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理化的搜尋結果,共1,201筆
賴清德總統11日宣布啟動「333計畫」,希望在未來30年內讓台灣於物理、化學、醫學3大領域中,至少新增3位諾貝爾獎得主。細數與台灣有淵源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及李遠哲,其中李遠哲是首位出生並成長於台灣的諾貝爾獎得主。(相關新聞刊A3)
諾貝爾獎是全球指標性獎項,根據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留下的遺囑而創立,自1901年開始頒發,迄今已124年。根據據諾貝爾官網顯示,歷來共12位華人拿到諾貝爾獎,以科學類、尤其是物理、化學與醫學為主。代表性得主幾乎都在美國完成主要研究並取得國籍。
此次「和平推演」出題者黃介正理事長的3個想定,把兵推放在大國角力的架構下,且務實地針對幾個可能的現實場景,推演出美中台都接受的兩岸和平發展架構,這是遠視願景且聚焦實務的精彩賽局。
賴清德總統11日頒發「總統科學獎」給中研院院士梁賡義及葉均蔚,並宣布啟動「333計畫」,希望在未來30年內讓台灣於物理、化學、醫學3大領域中,至少新增3位諾貝爾獎得主。對此,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民眾黨籍召委劉書彬表示樂見其成,但也提醒賴政府「先好好正視教師荒問題」。
過去第一線與中共交手時,我常把一個問題放在心上,反覆思考以理解個別對手的思考模式:北京的內部政治如何左右了對台政策的執行?這次參與「和平推演」,依循此思考習慣試圖尋求北京出招的理路,卻也發現我過去經驗窘迫之處:容易見樹不見林。
賴清德總統今天提出未來30年內,目標台灣在物理、化學、醫學3個領域內,至少能夠增加3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總統有這樣願景很好,但要看清楚現實,到目前為止完全看不出來可能人選,因為跟其他國家差距太遙遠,望塵莫及。
賴清德今頒科學獎予中研院院士梁賡義及葉均蔚時宣布,未來30年內希望讓台灣於物理、化學、醫學領域,至少新增3位諾貝爾獎得主。精神科醫師沈政男直言,台灣在頂尖期刊發表的論文篇數相當稀少,H-index排名29,應先提升,否則雖有豪情壯志也不可能實現。
總統賴清德於今(11)日頒發第13屆總統科學獎時特別談到,未來會持續做好基礎科學教育,發展高教深耕,並加深與世界學術鏈結,同時也期望未來30年內,能在物理、化學、醫學3大領域增加3名台灣諾貝爾獎得主。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直言,這是極度好高騖遠的說法,執政黨如今把研發經費都投到半導體產業,導致基礎科學研究偏廢,這個作法如果沒改變,50年也培養不出1名本土得主。
全台鬧教師荒,不少學校開會後仍在應徵教師。朝野立委今(11)天在質詢時關注是否調整教師鐘點費、導師費等議題?行政院長卓榮泰正面回應,表示對教師的待遇應該更合理化,但考量到國中小屬於地方自治事項,若現在要調整未來人事費的支應,一定要地方政府願意,中央才能定一個方式,否則又會變成「中央請客,地方埋單」。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預計在12月底提出相關方案。
苗栗一名房東於去年9月間,無故進入女房客房間抄電表,並以手機拍下她與男友熟睡的畫面,遭女房客報警提告。房東辯稱,因租賃契約附註條款中載明「房客不得隨意讓他人留宿,房東得進入房間抄電表」,他只是想拍照作為證明。不過,最終房東被依住宅罪、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罪,判處拘役45日,緩刑2年,並於判決確定6個月內賠償女房客4萬5000元,可上訴。
賴清德總統今天頒發「總統科學獎」予中研院院士梁賡義及葉均蔚,並宣布,在未來30年內,希望讓台灣於物理、化學、醫學三大領域中,至少新增3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也是賴清德繼昨日啟動「台灣橋樑計畫」後,再提出具體科學發展願景,展現政府推動科研與教育的長期戰略。
川普的5天亞洲行旋風式登場,卻在最關鍵的多邊峰會缺席。他的選擇不只是外交策略,更是人格政治的再現。他以個人風格主導外交節奏,將萬聖節派對塑造成比APEC更值得出席的「儀式」,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生成式AI崛起,製造業正從自動化邁向智慧化,數位孿生與雲端AI成為轉型雙引擎。科技業領袖一致認為,台灣若能結合算力優勢、製造實力與開放創新生態,將在全球智慧製造競賽中持續領跑。
美國眾議員、眾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史密斯(Adam Smith)近日出席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座談。他評估台海安全情勢與一兩年前相當,目前未見證據顯示台灣意圖獨立、直接挑戰大陸,認為北京以此為藉口合理化強硬行為,邀台參與環太軍演(RIMPAC)則是展現多國支持台灣的訊號。
川普的5天亞洲行旋風式登場,卻在最關鍵的多邊峰會缺席。他的選擇不只是外交策略,更是人格政治的再現。他以個人風格主導外交節奏,將萬聖節派對塑造成比APEC更值得親自出席的「儀式」,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美國奧勒岡州波蘭地方法院最新裁決,川普總統「無權」向奧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部署國民兵部隊。因為川普與聯邦政府的理由過於勉強。原本法院就有一項臨時法院命令,也是禁止國民兵進入波特蘭,而現在命令己成為永久性裁決。
新北市蘆洲區湧蓮寺7日舉行觀音佛祖出家紀念日遶境活動,剛發布新形象照、有意爭取國民黨提名的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代表市長侯友宜參香祈福;而民進黨選對會建議徵召參選新北市長的立法委員蘇巧慧也在現場,2人同台,為宗教遶境活動增添政治味。
美國最高法院5日召開聽證會,就川普能否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IEEPA)課徵對等關稅,讓原告與被告美國政府進行辯論,此案牽動川普對各國關稅措施的存續。聽證會持續將近3小時,令人矚目的是,保守派、自由派大法官都對川普關稅的合法性提出質疑,部分保守派法官還提出相當尖銳的提問。接下來9位大法官將閉門起草判決意見,預料數周至數月內宣判結果,以下綜合《紐約時報》、《國會山莊報》、雅虎財經報導,整理本次聽證會5大重點,能一窺大法官的思路及傾向。
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經營管理顧問機構「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CPC)於昨(5)日歡慶70周年,舉辦「成長、共好、信賴的CPC」感恩論壇。總統賴清德親臨現場祝福。總統致詞時表示,董事長許勝雄事業經營相當成功,他將自己成功經驗,透過CPC輔導能量擴散到各個產業,對台灣貢獻,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總統也說,CPC不僅僅服務在地產業,更透過亞洲生產力組織(APO)參與,讓會員國看見台灣的經營管理服務能量,讓世界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