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最低生活費標準的搜尋結果,共11筆
在野黨推動停砍公教年金案再下一城!繼5日初審通過公務員停砍年金法案後,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6日再把公立學校教職員部分送出委員會,將送黨團協商處理。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2項草案會請立法院長韓國瑜召開朝野協商,最快12月拚三讀。
為抗議藍白兩黨維護退休公教人員的福利,台灣經濟民主連合今(6)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演出行動劇「靜默的抗議:公教年改樓地板三萬二,國民年金何時有八千?」,抗議在野黨不顧退休金低於最低生活費標準的老農、退休勞工,喊話最低老年退休經濟安全保障至少有8000元,再提年改修正。
男子阿國(化名)因身心障礙無法工作,生活困苦,向法院聲請要他的孩子每月支付1萬元扶養費。但孩子控訴,父親年輕時沉迷毒品、屢屢入獄,離婚後從未照顧過他,甚至連生活費都沒出過一毛錢。他如今已長大成家,卻被迫面對昔日「棄養」他的父親,因此請求免除他對父親的扶養義務。
親情是否一定等於責任?77歲婦人小萱(化名)因年邁無法工作,每月僅靠國民年金4千多元維生,向法院聲請,要求兩名孩子每人每月支付5770元扶養費。但兩名孩子不滿小萱在他們年幼時就離家,未曾盡過母職,也從未給過任何照顧與金錢,母子情淡薄如陌生人,因此堅決向法院請求免除扶養義務。
立法院3日三讀通過《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全台123萬張保單強制執行解套。保險局指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被扣押的保單有123萬件,其中健康險及傷害險占7成約91萬件,保險法修正案通過後,7成的執行就會被撤銷,另有小額終老保單可在金管會公告後被免除強制執行,待總統公告後三日就開始施行,預計最快7月就可上路。
內政部2日預告修正《住宅補貼對象一定所得及財產標準》,調整各縣市家庭年所得、每人每月平均所得、不動產及動產限額,提高部分地區民眾的申請門檻,使更多符合實際生活狀況的家庭能受惠,減輕購屋族的經濟壓力。其中,北市家庭年所得上限由164萬元調升至180萬元,每人每月平均所得上限也由68,772元調高至71,327元。
《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4日進行首次研商會議,民團到衛福部抗議會議閉門進行,並且抨擊導致貧窮黑數的「虛擬收入」,此次修法未取消。社工司則回應,會議有聚焦討論「取消虛擬制度」,但是仍然未獲得共識,衛福部已經規畫強化勞政合作,也擬定修法4大方向,力拚年底送出草案。
衛福部今年四月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卻被26個團體批評九大不足,社會救助及社工司今日(4)下午邀集各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召開首次研商會議,針對取消虛擬制度、放寬人籍合一、家戶合計等意見,進行將近3小時的討論。
婦人小萱(化名)主張,因為每月食衣住行,加上醫療等支出需求,導致她的經濟十分困窘,而她所生的一對兒女均已成年,並且她過往都有扶養他們,因此依民法第1114條、家事事件法第125條規定,請求孩子們按月給付扶養費2萬元,直到她死亡之日為止。
嘉義一名男子阿國(化名),因年老加上無業也無收入,已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想要申請社福補助時,經社會局告知,他孩子的所得超過標準,因此不予准許補助,阿國便向法院聲請,依111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請求他的孩子每月給付必要生活費1萬7076元,直到他死亡之日為止。
根據勞保局公布2023年勞保老年年金統計指出,當年請領件數達174萬2093件、較上一年度增加14萬4531人,請領年齡則略延後至61.35歲,平均請領數額為1萬8824元,比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的1萬9649元還低。勞團建議,年金改革應提高每月投保金額,但超出最高級距的年金給付率應下降,讓高薪勞工協助低薪勞工,且勞退新制的雇主提撥應提高至8%以上,受僱勞工合計才有可能達約3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