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秦昭襄王的搜尋結果,共07筆
中國歷史上名將輩出,但真正達到「功高震主」、既能建功立業又險些威脅皇權的將領卻少之又少。《搜狐網》歷史專欄指出,從戰國至宋代,這類名將既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也因功高而面臨皇帝猜忌,他們的故事充分展示了「立功易,保身難」的歷史現實。以下為歷史上5位典型代表。
西元前260年,戰國史上最慘烈的「長平之戰」終於落幕,秦國名將白起以斷糧圍困之策,重創趙國主力,並坑殺40多萬降卒,震驚天下。按理說,秦軍此時若直取趙都邯鄲,滅趙幾乎已成定局;然而,秦昭襄王卻突然下令全軍撤回,讓滿目瘡痍的趙國得以延命30餘年,事實上,這道反常軍令,背後牽動的是國力消耗、列國合縱,以及朝堂鬥爭交織而成的權謀棋局。
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作為秦末六國復辟的重要領袖,不僅助楚國復興,更在滅秦大業中立下卓越戰功。然而秦朝覆滅後,因拒絕承認項羽為王,熊心成了項羽眼中的威脅,最終慘遭暗算身亡,成為歷史上的悲劇人物。
中華五千年風雲人物輩出,謀臣將相各展神通,有人智計百出翻轉天下,有人隱居教徒卻影響歷代格局。近日《搜狐網》盤點中國史上十位「神人級」智者,從軍事、政治到陰謀術數,個個都曾改寫歷史。讓人驚訝的是,諸葛亮僅排第六,鬼谷子也不是第一,究竟誰才是真正「封神」的第一謀主?看完這份榜單就懂了。
武王墩墓位於大陸安徽省淮南市,是戰國晚期楚國的王級墓葬,由於大墓受過盜擾,為了保護文物,考古隊正在進行搶救性挖掘。近日考古人員對出土文物進行保護清理時,發現帶有文字的漆木器殘片,特別的是,武王墩墓是楚國墓葬,殘片上的文字卻屬於秦國風格,根據研究推測,這組殘片和許多知名的歷史人物,包含秦昭襄王、宣太后羋月等相關聯。
大陸湖北省博物館聯合當地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針對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官吏「喜」的骨骼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他有多處病理現象,包含骨性關節炎,以及經常跪坐導致的「跪距面」,都顯示出他長期伏案工作的習慣特徵,還有高低肩、頸椎病等,和現代久坐上班族有相似的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