採取措施,協助大陸廠商搶占國內市場,例如開會時不准把蘋果手機帶進會議室、以金山WPS取代微軟Office辦公軟體等,為國產軟硬體開綠燈。
美國國防部已將寧德時代在內的數家大陸科技巨擘,列入更新的「大陸軍方企業」名單,指控其與大陸軍方有合作。美國財經媒體撰文示警,寧德時代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地位相當重要,美國此舉有可能嚴重擾亂全球汽車業。
韓國總統尹錫悅的短命戒嚴,讓我們看到一個民主國家領導人自殺式的決策,戲劇化的情節比韓劇更為精彩。不論後續如何發展,2022年5月上任,五年任期剛剛過半的尹錫悅,正面臨下台或是跛腳總統的政治審判。
路透社披露,電信巨頭Nokia針對大陸及歐洲總部進行裁員,一口氣裁掉2千名大陸員工,約佔大中華區總員工數的五分之一,另外在歐洲總部裁員350人,Nokia官方證實將在歐洲裁員,但拒絕就大中華區的裁員發表評論。
世事如棋局局新。就在自身難保的拜登政府仍念念不忘抗中大業之際,一些積極充當美國遏華急先鋒的盟友卻不再唯華府馬首是瞻,而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主動同北京展開接觸,試圖修補對華關係。畢竟美中兩強的影響力此消彼長,不跟中國打交道,不和中國處好關係是不現實的。反觀新官上任的賴政府一葉障目,只曉得對大陸示強,從而導致台海風高浪急,輿論憂心忡忡。身為理性的政治人物,賴清德當知所進退,順勢而為,是時候修補兩岸關係了。
2024年是少見的選舉大年,除台灣年初總統大選外,包括南韓、印度、英國、美國等共24國進行大選,公股銀指出,選舉會激化市場不穩定性,因此下半年股票市場的風險因素之一,就是關注11月美國大選結果。
美國對中國大陸新能源等產品加徵關稅,其中電動車加至100%,卻遭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反對。不僅如此,歐盟也有意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傾銷稅,BMW和福斯等歐洲汽車巨頭同樣不贊成。這很奇怪,如果按照民主黨參議員彼得斯(Gary Peters)的說法,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關稅「將有助於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保持我們汽車工業的競爭力」,美、歐汽車業者是受益方,理應歡迎才對,為何這些業界巨頭反對?
美國因為擔憂大陸晶片技術崛起封殺華為,而在華為之後,寧德時代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也讓美國不安,日經亞洲(Nikkei Asia) 披露,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呼籲美國政府應加強審查,並限制寧德時代與美國企業的合作關係,外界認為巨頭寧德時代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