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布袋溼地的搜尋結果,共11筆
由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舉辦,邁入第13年「2025台灣國際觀鳥馬拉松」預定12月6日、7日在布袋溼地盛大舉行,今年不但報名組數擴大到60組,還首度結合智慧科技,除在北門、七股等遊客中心打造「3D翼翔號」,讓民眾不用戴厚重裝置、裸視就能欣賞鳥類羽紋、型態;布袋南溼地公園將有一座AI賞鳥亭,由AI拍照即時辨別鳥種,民眾賞鳥不再走馬看花。
邁入第13屆「2025台灣國際觀鳥馬拉松」主場活動預定12月6日、7日在布袋溼地盛大舉行,明(24日)開放報名,名額60組包括5組外國隊伍,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有多項創舉,除活動延續到明年3月,更結合人工智慧,打造「3D翼翔號」,民眾透過3DAI掃描與裸視3D技術,不用載厚重裝置,就能欣賞鳥類羽紋、形態,加上AI賞鳥亭即將完成啟用,今年國際觀鳥馬拉松特別有科技感。
賞鳥季來了!秋冬季節嘉義縣東石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布袋新岑公園、新塭鹽田、布袋溼地生態園區及好美寮溼地、朴子溪口溼地都吸引大批候鳥南飛來過冬,鰲鼓溼地已有逾萬隻候鳥,12月至隔年1月候鳥最多,縣府與旅遊業合作推出2日賞鳥遊程。
台南市黑面琵鷺保育季,今年啟動尋找市長黃偉哲任內野放傷癒的18隻黑面琵鷺,鳥友鄭宗達昨日在嘉義南布袋溼地發現其中1隻「N44」覓食,這次是他二度在南布袋溼地發現「N44」,直呼「彼此似乎很有緣!」
國際保育候鳥「黑面琵鷺」,近期飛抵雲嘉南濱海地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10月起辦理賞鳥導覽和小旅行,安排「資深鳥導」帶路,同時也於轄區內口湖、北門及七股遊客中心準備望遠鏡和野鳥圖鑑,供民眾免費借用。
外來種「埃及聖䴉」適應力強且天敵鮮少,嚴重威脅本地鳥類及其他物種生存,農業部2020年起與原住民獵人合作啟動移除,至今已移除1萬8000餘隻,目前野外剩不到100隻埃及聖䴉,近期出現在北部淡水河沿線及嘉義、高雄,提醒民眾積極通報,屆時將有專人前往移除。
高雄市野鳥學會日前帶韓國賞鳥團體至布袋溼地生態園區賞鳥,發現1隻無法飛行的黑面琵鷺,熱心韓國鳥友立刻暫停賞鳥行程,協助救援人員順利將黑面琵鷺救出,經診斷這隻黑面琵鷺有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症狀,經治療後,於今20日順利野放,重回大自然。
嘉義縣政府2日在國家級的布袋溼地生態園區舉辦候鳥季活動,現場有40多個攤位展示賞鳥相關文創商品,縣長翁章梁揪民眾春天來沿海體驗賞水鳥之美,也期許帶動賞鳥觀光經濟。高雄茄萣溼地今年儲水豐厚,吸引諸多擅長潛水的潛鴨屬前來度冬,預估賞鳥熱潮會延續到4月。
嘉義縣推展賞鳥永續生態環境,2日在國家級的布袋溼地生態園區舉辦候鳥季活動,現場有文創市集40多個攤位展示賞鳥相關文創商品,縣長翁章梁揪民眾春天來沿海體驗賞水鳥之美,也期許帶動鳥經濟。
時值候鳥南遷度冬時節,東石鰲鼓溼地、布袋鹽田溼地都飛來成上千萬各式候鳥,也讓鰲鼓溼地「平地雪景」大景再現,攝影達人辜士陞表示,鰲鼓溼地目前棲息的鸕鷀數量龐大,鸕鷀在木麻黃林過夜時,其排洩物會將綠枝染白,如同白雪覆蓋般,成為鰲鼓溼地冬季限定的「平地雪景」。
台南市北門潟湖每年都有大批黑腹燕鷗飛來度冬,許多人喜歡井仔腳鹽田海堤眺望、欣賞,將日落夕陽、蚵棚和群鳥飛舞的景致,一次盡收眼底,然而近年鳥數量減少之下,人潮盛況不如往日,少了大約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