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搜尋結果,共110筆
衛福部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賴清德總統今天表示,政府為了打造「健康台灣」,明年度健保總額將達到9883億元,政府再投入199億元公務預算,實質規模預計達到1兆8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護理人員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近年流動率偏高,核心原因仍與待遇有關。他期盼健保總額提高後,衛福部可調整給付結構,改善過去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未來可針對較高負荷、較複雜的手術或醫療行為給予較高點值,讓給付更反映實際工作量與專業難度。也希望在2030年前,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
2025長庚醫學週今日(16)正式展開,舉行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癌症篩檢、健保政策優化、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展現癌症防治成果。長庚近5年五癌篩檢陽追率全面突破9成,發生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更達近100%;同時透過AI導入、11科跨科整合、發展免疫治療等,打造堅實團隊。
生技業再掀併購潮,繼台達電豪砸21億元拿下行動基因逾9成股權,德國卡爾蔡司以54.4億元全資收購亨泰光後,健喬擬以每股24元公開收購健亞最高30%股權,惟健喬過去併購效益不佳,能否順利達標受關注。
人體微生物的基因體數量,高出人類基因百倍,堪稱精準醫療最後一塊拼圖。由於人體微生物有很強的「地域性」,帶給台灣產業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健保署長石崇良下周一即將接任衛福部長,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表示,石崇良一直是期待的人選之一,他的特點是非常主動,會分析問題,提出解方,「不會說做不到就拜拜」。石崇良是模範官運,有解決問題的魄力,私下也非常風趣,不管再累,都可以一直講笑話。
生技族群瞄準精準醫療、血袋列戰略物資等政策商機,台塑生醫旗下長春藤IKC免疫細胞療法完成肺癌二期臨床試驗,配合GMP廠年底認證,明年將提臨時藥證申請;另與日本樂敦製藥簽署策略夥伴關係協議,開創台灣業者承接日本藥廠再生醫療CDMO委託的先例,並推動旗下再生醫療製品進軍日本。
知名製作人、主持人沈玉琳於7月29日病倒送醫,經院方檢驗確認罹患白血病(血癌),必須化療且不排除進行骨髓移植,消息曝光引發各界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分享,其實白血病共有五大類型,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沈玉琳自述症狀為白血球異常增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造血功能異常,是常見也需積極治療的血癌之一。
肺癌權威余忠仁即將接任台大醫院院長,透露首要任務是加強內部性平教育。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兩人熟識多年,他是個非常好的醫師,也是一個書生,待人非常謙虛、非常溫和,從來沒有看過他生氣,臨床經驗也沒有話說。他很高興台大醫院能夠有這麼好的領導人,是我們所有人的福氣。
提早診斷胎兒可能罹患的罕見疾病,是每對父母最深的期盼。現在,陽明交大與台大兒童醫院開發一項預測罕病FOXG1症候群嚴重程度的檢測流程,為全球相關家庭帶來希望。
台達電(2308)宣布擬以至多71.78佰萬美元(約新台幣21億4658萬900元)收購ACT Genomics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後簡稱行動基因)股權至多1億7714萬2221股,交易成就條件包括必須取得超過90%股權,此次交易將助於強化台達在生物醫療領域的佈局,進入快速成長的精準醫療市場。
台達電18日宣布,擬斥資最多7,178萬美元(約新台幣21.47億元),收購ACT Genomics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行動基因控股公司)最多1.77億股股份,預計持股比重超過90%。這是台達電自2010年成立醫療研發部門、發展出達爾生技以來,再次大規模投入精準醫療市場,聚焦高齡化社會下癌症檢測與治療需求的布局。
衛福部統計,國人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以及早期乳癌,為2022年女性發生率前十名,攝護腺癌為男性發生率前三名。為提升癌症病人的治療權益,健保署宣布通過2項PARP抑制劑擴增給付5癌,6月上路,每年約775人受惠,新增9.79億元健保支出。如與拜登同為攝護腺癌,且符合轉移性、基因突變,在台灣就可符合健保用藥,有助增加1年存活率。
總統賴清德9日出席2025生策會年會時指出,台灣擁有完整健保巨量資料庫,醫療與高科技實力世界有目共睹,在全球邁入AI科技時代關鍵時刻,生醫產業能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健保署去年5月起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健保,幫助癌症病患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截至目前,共服務2041件,最多為BRCA變異,對應的是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健保署長石崇良說,若每一家產出的報告格式不一樣,未來的參考性、可操作性都會大大降低。因此,健保已在7家醫院進行測試,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將報格式標準化。
精準醫療成為癌症治療趨勢,癌症患者在尋找有效治療方案的過程中,傳統的基因檢測已不再是唯一的工具。「替身醫療」技術,可透過在體外培養腫瘤細胞,協助癌患者篩選潛力治療藥物。國內一名患有「嬰兒期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男嬰,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搭配替身醫療找出藥物,如今腫瘤持續獲得控制,已準備上幼兒園。
50歲的許先生平時愛運動,近1個月卻出現疲倦、骨骼疼痛等症狀,感冒發燒頻率也增加,原以為是工作繁忙後遺症,直到在高爾夫球場昏倒送醫,才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經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檢測,透過標靶合併化學藥物治療,順利進行幹細胞移植,重回正常生活。
健保署去年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給付,讓更多民眾都能享有精準醫療。在精準醫療中,基因與遺傳資訊是醫師不可或缺的情資,而遺傳諮詢師更是扮演轉譯者的關鍵角色,魯筱筠就是其中一員。
為搶攻全球「精準預防醫學」與「再生醫學」的蓬勃廣大市場,冠昕生醫日前宣布攜手與耀德生技,以及台灣最大商業基因體公司基龍米克斯,正式展開跨領域合作,期望建構大健康產業鏈,為國人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連走路都會喘,原本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沒想到竟是肺癌!」64歲的李先生長年吸菸,近期體力明顯下滑,簡單的日常活動都感到吃力,於是前往新竹台大分院內科部胸腔內科求診,經醫師吳家豪詳細檢查後,發現他單側肋膜積水,隨即安排住院進一步檢查。透過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腫瘤切片及胸水化驗,確認罹患「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為呼應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治國願景,行政院會27日將拍板衛福部提出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執行期間為2025年至2029年,首年已編列60億元預算,將鎖定「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多元人才培育、智慧科技醫療、社會責任醫療永續」四大主軸,鼓勵民間資療機構發揮創意優化醫療環境、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