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封鎖台灣的搜尋結果,共231筆
大陸航母「福建艦」已正式服役,這是北京尋求在海軍優勢上,趕超美國的重要一步。《紐約時報》引述專家指出,福建艦不太可能在大陸犯台的初期軍事行動中扮演要角,但陸方最終可能動用航母封鎖台灣。文章也指出,大陸航母發展仍難超越美國,但福建艦服役宣傳,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或能緩解近期解放軍高層貪腐醜聞帶來的政治壓力。
美國川普總統前國安顧問波頓2日在《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撰文指出,川普在第二任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面,未對台灣的未來帶來任何新啟示。儘管先前有報導指出,習近平可能用貿易條件要求美方在台灣地位問題讓步,但未有此類讓步出現。然而,波頓認為川普和習近平對台灣問題的沈默不是金。
副總統蕭美琴稱台積電等半導體生態系都會赴美投資,政院經貿辦執行祕書徐崇欽22日備詢時承認,這在與美國談判時有提到,稱「台灣提議」。前立委郭正亮直批,賴政府明白美國不會出兵,竟想出暫停工業用電延長天然氣供電天數。連晶片五五分,都是為了討美國歡心主動提議的。
中國大陸祭出擴大稀土出口禁令,在中美貿易戰中找到掐住全球供應鏈命脈的關鍵。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的商務部長羅斯直言,中國此舉是很有效的武器,目前北京也看似不急著談判,好將自己描繪成貿易戰下的受害者,他警告,若華府進一步收緊高階晶片出口,恐連帶衝擊台灣,甚至讓北京封鎖台灣。
中國大陸9日擴大管制稀土出口,美中貿易衝突升溫,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的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直言是很有效的武器,警告若華府進一步收緊高階晶片出口,恐連帶衝擊台灣,甚至讓北京封鎖台灣。
華府智庫日前模擬大陸封鎖台灣情境,指出台灣天然氣存量僅能支撐11天,恐成防衛關鍵時刻的致命弱點。對此,油電國營事業高層透露,經濟部曾推演能源備援方案,若國安危機升高、政府頒布緊急命令,將可採取限電措施,僅保留約3成民生與基本產業用電,其餘7成停供。如此一來,天然氣安全存量可延長至30天以上。對此,清華大學核工所教授葉宗洸直言,天然氣屬進口能源,安全存量難以大幅拉長,所謂「延長到30天」並不切實際,引發討論。
華府智庫日前兵推中國封鎖,台灣天然氣存量11天耗盡成致命弱點。對此油電國營事業透露,經濟部曾推演能源備案,一旦國安危機頒布緊急命令,可以限電7成,僅保留3成民生與基本民生產業用電。如此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可拉到30天以上,加上煤炭、綠電、水力發電,評估島內能源存量可支應供電1年,並無外媒推估緊張。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與台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共同舉辦兵推,由於天然氣占台灣近半發電量,一旦台灣被封鎖,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藍白9日痛批政府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國安危機,經濟部長龔明鑫則稱,還有其他能源可因應。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若封鎖台灣能源進口,將重創台灣電力供應與半導體產業。對此,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今(9)日指出,穩定能源是吸引國際科技大廠落腳的關鍵條件,「有發電,才有台積電;能源能到達,才會有輝達。」她強調,高雄正具備吸引輝達海外總部設址的四大優勢:有水、有電、有土地、有產業聚落。
澳洲前總理莫里森8日在「台北安全對話」專題演說中分析,中共目前仍判斷對入侵或封鎖台灣的戰略不划算,但局勢驟變,一旦中共決定採取敵對行動,就再也無法「重置局勢」,他強調,台灣必須具備在戰事初期72小時內重創敵軍的能力,這需要更高的國防投入、跨黨派團結,以及與盟友更緊密合作。
台灣能源仰賴進口,能源供給成為面對中共海上封鎖時的罩門,《華爾街日報》指出,天然氣占台灣近半發電量,一旦台灣被封鎖,目前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華府有智庫建議,台灣應提升自美國購買天然氣數量,將自身能源安全與美國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降低中國侵略可能。
中國大陸在台灣周邊的軍演,已經引發台北與華府緊急行動,試圖解決島內的一大致命弱點。
國防部長顧立雄3日隨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針對「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專案報告,顧立雄表示,強化韌性預算都將用在資通電、國土防衛建設等,並無裝備採購。他也重申,潛艦後續艦預算,一定會等原型艦海鯤號通過海測之後才會動支。
由於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來不及在9月完成海測,外界高度關切能否依約於11月交艦,針對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接任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召委,放話要將後續艦預算都砍掉;國防部長顧立雄今(3)日強調,原型艦的部分一定要通過海上測試,那之後才會來動支。
根據一批外流的俄羅斯與中國內部文件和採購合約,俄羅斯正利用其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實戰經驗,為中國空降部隊提供裝備和訓練,以執行閃電般的軍事行動。英國智庫分析指,這將提升北京奪取台灣的能力,令台海衝突隱憂升溫。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單位主辦「台海防衛兵推」6月落幕,26日發表總結報告,對台海防衛作戰提出多項建議,直指共軍已有能力從台灣東部強勢登陸,國軍「戰略東遷」的一貫政策應檢討;此外,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示警,中共極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透過「司法隔離」封鎖台灣。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單位主辦「台海防衛兵推」6月10至11日舉行,今日發表總結報告,其中也提出中共可能對台灣施行「司法隔離」的策略,達到實質封鎖台灣的目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明,司法隔離是指在維持戰爭的門檻之下,利用司法力量達到隔離或者封鎖的目的,「未來幾年台灣很容易發生」。
龍德造船攜手英國無人載具開發商MSubs、Marine AI,潛進水下正式跨足無人潛艦市場。龍德造船董事長黃守真表示,許多國家發展無人潛艦,現代戰爭講究隱形,無人水下載具日益重要。 台英合作花了大約一年時間,研發出首款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黑鯨」(XLUUV),預計今年底逐步完工,明年初完成下水測試。
美國陸軍於今年9月在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部署堤豐中程飛彈系統(Typhon MRC),並將其納入與日本名為「決心之龍25」聯合演訓。這項舉措不僅只是部署新型的飛彈系統,更是把已服役的海軍彈藥與標準發射介面改編為陸基、車載與可機動的發射系統。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日前發布的文章指出,台灣重啟核三公投案未過關,能源安全困境猶存。作者們提到,超過400萬張支持重啟核三的選票,凸顯民眾對台灣能源脆弱性的焦慮,而這種擔憂可能促使台灣領袖重新審視其無核政策,否則恐衝擊民進黨2028年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