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歐洲車的搜尋結果,共242筆
中國大陸商務部週六(8日)表示,希望荷蘭能推動儘早解決陸企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相關問題,並透露已同意荷蘭經濟部的請求,將派員赴中舉行會談。路透社引述同日彭博社(Bloomberg)稍早報導,荷蘭首相史霍夫(Dick Schoof)表示,中國大陸將恢復安世半導體晶片出口到歐洲。
上週美中領導人川習峰會後,白宮表示北京將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中國大陸工廠恢復出口, 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委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則於週一(3日)表示,荷中雙方在安世半導體問題上「已有進展」,但未進一步說明。陸商務部週二(4日)指責荷蘭政府在處理安世半導體(Nexperia)爭議上「未與中方合作」,並警告全球供應鏈可能再度受到衝擊,歐洲車企也積極尋求中方豁免。
據觀察者網報導,荷蘭政府一手挑起的安世半導體風波還在繼續。當地時間11月3日,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緊急尋求中國對安世半導體晶片的出口限制豁免,希望通過政治解決方案化解這一貿易僵局。路透3日報導披露,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德國採埃孚(AF)表示,正與大陸有關部門合作以確保晶片供應。該公司1日早些時候曾指出,若供應危機加劇,將準備讓員工休無薪假。
編按:美國白宮11月1日公布中美元首會晤達成的協議細節,包括中方將暫停稀土等出口管制,並會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的廠房,重新對外供應晶片。
大陸車市競爭激烈,價格戰白熱化,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也難逃獲利下滑的困境。31日,比亞迪在H股與A股雙雙重挫,創下今年最低價。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警告,保時捷獲利暴跌這一槍或為歐洲車市噩耗前兆,而比亞迪「成長放緩」可能只是大陸新能源車「算總帳」的開端,未來2、3年,新能源車市大淘汰賽恐將非常慘烈。
中國與荷蘭圍繞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主導權的爭端持續升溫,供應鏈衝擊已波及歐洲汽車大廠。外媒報導,荷蘭政府強制接管安世半導體後,安世中國子公司已恢復向中國經銷商供貨,但荷蘭總部隨即警告客戶,無法對中方銷售產品的品質做出保證。此事件牽動福斯汽車(VAG)、富豪汽車(Volvo)和賓士(Mercedes Benz)等主要車廠。
英媒報導,包括美國福特汽車在內等西方企業高層,近日訪問中國大陸後相當震驚,因為中國工廠產線上沒看到工作人員,產線幾乎全面自動化,由機器人操作,甚至因此不需照明,有企業高層坦言因此放棄公司的生產計劃,改委託中國企業製造,自認競爭沒有意義。
中國最新稀土出口限令,讓全球車企皮皮剉。搶在11月8日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前,全球汽車製造商四處搶購關鍵稀土原料,業界高層憂心,若供應中斷,恐引發零件短缺,甚至工廠停產。
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6770)今(21)日召開線上法說,總經理朱憲國表示,記憶體代工市況續熱,2025年第四季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預期此波供需不平衡態勢應會持續至2026年上半年,邏輯代工市況挑戰則較多,而持續樂觀的AI趨勢亦有4點外部因素須密切觀察。
美國拉攏盟友共同圍堵中國半導體,荷蘭日前接管控制中國半導體生產商聞泰科技旗下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並凍結公司資產與智財權調整許可權。最新傳出,安世半導體全體中國區於17日遭停薪,且系統權限全面中斷,引發市場關注。
歐洲汽車產業面臨大隱憂,顧問公司AlixPartners指出,因歐洲汽車市場需求疲軟,加上比亞迪等大陸新興品牌強勢崛起,恐導致歐洲汽車業多達八座工廠關閉,其中,斯特蘭提斯(Stellantis)被視為情況最嚴峻的企業。
路透社13日指出,有初步的跡象顯示,美國企業與民眾正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影響,不僅跟川普所斷言的相互矛盾,也讓聯準會更難有效地應對通膨的未來變化。
偏光片廠力特(3051)去年底投資1.2億元,入股智必立國際生醫科技,並且取得一席董事,進軍美容生醫市場。力特董事長趙寄蓉表示,公司專注在車載應用,獲利表現穩定,會持續轉型、拓展營業項目,讓公司能重回成長軌道。
特斯拉將在10月初公布第三季交車報告,華爾街多家投行已相繼調高對其預測。主要原因在於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提供電動車7,500美元抵扣稅額等優惠措施將在9月底到期,刺激民眾趕在結束前搶購。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公布的數據顯示,比亞迪(BYD)8月在歐盟的新車銷售量,為前一年同期的3倍,並且連續第二個月銷量超越特斯拉(Tesla)。
面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廠的強勢競爭與美國政府緊逼的關稅壓力,曾被譽為歐洲「經濟支柱」的汽車工業,如今風光不再,正面臨多重挑戰,包含市場萎縮、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等困境。
歐洲車商正陷入「多重危機」時代,從生產成本走高、美國關稅、競爭激烈、供應鏈中斷和政府監管壓力,加上電動車轉型不順利,讓多個重大汽車品牌正身處一場完美風暴之中,因獲利衰退而必須裁員和大幅削減成本。
歐洲車市銷售掀巨變,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銷售持續低迷,7月新車註冊量大幅下滑40%,反觀大陸車廠比亞迪逆勢成長,銷量創下新高。
隨著今年3月由德國大眾汽車等企業投資的瑞典電池企業Northvolt申請破產,據日媒報導,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淘汰已經開始,歐洲車商將對大陸電池企業依賴加深,且歐美日韓企業與大陸產能、技術差距可能會拉大。目前大陸企業掌握全球動力電池市占率近7成,全球裝機量排名前10的企業中有6家來自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