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砲艇的搜尋結果,共24筆
位於萊茵河畔的法國亞爾薩斯省,在德法邊界附近距離斯特拉斯堡約十餘公里遠的拉旺澤諾小鎮,於2017年成立名為「軍事公園博物館」的私人軍事主題博物館。占地約7千平方公尺的新興軍事博物館,已躋身歐洲最大的二戰博物館行列,收藏的豐富程度與經營模式,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軍聞網站「The War Zone」24日報導,美國萊多斯(Leidos)公司持續與美空軍合作,進行「黑箭」(Black Arrow)小型巡弋飛彈(SCM)整合測試,並規劃進一步拓展測試載臺,納入美軍特戰司令部(SOCOM)其他機種,提升操作彈性。
漢光41號實兵演練7月9日起登場,前立委郭正亮提起日前的台海兵推,共軍侵入我12海浬領海,但台灣組態度卻是絕對不開第一槍,引綠媒批評。台灣天然氣只有7到11天就用完,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戰時能源供應是台灣最脆弱的環節,但台灣竟沒有任何應變計畫,那美國為什麼要幫你?
法國《重點週刊》(Le Point)近日發布一篇針對美中軍事實力的深入報導指出,儘管中國大陸解放軍在多項軍事技術上快速進步,並頻繁透過社群媒體展示軍力,實際上在整體實力上仍遠不及美國。報導同時提醒,台灣在面對這樣的對手時,切不可因此掉以輕心、自滿自限。
軍聞網站「The War Zone」5日報導,美國萊多斯(Leidos)公司研發的「黑箭」(Black Arrow)小型巡弋飛彈(SCM),近期持續與美國空軍AC-130J砲艇機進行整合測試,其兼具低成本與模組化設計優勢,可望大幅提升距外打擊任務彈性。
30年來,F-22一直是公認的「世界最強制空戰鬥機」,憑著無與倫比的氣動力與匿蹤外型,使它雷達截面低,又有極佳的空戰性能。然而, F-22也是最早開世的第5代戰機,這使得它沒能跟上許多新發明,比如頭盔顯示/瞄準儀(HMD),這一直是F-22難以迴避的缺點,少了HMD,也就無法將AIM-9X 高離軸飛彈的性能發揮出來。所幸,現在F-22 飛行員終於獲得他們的頭盔顯示儀,其外型頗像熱門漫畫《七龍珠》的「戰鬥力偵測器」。
韓國航空宇宙工業公司(KAI)研發與生產的KUH-1「完美雄鷹」( Surion)多功能直升機,現在增加了新的衍生型MAH-1「武裝雄鷹」,機首下方加裝1門 20公釐機炮,兩側有武裝短翼,可攜帶火箭、空對地和空對空飛彈。
烏克蘭海軍正在緩步重建中,主要是一些小型巡邏艇與裝甲砲艇。剛剛發布的訓練影片中,這些新軍艦身上的迷彩,出現獨特的班塊,據說是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炫目迷彩」(dazzling-camouflag),容易讓敵方觀察者不易掌握實際距離。
大陸東部戰區今(14日)清晨對台海空域展開「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此次前線金門意外成「劃」外之地、未在其演習範圍之內,海警船亦未侵擾金門水域,當地居民也絲毫未感緊張氣氛作息如常、漁民照常出海作業。不過金門海巡隊仍派出百噸級巡防艇出海巡航,加強戒備;金防部則加強海、空雷達監視,其餘演訓一切正常。
美國費爾查(FAIRCHILD)公司製造的C-119「空中車廂式」,源自二戰時期少量生產的C-82「包裹式」發展而來。C-82是第1種開發之初就以運輸為主要用途的飛機,比起C-46、C-47的艙門都設計在飛機側方,C-82首次創造了尾部雙開艙門,寬度甚至可以容納M22輕型坦克。只可惜它的開發時間過晚,1945年6月首架C-82才交付,此時離二戰結束已剩不到50天。
