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搬重物的搜尋結果,共94筆
網紅「那對夫妻」Nico與Kim育有一雙子女,11歲女兒妮妮近來出現感冒症狀,原本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隔天居然發燒,到晚上病情加重,因為胸痛、喘不過氣,急忙送醫掛急診,檢查完後發現罹患「縱膈腔氣腫」。
一名年逾60歲的女子,最近梳頭、穿衣服時都舉不起手,一開始以為只是五十肩,檢查後才發現是旋轉袖肌腱破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此病常見原因包括跌倒、車禍、搬重物、長期運動過度使用,或年長者因肌腱退化導致的問題。
不是胖子才會得疝氣!秀傳紀念醫院院長黃士維表示,疝氣和體重沒有絕對關係,但瘦子通常更易察覺病灶,胖子則可能因腹部脂肪掩蓋,不利早期發現。患者若不盡快治療,可能造成腸道血液循環中斷引發壞死,死亡風險大增,尤其是年長者更要小心。
一名41歲林小姐某天搬重物時,突然覺得腳後跟「扯到一下」,起初以為只是拉傷,沒想到半年後只能跛腳行走,被診斷出阿基里斯腱斷裂,但因錯過黃金治療期只能接受手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骨質疏鬆與肌少症照護中心主任陳昱斌提醒,若有腳後跟突然劇痛、腳踝無力、步態不穩等情況,千萬別輕忽。
不少公司為了吸引員工,會提供餐食作為福利,但近日一名網友抱怨員工餐越吃越差,100多人餐食只有3500元買菜金,有時候甚至只有炒麵配滷蛋,根本沒力氣工作,結果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員工餐,其中一人稱暑假在科技大廠英業達打工,7月進去時才62公斤,到9月開學已經胖到75公斤,還曾吃過螃蟹,引起討論。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由股骨、脛骨、腓骨與髕骨組成,主要功能為在站立時協助承受身體重量,以及在行走時提供下肢活動的支撐與穩定,但隨著年齡增加或長期負重不當,關節軟骨逐漸磨損,就可能引發退化性膝關節炎。
有些延年益壽的祕訣比想像中單純許多。澳洲研究體育運動的專家團隊分析6萬人數據發現,從睡眠、運動、飲食3大日常層面各做一些小小的改變,日積月累就能延壽將近10年,回報率可觀。
40歲的魏先生一向體格健壯,從事搬運工作,體能不輸年輕人。然而,近兩年他逐漸感覺力不從心,肺活量明顯下降,時常出現間歇性暈眩,甚至有數次在搬重物時,突然吸不到氣,胸口像被重物壓住般喘不過氣來,近期更出現背部劇烈疼痛,這才引起他的警覺,診所檢查發現肺部有大片白影,隨即轉診至醫院。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沒時間上健身房。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每天進行1.1分鐘的VILPA運動,例如跑步追公車、爬樓梯時加快速度等,就能降低39%全因性死亡風險,若每天進行8次,更可降低54%的死亡風險,原因就在於這種短暫但高強度的動作,能快速提升心率,活化心肺與代謝系統,幫助延長壽命。
哈哈台主持人蓋瑞過去當的是4個月的陸軍,但因嚴重潔癖造成肛門膿瘍,新訓一個月後就住院開刀,因醫囑不能搬重物,後面的3個月沒參加訓練,造成其他阿兵哥眼紅不舒服,因此他決定上台視首部軍旅實境節目《九條好漢在一班》接受嚴格訓練,除了彌補遺憾外,也想擺脫「爽兵」標籤,證明給當時的同袍看,「我辦得到!」
久坐、搬重物等因素,導致現代人腰背痠痛問題普遍,而隨著人口高齡化,肌少症族群也越來越多。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整合「超音波導引注射」和「周邊磁場刺激」,希望幫助改善慢性腰痛或肌肉無力問題,針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疼痛和功能表現出現改善。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加上日常生活中頻繁彎腰搬重物,這些習慣容易導致下背部痠痛不適,腰痛也成為許多民眾的常見困擾。為緩解不適、減輕腰部負擔,許多人會選擇靠護腰來幫忙「撐腰」。醫師提醒,長期使用護腰恐產生反效果,有些人連睡覺也捨不得脫下,恐造成肌肉失憶,核心肌群無力失能,甚至一輩子都依賴護腰。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加上日常生活中頻繁彎腰、搬重物,這些習慣容易導致下背痠痛不適,許多人會選擇「護腰」來幫忙。醫師提醒,切勿長期配戴護腰,如果連睡覺都戴,反而會造成肌肉失憶,恐一輩子都非常依賴護腰。
43歲吳先生從事餐飲業,平時需要搬重物,重複炒菜、切菜、洗刷鍋具等手腕動作,近日騎車時常感到雙手麻痛,右手較嚴重,半夜甚至會麻到醒過來。就醫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接受正中神經解離術,減緩正中神經壓迫,搭配穿戴手腕副木支架讓手腕休息,2周後症狀有所改善。
台中1位名從事陶塑工作的藝術家,長年習慣徒手搬運重達20至30公斤的泥塑作品,最近早晨起身與久坐後常出現骨盆深層拉扯疼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因為他長年搬重物,加上姿勢習慣導致第5節椎間盤高度明顯變窄並出現退化現象,輕者需接受熱電療、雷射、消炎止痛與肌肉鬆弛劑治療,若一周後無明顯改善,則需進行牽引療法。
許多人腰痠背痛,常以為只是老毛病、閃到腰而輕忽。中醫師提醒,不論是年輕人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或中老年人的骨刺、結構變形,都建議盡早檢查,勿忽視腰痠、腰痛、腿麻等症狀,急性期應先休息、溫敷,平時可透過「保持正確姿勢」及「規律運動」預防。
1名65歲男性,年輕時就在銀行從事鈔票和錢幣搬運工作,竟搬到罹患疝氣,10幾年前曾接受傳統疝氣手術,最近幾年又復發,直到兩側腹股溝冒出疝氣囊大到如壘球大、行動不便才就醫;最後經達文西手臂以人工膜縫補破洞,精準修復,才讓這位銀行退休員,走路不再卡卡,重拾正常生活。
台灣撞球名將「火雲邪神」張榮麟昨(14日)在印尼心肌梗塞猝逝,年僅40歲,也讓心肌梗塞議題再度引發討論。醫師邱淳志指出,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已不再只是中老年人才會發生的突發疾病,提醒運動或搬重物、酒足飯飽後、忽冷忽熱、情緒激動等4大危險時刻都要留意,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市,總統賴清德勘災時面對災民請求國軍協助清運家園,回稱要社區自行發揮力量,不然什麼事都要靠國軍,國軍沒空怎麼辦?引發外界議論與批評。對此,媒體人「文翔政論」直言,賴清德講話最大問題,就是沒什麼同理心,因為民眾已經明白表達自身最大問題,賴卻稱軍人不能隨便進民房。
6/6(五) 新板傑仕堡6月6日下午於園區舉辦矯正重訓論壇,首次找來熱銷作家支群甫教官帶領樂齡族群一起正確運動,開放不到三天就吸引80人滿座報名,許多樂齡族群面對退休生活,期待有更豐富的生活規劃。為此,論壇活動規劃為靜態以及健身房動態訓練,囊括生活面對的運動傷害以及透過簡單的負重器材,兼顧健康、疾病預防以及體態的規劃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