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田寮洋的搜尋結果,共14筆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7日於石門水庫依山閣舉辦「台灣降壩經驗與未來展望研討會」,聚焦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防砂壩降壩,北水分署經完整調查規畫、模擬與監測程序後,採取「師法自然、減法工程」的新理念,更在民國113年完成第一階段切口降壩。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副署長郭耀程表示,降壩除了將粒料逐步排除,未來可達到替換攔沙壩功能,幫助河川完整、生態復育。
【旅遊經 廖晨光報導】
新北市貢寮區公所改善雙玉里田寮洋街道狹問題,斥資713萬餘分兩期進行道路拓寬、施作路側擋土牆與鋼板護欄等工程,今年6月已順利完工。
台鐵公司辦理宜蘭線第三雙溪及新社橋改建工程,東正線將於6月7日跨8日辦理軌道切換作業,台鐵公司表示,屆時將影響4列車次,每列次延誤時間約3至12分鐘,請旅客留意,提早規畫行程。
台灣地狹人稠,如何在土地開發與自然共處中取得平衡便是重要課題,對此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發現,地景組成異質度愈高的環境,愈能吸引較多種鳥類進駐棲息,且在空間尺度上的表現不盡相同,換言之,在合適的空間尺度內,具備多樣化的土地利用類型,能吸引更多的鳥類棲息,最典型的環境是新北市田寮洋濕地及周邊森林,每年冬天賞鳥人可在一天內記錄超過100種鳥類。
新北市貢寮田寮洋地區為熱門賞鳥景點,根據統計,當地現蹤的鳥類數量達367種,為全台之冠,而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及近危(NT)物種紅胸濱鷸也於本月現蹤,顯現當地保育的成果。
新北市貢寮田寮洋地區為熱門賞鳥景點,農業局輔導在地農友友善耕作,營造多樣棲地類型提供候鳥棲息,讓當地現蹤的鳥種數量達367種,位居全台之冠,其中更有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易危物種(VU)的尖尾濱鷸及近危(NT)物種紅胸濱鷸於本月現蹤。
新北市農業局輔導田寮洋農民轉作友善耕作,提早翻犁迎接冬候鳥,重視棲地保育,昨(16)日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於田寮洋辦理小旅行,專業講師帶領民眾走進田寮洋認識多樣化環境,沿途也觀察鳥類蹤影,跟著候鳥的腳步探索田寮洋。若對田寮洋生態旅行有興趣,人禾基金會亦提供團體導覽。
東北季風來臨,新北市農業局迎接候鳥季,輔導貢寮田寮洋地區農民轉作友善耕作並提早翻犁,營造適合候鳥棲息的湛水泥灘地,近日俗稱「國慶鳥」的灰面鵟鷹也現蹤。
貢寮田寮洋是候鳥東亞澳遷徙線的重要中繼站,在全球知名的鳥類線上資料庫eBird鳥類紀錄達361種。保護在地豐富生態系統並照顧在地,新北市農業局輔導農民轉作友善耕作,並在二期休耕時提早翻犁,以提供冬候鳥遷徙降落利用,並推出在地生產的「羽豐米」,讓生態與農業共榮,「羽豐米」新米上市即起至8月底開放早鳥預購,預計9月開始陸續出貨。
台鐵跨越宜蘭雙溪河的橋樑路段,每逢颱風豪雨時河流水位上升,導致路基流失、淹沒軌道,影響營運,台鐵公司耗資7億4333萬元,進行第三雙溪橋及新社橋改建工程,將橋面提高2.6公尺並以50年防洪標準施作,預計今年底啟用,可望提升鐵路行車安全。
新北市農業局輔導貢寮在地農民於田寮洋地區保育生態獲得良好的成果,除了在該區域紀錄357種鳥類活動,為全台之冠外,今年更發現在台灣屬於「迷鳥」的斑脇秧雞也現蹤田寮洋,再加上巴鴨、黑鳶、台灣畫眉、金鵐等17種保育類,印證貢寮田寮洋在全台生態保育價值的重要與獨特性。
為支持台灣生物多樣性發展,玉山金控辦理生物多樣性講座、推動公民科學活動,更宣布將連續五年贊助並共同參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這次由玉山永續長張綸宇帶領志工至貢寮體驗記錄賞鳥、數鳥過程,透過親自上傳鳥類數據,為公民科學、生態記錄一份心力。
為支持台灣生物多樣性發展,玉山金控宣布將連續5年贊助並共同參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活動,並由玉山永續長張綸宇帶領志工至貢寮體驗記錄賞鳥、數鳥過程,透過親自上傳鳥類數據,為公民科學、生態紀錄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