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建融的搜尋結果,共447筆
金融股今年以來表現穩健,整體上市金融股上漲5.38%,對於明年整體金融業獲利展望,公股銀行高層指出,要觀察諸多風險因素,如美國貿易政策發展及其影響仍具不確定性、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向與財政風險升溫、地緣政治及大陸產能過剩仍存等重大變數。
南投縣政府開發埔里福興溫泉區,溫泉區業者挺過新冠疫情,首家溫泉會館去年初動土,近年中央打房,緊縮土建融,令業者申請貸款興建旅館案卡關,加上疫後觀光疲弱,南投縣議員黃世芳建議縣府放寬福興溫泉區開發項目,變更為長照住宿型機構、觀光工廠等,讓溫泉區盡速發展;縣府承諾研議。
公股金控研究部門分析,推薦銀行股大於壽險股,投資建議為銀行比重大的金控,可於第四季股價拉回逢低布局。對於第四季操作金融股訣竅,法人強調,對金融股投資的可著重在今、明兩年獲利展望相對樂觀,以及具備穩定盈餘配發率的優質標的。
南投縣政府開發埔里福興溫泉區,溫泉區業者挺過新冠疫情,首家溫泉會館去年初動土,近年中央打房,令業者申請貸款興建旅館案卡關,加上疫後觀光疲弱,因此南投縣議員黃世芳建議縣府放寬溫泉區開發項目,變更為長照住宿型機構、觀光工廠等;縣府承諾研議。
受央行緊縮土建融、限期18個月開工令等管制,大咖建商瞄準每年千億商機的政府公辦都更、捷運聯開案,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5年前三季就吸引民間投資逾3,200億元,主因這些政府招商案地段優勢,加上產權單純、投資人毋需負擔土地成本,不致產生土建融被政策限縮的壓力。
央行及各部會房市管制持續發酵,房市仍是「量縮、價盤整」格局,房市買氣延續低迷氣氛。中央銀行27日公布9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其中,房貸餘額雖續寫史上新高,但年增率僅剩5.43%,創下2023年9月以來的近26個月新低,且年增率已連12個月放緩。金管會27日公布,今年9月底國銀承做房貸餘額為11兆3,856億元,年增5.38%,年增率連12個月走降。
行政院鬆開房貸水龍頭、換屋自住者的一年換屋期限協助處理措施出售原有房屋期限由一年延長為18個月,二大新政策實施滿月,但是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15日表示:「水龍頭鬆開一點,但水庫的水都流不進來!」
位於宜蘭縣冬山鄉的松樹門湧泉與柯林第2湧泉池,近期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冬山鄉公所及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合作下,完成水域棲地營造示範,成果良好,不僅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也為瀕危植物復育開啟契機。宜蘭分署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國土生態綠網」為整合架構,守護珍稀植物與自然棲地。
金管會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最新概況,截至2025年8月底,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為10兆7077億元、月增242億元,為近7年同期低。不過,累計前8月新增放款金額3697.4億元,較全年新增4600億元目標達成率升至80.38%。
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的8月月增量,創近七年同期新低。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14日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8月較上月增加242億元,為2019年、近七年來同期新低紀錄,主因是「中小企業周轉金償還較多、建物還款、土建融完銷清償較多」等所致。
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8月月增量創近七年同期新低。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14日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8月較上月只增加242億元,創下2019年、近七年來同期新低紀錄,王允中分析,主要是「中小企業周轉金償還較多、建物還款、土建融完銷清償較多」等因素所致。
中央銀行對房地產加碼信用管制,一年來住宅市場交易動能降至冰點,建商購地動能更趨保守。信義全球資產統計,近一年來上市櫃建商購地金額856億元,比起去年919信用管制前一年的1,332億元大減35.7%。
據戴德梁行今(2)日最新統計,受政策緊縮、融資門窄所衝擊,下半年以來建商購地明顯熄火,為避開風險,建商紛紛互相取暖、合作投資,以分攤風險,第三季十大土地成交案當中,就有三筆是建商同業合作的避險策略。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素有「北方鎖鑰」之稱。作為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文明交匯的前沿,大同見證了多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包括鮮卑、契丹、女真、蒙古、回族等民族先後在此留下深刻印記;同時也積澱出獨特而豐富的宗教景觀,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宗教並存發展。
民營銀行掀整併潮,公股銀行如何維持放款市占與競爭力,成為未來挑戰。面對民銀帶來的競爭壓力,公股銀各自強化差異性優勢,如臺灣銀行穩房貸、兆豐銀行鎖定AI及供應鏈移轉海外商機等,力拚在激烈的賽局中站穩腳步。
兩大國營銀行臺灣銀行、土地銀行最新預算書出爐,根據行政院核定版本,臺銀預估2026年淨利為154.85億元,較2025年預算數127.65億元成長21.3%;土銀預估2026年淨利115.01億元,較2025年預算數105.14億元成長9.39%。
推動都更危老是當前主要政策,公股銀行強化相關業務辦理,加上央行自去年實施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制,公股銀對於今、明年土建融展望保守看待,主要成長動能也轉向都更危老案件。
史上最強打房威力持續增加!最近新聞最常看見的消息,無非是許多購屋者因為申辦貸款卡關,有的要等上二、三個月,甚至有的銀行已暫停收件,讓不少人只好忍痛解約。政府的打炒房初衷,到底影響了哪些人?面對最強限貸令,該如何解套?
財政部公布今年第2季房地合一交易情形,交易量略有增加,但持有兩年內出售、適用45%件數僅3288件,占整體交易比率12.88%,創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新低,投資客銷聲匿跡。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即便近期金管會房貸政策鬆綁,惟央行政策方向未改變,持續集中度與信用管制,「水龍頭」根本沒有水,房市還未見曙光。
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結束,沒有外界預期的鬆綁房市貸款額度、降準等事情,維持信用管制沒有任何調整。營建股多頭大失所望,賣壓再度蜂擁而出,永信建(5508)、京城(2524)、愛山林(2540)跌幅在4~8.9%不等,國建(2501)、興富發(2542)、全坤建(2509)、遠雄(5522)等跌幅也都在2~4%不等,上市、櫃營建指數跌幅都在2%以上,成為台股創高後最落寞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