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晚期肝癌的搜尋結果,共30筆
味覺出現變化,也可能是肝癌的前兆。醫師錢政弘指出,一位71歲男性出現食慾不振的情形,吃甜食也都覺得苦,還出現皮膚癢的狀況,檢查後發現已是肝癌晚期,腫瘤有12公分大。錢政弘也提醒,肝癌會有腫瘤附屬症候群現象,出現一些非典型症狀都要留意。
66歲的張先生最近半年內出現體重無故下降4公斤、胃口變差、整天提不起勁的情況,近一周更出現皮膚和眼白發黃、皮膚發癢、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狀,經急診就醫檢查發現,他的肝功能和黃疸指數嚴重升高,且肝臟佈滿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為膽管癌末期。經醫師以「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及「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引流術」緩解黃疸症狀後,安排化學治療以延緩病情惡化。
沒多吃膽固醇卻狂飆,小心是肝癌警訊。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80歲男子,平日健康,因頭暈、心悸就醫,被發現膽固醇高,開始吃降血脂藥,幾個月後再因上腹痛就醫,才發現肝臟長有15公分大的肝癌,先前頭暈、心悸與高膽固醇,都是肝癌警訊,男子也因腫瘤太大、無法開刀,沒多久就離世了。
衛福部統計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當中,肝癌高居第2名。由於肝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導致治療成效受限,平均存活期不長,其中藝人安鈞璨年僅31歲就因肝癌病逝,突顯年輕族群也應提高警惕。聯新國際醫院腸胃肝膽科余青殷醫師分享,透過免疫及標靶藥物合併治療,肝癌還是有成功治癒可能。
台睿(6580)雙喜臨門,旗下用於治療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新藥CVM-1118,獲美國FDA授予孤兒藥資格;另外,已在台上市的硒注射劑「西寧特」,則與信東生技合作布局海外市場,初步將以日本、東南亞市場為灘頭堡,目標2026年下半年取證上市。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肝癌高居國內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我國今年提前達到消滅C肝目標,下一步就會針對B肝著手,國健署長吳昭軍12日帶來好消息,擬7月起放寬B、C肝篩檢年齡,40歲以上都能篩,新增受惠人數逾百萬人,盼找出潛在患者、及早治療。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肝癌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我國今年提前達到消滅C肝目標,下一步就會針對B肝著手,國健署長吳昭軍今透露,7月起將放寬B、C肝篩檢年齡,40歲以上都能受惠。
乳癌是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健保署2月起將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納入給付,嘉惠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的第二線治療。署長石崇良透露,今年乳癌藥物的收載將陸續到位,下半年將創所有癌別之先,對乳癌正式推動論質計酬方案。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2名,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過去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今年2月起,健保署將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預計各約800名患者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200萬元,推估健保給付一年約16億元。
48歲的李先生年輕時就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卻沒定期追蹤,直到最近食慾變差、常疲累,且肚子越來越大才就醫,檢查發現肝臟裡佈滿了大大小小的腫瘤,已罹患末期肝癌,經半年的治療,最終仍不治身亡。醫師提醒,有B型、C型肝炎、脂肪肝與酒精性肝炎患者,要定期就醫接受檢查,以及早發現癌病變。
國內每年新增1萬7千多位肝癌患者。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80多歲男子,10個多月前覺得頭暈、頭脹,就醫發現膽固醇偏高,初步認為是高血脂引起的高血壓,並用藥治療,但某一天男子突然上腹劇痛,再就醫竟發現是肝臟有15公分大的腫瘤,已是晚期肝癌,而先前頭暈、膽固醇偏高,並不是吃太油,而是肝癌警訊。
台灣5成以上的肝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甚至末期,難以治癒。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最新研究,制定出肝癌治療新指引「7-11準則」,以患者最大的肝腫瘤公分數、腫瘤總數作為計算公式,讓更多中期肝癌患者及早介入,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延長餘命。
61歲陳先生為C肝帶原者,5年前發現肝臟有2.5公分的腫瘤,診斷為早期肝癌,切除了左肝。2年前肝癌復發,發現數顆1公分左右的腫瘤,經過評估,中榮團隊決定為他進行兩次載藥微球栓塞治療,對癌細胞精準釋放藥物的同時,塞住供應養分的血管,「餓死」癌細胞,另搭配全身性免疫藥物治療;如今,陳先生的腫瘤完全消失,處於完全治癒狀態。
傳統手術對於肝癌初發患者是首選,但對復發或難以手術的患者預後不佳。台中榮總2日分享全身性免疫治療與載藥微球栓塞技術治療案例,1名61歲陳先生是C肝帶原,5年前發現2.5公分肝腫瘤進行切除,2年前復發長出數顆1公分腫瘤,進行兩次載藥微球栓塞搭配免疫藥物治療,目前處於完全治癒狀態。
肝癌蟬聯我國癌症死亡人數前2名已達40年之久,是最致命的「沉默殺手」。近年政府積極投入肝炎篩檢及治療,雖發生數有下降,死亡率卻未同步降低。醫界觀察,隨著B、C肝篩檢推行,病毒性肝炎引發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非病毒性肝癌則上升,近年增加了2倍之多,最可能是酒精性肝炎、脂肪肝惡化所致。
浩鼎(4147)13日宣布,大陸合作夥伴深圳艾欣達偉醫藥發表,AST-3424 治療晚期肝細胞癌二期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期中分析,獲獲2024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CSCO) 大會頒發「優秀論文獎」。該新藥浩鼎擁有亞洲部分國家以外的全球開發權利。
朗齊生醫(6876)獲國家衛生研究院授權的多靶點抗癌新藥LXPA1788,取得台北生技獎之最佳技術合作獎金獎肯定,更將於年底前,申請台美第一期臨床試驗。
台北生技獎今(24)日舉辦頒獎典禮,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授權抗癌新藥研發公司朗齊生醫*(6876)的多靶點抗癌新藥LXPA1788獲最佳技術合作獎金獎肯定。朗齊指出,已經針對LXPA進行確效驗證,試驗結果顯示,LXPA1788較目前胰臟癌以及晚期肝癌等難治之症的一線用藥,具有更優異的效果,朗齊將在今年底以前,分別向美國與台灣FDA申請臨床試驗許可,在台灣2大醫學中心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
歲月有手,能擦糊記憶;時光似水,會沖淡悲傷!比如,新冠疫情擾亂人心的那1194個日子,才過去不過年餘,人們已經淡忘,也包括我。可是關於父親的點滴,卻鐫刻如新。
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國內每年有1.2萬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針對無法接受手術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若能接受多元的合併治療,約有2到3成患者可「逆轉期別」,爭取手術或換肝的機會。52歲的張先生3年前診斷出肝癌,不到半年就惡化為晚期,且不適合手術切除,因此接受體內放射治療,術後超過2年半,腫瘤幾乎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