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流浪教師的搜尋結果,共25筆
網紅「歷史哥」李易修2023發言表示,筆名「翁達瑞」的旅美教授陳時奮「他其實是個流浪北美的教師,他就是個流浪教師」「沒有終身教職」,陳向李求償151萬元,一審敗訴,二審台灣高等法院認為,陳有終身職正教授非無正職,判決李賠償30萬元,可上訴。
彰化縣議會1日召開臨時會,由於適逢開學日,民進黨彰化縣議員周君綾及莊陞漢都擔心目前仍有學校招不到老師,詢問縣府如何解決代理教師不足問題;教育處長蔡金田表示,縣府這幾年都有招考正式教師,降低代理教師比例,各校也以回聘退休教師或由現任教師兼課等方式補足,不會對教學造成影響。
彰化縣議會今日召開臨時會,由於適逢開學日,民進黨彰化縣議員周君綾及莊陞漢都擔心目前仍有學校招不到代理老師,詢問縣府如何解決代理教師不足問題;教育處長蔡金田表示,縣府這幾年都有招考正式教師,降低代理教師比例,各校也以回聘退休教師或由現任教師兼課等方式補足,不會對教學造成影響。
今年的教師甄試全台開出缺額近5千名,各縣市甄選逐漸進入尾聲,相較過去,許多考生感覺「錄取率變高了」、「今年考上比前幾年容易」,但與這股愉快的情緒相反,實際上仍凸顯校園內人力配置存在著難解問題。《中時新聞網》專訪一名高中教師,她就點出為何正式教職缺額高,但校方仍鍾情聘用代理教師的兩大原因。
中研院將推動「人事雙箭」方案,外界質疑所謂「二次長聘」是不是又是旋轉門翻版,變相的酬庸計畫?請問那麼多的流浪教師及無法進到學校貢獻所長找不到工作、坐以待斃的優秀人才如何想?只因為他們四無:「無財、無權、無勢、無脈」嗎?
高雄市114學年度市立高級中等學校聯合教師甄選於17日公告複試成績,有參加教師甄選的流浪教師向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反映,「試教」成績僅「20分」,認為分數不合理,質疑其中有弊端。全教產今日表示,這樣分數違反評審常態, 高雄市政府應調查清楚,並還給考生公道。
勞保老年年金去(2024)年12月共187.09萬人領取,總金額362.34億元,平均每人領取19,367元;老年給給付要怎麼領才能領最多、最划算?月領、還一次晚領好?絕多數勞工退休後,都是選擇月領,其比例超過9成。
川普關稅人逼瘋全世界,台股近期波動劇烈,經常一天急漲一天暴跌。曾為流浪教師、現為7千萬存股大戶的達人建議,台積電為首的AI股前景不明,暫避深受美中科技戰箝制的科技股,改以民生內需股做為資金避風港,並點名電信3雄、大統益、卜蜂、崇友等9檔龍頭。
全台護理人力短缺,慈濟大學去年開設「學士後護理學系」,是東部唯一,吸引宜花東等縣市29人就讀,校方今年度預計再招收30名學生,並提供公費求學,學生畢業後取得證照並留在慈濟服務,即可免除2年半求學期間的學雜費,且畢業即就業;招生期限為2月24日至3月21,4月12日面試。
素有「空服搖籃」美稱的老牌私校驚爆涉霸凌教師與不當招生,也讓外界對私校搶學生、約聘雇專案教師不穩定等問題議論紛紛。專家直言,少子化浪潮席捲大專院校,不少大專也開始以「專案」約聘老師,以定期契約「勞保」聘用專業人士任教,不只要顧研究,教學、行政量能也被校方壓榨,一旦6年約滿發現招生不佳,還能叫老師走人,這種制度「簡直是渣男」。
在網紅界極具份量的不敗教主陳重銘,因經常被蹭熱度而成為PTT網友熱議對象。他從每月領3萬的流浪教師,到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年領千萬息的網紅教主,接受專訪時面對0050、台積電之爭、與樂活大叔的恩怨情仇直球對決、有問必答,還透露光是2024年就賺了1個億,領息逾千萬,剖析自身成功關鍵,就在於「進場抄底」4個字。
5月20日由賴清德總統領導的新政府即將就任,新一屆的內閣團隊中有幾位非典型政治成員,令人對施政成效有所期待。其中,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接任教育部長,以及長年提倡翻轉教育理念的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和民意代表出身的張廖萬堅委員接任教育部政務次長,都讓杏壇耳目一新。
5月20日由賴清德總統領導的新政府即將就任,新一屆的內閣團隊中有幾位非典型成員,令人對施政成效有所期待。其中,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接任教育部長,以及長年提倡翻轉教育理念的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和民意代表出身的張廖萬堅委員接任教育部政務次長,都讓杏壇耳目一新。
「相對剝奪感」是一種主觀的社會心理狀態,自認以自己的才華及努力,應享有某種社會地位及生活條件,但現況與預期相差甚遠,引起怨懟與不平,這種感受就是相對剝奪感。
「相對剝奪感」(relative deprivation)是一種主觀的社會心理狀態,自認以自己的才華及努力,應享有某種社會地位及生活條件,但是現況與預期相差甚遠,引起心中的一種怨懟與不平,這種感受就是相對剝奪感。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迄今滿30年,但對當年訴求,教團認為,不僅升學壓力未減輕,學歷還嚴重貶值,盼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只要存在明星高中或大學升學制度,學習壓力就不能減輕,但認為有必要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藉此廣泛蒐集各界意見,以規畫未來我國教育發展。
繼日前前國安局長陳明通在新書發表會上「滷豬腳,洗冤屈」,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也在近日出書「撇教改,劃界限」,在受訪時表示,台灣現在碩博士滿街跑,不是他的錯。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李遠哲倒是點出現在高教最嚴重的問題,過去像便利商店一樣廣設大學,甚至曾經高達164所,這幾年陸續出現退潮現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賴清德要面對少子化衝擊,已經陸續15所大專院校退場,未來還有60所被鎖定可能退場。
今日屆滿「410教育改革」30周年,國教行動聯盟(以下簡稱國教盟)表示,從1994年的教改浪潮至今,台灣教育經歷了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重大轉變,尤其廣設高中大學,導致高教快速擴張,亦形成「7分上大學」亂象,讓學歷嚴重貶值,升學壓力卻未減輕。
2024年總統大選結束,由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558萬6019萬票數獲勝,得票率為40.05%,民進黨也拿下13席不分區立委席次,而排在第14名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王義川15日就表示,「我們的政府都在講總體經濟,這對個別的年輕人都無感,這些都是柯文哲在講的」,王義川更提到,「如果接下來賴清德領導的行政團隊,沒有這種準備,到最後還是會失去很多年輕人的選票,這四年沒有去溝通,就會兵敗如山倒」,引發討論。
時序邁入2024年,在2023年的尾聲,國內掀起108課綱文言文無《廉恥》的戰火。而在白話文與文言文之爭的另一端,則是雙語國家政策的辯論,不僅被全教總列為去年教育新聞之首,還遭批政策嚴重影響正常教學與學校教育的發展。隨著新的一年到來,2030雙語國家政策,也將進入倒數七年的時刻,階段性的檢討誠屬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