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掩體的搜尋結果,共126筆
路透社1日報導,俄軍擊退了一次烏克蘭特種部隊搭乘黑鷹直升機機降至前線城市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俄譯紅軍城)的馳援行動,惟直升機上11名烏特戰人員全數陣亡。俄烏雙方消息來源今天稍早指出,單位所屬為烏克蘭國防情報局(GUR)特種部隊,下機後隨即遭到FPV無人機殺害,連俄方軍聞媒體都震驚「怎麼這樣用兵」。
衛星影像顯示,中國已沿著與印度存有高度爭議的邊境,至少打造兩處配備可伸縮屋頂的加固掩體設施。
東廂(East Wing)屹立了123年,在官方導覽時,是數百萬計美國人進入白宮的入口。近半世紀以來,它一直是美國歷任第一夫人辦公室的所在,也是書法家為白宮國宴準備數千計邀請函的地方。不過,周四上午拍攝的衛星照顯示,如今整個白宮東廂已被拆除,化為一堆瓦礫。
澳洲媒體《news.com.au》23日刊登專題,以務實角度探討若全球爆發大規模衝突,哪些國家最有可能成為避風港。綜合評估後,紐西蘭以資源充足、遠離戰區居首,瑞士、冰島與澳洲等地亦名列其中,凸顯地理距離與穩定制度仍是動盪時的最大防線。
南韓國防部長安圭伯16日證實,最新型「玄武5型」彈道飛彈將於年底投入實戰部署,宣示持續升級南韓飛彈打擊性能和射程,藉此強化防衛能量,加強嚇阻北韓核武與飛彈等威脅。
南韓國防部長安圭伯16日證實,最新型「玄武5型」彈道飛彈將於年底投入實戰部署,宣示持續升級南韓飛彈打擊性能和射程,藉此強化防衛能量,加強嚇阻北韓核武與飛彈等威脅。
國軍戰略東遷的作為值得再行探討,宜考量聯結友盟經營東遷安全場域。
在本屆長春航展中,解放軍展出多項引人矚目的裝備,包括退役戰機改裝成無人機,以及首次近距離呈現的殲-20隱形戰機。前海軍艦長呂禮詩指出,這些動向顯示了解放軍在國防思維上的新嘗試,也凸顯兩岸軍力差距持續擴大。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自18日起於南港展覽1館登場,展期至20日,吸引來自15國、490家廠商參展。有幸受邀前往SIG SAUER攤位,近距離採訪美軍次世代班用武器計劃(NGSW)與其他輕兵器領域的最新成果,原廠代表最喜歡的部分在於3把槍人體工學跟操作習慣全部互通這一點。惟智慧型瞄具NGSW-Fire Control因由瞄具大廠Vortex沒有參展,未能實際體驗智慧瞄準功能。
陸93閱兵大量展示了許多新型武器系統,涵蓋反介入/區域拒止、無人機作戰體系、戰略核威懾、傳統力量投送與新型防禦體系5大領域,這些裝備呈現高度數位化資訊整合、無人化與精準化的特徵,絕對不單只是汲取俄烏戰爭的經驗,而是發展已久。本週看了許多國內討論,酸言酸語不佔少數,然而,我始終認為鴕鳥、阿Q心態最要不得,知己知彼才有出路,本篇就從台海戰爭來想定,一次帶您看懂這些新武器的定位。
中國大陸央視近日罕見公開東風-100超音速巡弋飛彈的實彈發射畫面,這是自2019年中國國慶閱兵後,睽違6年再度亮相。在兩分鐘的片段中,火箭軍部隊在模擬全頻譜干擾下完成發射,並特意選在城市環境中展示,凸顯其機動性與生存能力。
2名資深老山友攜帶一名8歲男童攀登南三段,途中遇到楊柳颱風襲擊,導致山難發生,僅留男童獨自存活,事件引發社會議論。對此資深登山專家、山岳攝影師雪羊(本名黃鈺翔)就揭露保命「三重保險」,同時透露遇到颱風時該如何選擇躲避狂風大雨的最佳保命地點。
以色列打算控制迦薩市,以色列軍方16日表示,17日開始將為迦薩居民提供帳篷和其他避難設備,便會將他們從戰區轉移到迦薩地帶南部「確保他們的安全」,這不但引起國際組織擔憂,以色列居民也主動發起罷工抨擊政府的計畫。
如何有效的擊落無人機,各個軍種都在發揮自己的創意。美國陸軍最近將闊劍地雷(M18A1 Claymor)裝在小型四軸飛行器上,由地雷的爆炸鋼珠擊落另一架小型無人機。
民眾黨主推的「重啟核三」公投將於23日投開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3日上午以正方代表身分出席電視說明會,反方代表則是20歲少女吳亞昕。面對外界質疑如何處理用過的核燃料棒及最終處置,黃國昌說明,今年6月經濟部跟台電花錢跑去芬蘭、瑞士的高階放射物處置廠參觀,並且簽下合作備忘錄,協助規劃接下來的廠址,然而政府卻刻意隱瞞真相;且現在已有新的核廢料處置技術,只是民進黨不願面對,政府怠惰已讓台灣落後世界一大截。
烏克蘭軍方一處訓練營上個月底遭俄國飛彈攻擊,當時正值午餐時間,導致至少30名外籍志願兵死亡、數百人受傷,其中包含台灣人,本次空襲已成為此次戰爭中對外籍傭兵最致命的攻擊之一,而攻擊發生時空襲警報沒有響,雪上加霜的是,餐廳附近都沒有急救箱。
黎巴嫩軍方證實,鄰近以色列邊境一處軍火庫9日發生爆炸,造成6名黎國士兵喪生。當局表示,仍在調查事發原因,但消息人士透露,士兵當時正在移除「真主黨」基地內的彈藥與爆炸裝置。
烏克蘭戰爭中,無人機使得傳統戰甲車處於極其不利的環境,戰場上的無人機即時監控,也使守方得以超前預警敵方步兵進攻,這種變化迫使俄烏雙方都必須調整作戰方式,2024年俄軍開始在前線大量部署摩托車突擊小組,隨即引來西方各種訕笑,如今卻已經戰場上穿越「無人區」的新常態,烏軍也宣布成立自己的摩托車部隊,台灣因為國情因素,大街小巷遍地摩托車,在國力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應將「龍騎兵」(法語:Dragon)重回歷史舞台當作一回事。
快速反應射擊與500公尺障礙超越課程不僅考驗入伍生的體能與戰技,更是磨練個人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陸軍官校入伍生羅威廉表示,在快速反應射擊訓練過程中,無論掩體穿越、彈匣更換,或是最後的射擊姿勢變換,都相當考驗肢體穩定性;特別是鎖定目標調整射擊動作時,沿途跑動引發的急促呼吸,會影響瞄準的穩定度,因此僅能反覆練習,透過體能嚴格訓練培養足夠的心肺耐力,才能克服挑戰。
114年三軍九校院聯合入伍訓練昨日實施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軍官班女生連隊入伍生依「領、報、撥、拉、投」五大動作要領投出實彈,展現訓練成果,並觀察手榴彈在目標區爆炸情形,強化單兵臨場反應與戰場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