由於兩韓對峙的特殊作戰環境影響,南韓海軍艦艇在絕大多數狀況下只要一出港,就可能和北韓艦艇短兵相接,尤其是在38度線附近的沿岸海域。以2002年第2次延坪海戰為例,由於執行巡邏驅離任務的南韓砲艇遭到北韓巡邏艇擊沉,即便2艘巡邏艦緊急開赴現場增援,受創的北韓巡邏艇依舊能夠協同僚艇成功北返脫離戰場,而南韓海軍在避免刺激局勢的考量下,也只能在38度線海域周邊停止追擊。受到這次海上遭遇戰的影響,南韓海軍開始重新檢討相關中小型巡邏艦艇的作戰需求想定,並且開始推動新一代巡邏艇(PKX)發展計畫。
民國47年「八二三戰役」期間,我海軍南巡支隊支隊長姚道義上校率維源、沱江、柳江3艦,於9月1日護送美堅艦搭載友軍及記者駛往金門,沱江艦先行駛往指定地點轉卸。2日凌晨,美堅艦卸載之際,遭敵8艘快艇高速來襲,姚支隊長率維源、柳江2艦迎擊,先後擊沉敵艇5艘。
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很快就把小型無人機給徹底軍用化,成為戰場最危險的存在。然而俄羅斯也立即有樣學樣,也給烏克蘭帶來極大的麻煩。烏軍持續在研發清除無人機的方法,最新的招術是將Mi-8直升機改裝成空中砲艇,利用機關槍把無人機擊落。
美國空軍4日表示,1架AC-130J「幽靈騎士」(Ghost Rider)砲艇機日前首度進行戰備道起降,驗證美軍「彈性戰鬥部署」概念。
曾經有軍事網站將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DC-3/C-47,評為「有史以來最傑出的運輸飛機」,確實如此,它的歷史非常顯赫,早在二戰爆發之前,就已經是極為傑出的民用客機;在二戰時期,又是盟軍最重要的運輸飛機;甚至二戰結束以後,還有大量的DC-3/C-47持續服役。
我有兩位朱姓朋友,和我同齡,八十多年前的老同學,小朱小胡的,彼此把「小」字冠在姓前喊,示親暱,套熱乎。七十多年前,我們一起考取了海軍,在江陰接受新兵訓練,又同在青島中央海軍訓練團接受美軍一對一專業艦訓、接艦、服役。五年後的1949,兩岸分治,朝代有別,是友似敵,非敵似友。再四十多年前見面,尷尬卻有緣,嘴上小朱小胡喊,和頭上的黃白髮鬚,有了顯著地不調和。到了2020,就是四年前,兩位小朱先後離開了人間,一在上海走,一在西雅圖。剩下在台北的小胡我,得齡九十四,情不自禁,寫下了這篇悼念文。
國造潛艦相關問題備受外界關注,對此,曾任海虎號潛艦艦長的退役海軍二級上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提出國造潛艦的隱憂,認為國造潛艦因屬傳統動力,必須定時上浮充電,導致它很可能被無人機全面壓制,因此李建議,國軍最好別把潛艇拿來當作作戰、戰術,而是要用做戰略用途。對此,退役少將栗正傑29日就表示,「他講潛艦那段很實在,他強調就是買戰斧、魚叉、標槍,不然就是小型的砲艇,他是潛艦艦長出身的,所以他很清楚潛艦的弱點在哪,他說話就很有權威性」,引發討論。
解放軍對攻擊直升機的想法,很可能來自1991年的伊拉克戰爭。多國聯軍之所以摧枯拉朽的進軍伊拉克,始於AH-64阿帕契的先鋒打擊。大陸的軍事將領多次說過「此戰令解放軍開了眼界」。
「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26日啟用,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昨在典禮前證實此事,但對於相關內容低調未多透露。據了解,海巡署日前已派遣1艘100噸級巡防艇進駐,昨日啟用典禮過程順利,但典禮細節與出席官員人數,海委會不願說明。
近日外界為了蔡英文總統卸任前,是否登上太平島宣示主權爭論未停,據了解,海巡署已確定在本周進行「南沙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啟用。原本規劃安排部會官員前往參與,但考量空運能量僅能登島2小時、海運期程至少耗費9天,最後拍板由海巡署自行派遣官員主持。並已在日前首度進駐1艘百噸巡防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