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年增54%的搜尋結果,共67筆
致茂(2360)30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務報告。受惠AI伺服器市場應用大幅成長,對於量測設備需求增溫,推升致茂單季合併營收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稅後純益51億元(含處分出售非流動資產31.85億元),與上季增長155%,較去年同期成長253%。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11.99元,創歷年新高,單季賺贏2025年上半年。
中國信通院近日公布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中國人工智慧(AI)企業數量超過5,300家,全球占比達15%,形成涵蓋基礎底座、模型架構、產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從規模看,去年中國AI產業規模超過人民幣(下同)9,000億元,年增24%。
台股2日強勢攻高,展現多頭氣焰,投資專家指出,此波上漲動能主要反映2026年上市櫃企業持續成長,AI扮演重要動能,可留意台積電(2330)、臻鼎-KY(4958)等營運展望樂觀,獲得投顧法人點名增加持股的個股。
台股不斷創新高,華擎(3515)今(9)日也飆出289元漲停價並鎖住,晉升電腦週邊類股人氣王。漲停原因除了公司對於下半年營運展望預期會優於上半年,還有一個關鍵是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於8日加碼華擎,且權重加至0.24%,吸引買單9日跟進。
AI晶片龍頭輝達最新財報出爐,第二季繳出亮眼成績單,營收達467億美元(約新台幣1.43兆元),淨利則為264億美元,年增幅均超過50%。然而,第三季財測卻顯得保守,不僅大陸市場特規版H20晶片尚未出貨,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採購力道也出現疑慮,導致輝達盤後股價一度大跌5%。
焦點股:
華爾街本周將迎來重磅級財報。全球市值一哥輝達(Nvidia)將於美東時間周三(8月27日)盤後公布財報,市場普遍樂觀以待。分析師表示,除了輝達的業績表現和營運展望之外,投資人還將聚焦兩大關鍵。
jpp-KY經寶精密(5284)公告2025年上半年財務報表,累計合併營收16.5億元,年增54%,泰國投資優惠降低稅率抵銷匯率影響,上半年稅後純益2.35億元,較去年同期轉盈,展望下半年,訂單能見度高,AI、航太雙動能延續。
大陸手機大廠小米時隔四年再次在東南亞智慧手機市場掄元。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研究,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東南亞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二季出貨量年減1%至2,500萬支,其中,小米以470萬支出貨量重新摘下桂冠,市占率達19%,較去年同期增加8%,主因是Redmi系列銷售強勁及通路拓展順利。
五大產品線可望延續上半年成長趨勢,優群科技(3217)總經理劉興義表示,由於各產品線都審慎樂觀,2025年下半年營收可望較去年同期維持雙位數成長,毛利率有望較第2季回升。
受惠2.5D/3D先進封裝需求旺盛,弘塑(3131)今年接單強勁,上半年累計營收近29億元,年增54%,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8.74元,均創新高紀錄。展望後市,弘塑表示,目前產能維持滿載,設備訂單能見度已排至2026年上半年,關鍵機台交期長達數月。
時序進入下半年,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吳傳文1日於2025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年中場記者會上表示,投資人可關注五大投資趨勢,除了可將目光轉至歐洲及日本兩大市場,持續引領科技浪潮的AI代理人、半導體相關產業亦值得深化布局,同時地緣政治摩擦加劇,黃金成為投資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員。
台股16日未脫地緣政治風險陰霾,指數終場小跌23點,量能降溫至約3,000億元水準。多方資金集中火力,鎖定在AI概念股輪轉,隨著GB200預計下半年出貨增溫,推升矽光子(CPO)、機殼兩大族群同步吸金,聯鈞(3450)、勤誠(8210)等指標股漲停。
中央2月起短撥統籌分配稅款,上月又發函減發一般性補助款,桃園財源至少蒸發50億元,議員嘆原預估財劃法通過會大船入港讓桃園建設齊發,結果小船先卡關,憂財政雪上加霜。財政局長歐美鐶直言新版財劃法今年已不會實施,原預估增259億元,坦言恐不如預期,但新制把餅做大,可用額度仍會增加,現階段會調度支應。
行政院日前通過節能家電貨物稅減徵2,000元延長至2027年,加上節能補助,延續家電汰換及消費動能,禾聯碩(5283)、三洋電(1614)首季營收均年增雙位數成長,家電代理商上洋(6728)創歷史同期新高,隨著夏季即將到來,家電業進入銷售旺季,家電族群業績可望再成長。
光學鏡頭廠大立光(3008)第1季每股盈餘為48.28元,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表示,4月比3月差,5月比4月差,兩家美系外資正向看待大立光前景,外資及投信同步買超大立光,激勵大立光股價收高,重返2000元關卡。
受到傳統淡季影響,光學鏡頭廠大立光(3008)董事長林恩平表示,客戶訂單狀況跟1到2個月前預期一樣,4月比3月差,5月比4月差,由於我們產品沒有直接出到美國,不會直接被課到稅,目前關稅對我們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光學鏡頭廠大立光(3008)公布2025年第1季財報,2025年第1季合併毛利率為54.63%,季減4.76個百分點,在業外挹注下,單季稅後盈餘為64.43億元,季減26%,年增5%,單季每股盈餘為48.28元。
上洋(6728)2025年3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4.2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4%,累計第一季營收9.81億元,年增54%,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紀錄,展現多元事業布局逐步發酵的營運成果。
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25日公布今年晶圓半導體設備預測報告,估今年前端晶圓設備支出將成長2%,達1100億美元,為連續第6年成長,並預期台灣將投入210億美元,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