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穩定血壓的搜尋結果,共82筆
蔬菜含有膳食纖維,能減緩糖分吸收,有助於穩定血糖。不過,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有一位老爺爺每天喝蔬菜湯,血糖依舊狂飆,詢問之後才發現,老爺爺喝的是整顆下去熬煮的南瓜湯,「南瓜是澱粉,根本不是菜」。
全台高血壓患者高達400多萬人,部分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除了沒規律用藥之外,問題可能是出在身體缺乏鉀,鉀能幫助血管放鬆,排出體內過多的鈉,溫和地幫助穩定血壓,建議患者不妨在三餐中加入香蕉、菠菜與地瓜等高鉀食物,就是降血壓的密碼。
年紀漸長血管彈性跟著變差,同時也增加高血壓、中風的風險。營養師薛曉晶表示,研究發現,只要每天吃5到6顆核桃,就能降低壞膽固醇、調降血壓,有助讓血管逆齡10歲,高血壓長者若持續2年每天食用核桃,收縮壓平均可下降5至6 mmHg。
蜆仔湯是國人的平民美食。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蜆仔是高蛋白、營養密度高,卻低熱量的食物,不僅能護肝、造血、增強體力,還具有穩定血壓與保護心血管的優點,特別適合常熬夜、壓力大或需要補充營養的人食用,建議以清蒸、煮湯方式烹調,以保留最多的營養。
運動該早上還是晚上?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許多人總認為有動就好,但其實運動時段的選擇,燃脂效率和整體代謝大不相同,甚至性別也有差異。研究指出,女性想穩血壓、讓腰圍縮小,可選早晨;男性想控血壓、燃脂,以晚上尤佳。
提到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很多人會先聯想到紅蘿蔔,認為多吃有助於視力保健。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其實空心菜,比紅蘿蔔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A,不僅有助於提升眼睛健康,還能調節免疫力,改善過敏體質,加油拌炒更能強化其營養吸收。
全台有400多萬名高血壓患者。營養師薛曉晶分享有位50歲男子,高血壓病史已有30年,並因肥胖有脂肪肝與心悸,在醫療團隊指導下,改採得舒飲食,早餐從肉排蛋吐司,改成全麥吐司+水煮蛋與番茄,加上慢跑,3個月後,血壓恢復正常;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減重對降低血壓有很好的效果,每降低1公斤體重,約能減少1mmHg的血壓。
藍莓富含花青素等多種營養。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藍莓的花青素能穿越血腦屏障、調節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記憶力、穩定血壓、強化心血管功能,早就被科學界列入大腦與血管保健食物清單,建議每天可攝取半杯到1杯的藍莓,並平均分配在早上、下午與晚上,同時顧腦、護心與抗衰老,CP值超高。
花椰菜不僅是便當裡的配角,更是集抗癌、抗老、護心於一身的營養明星。營養師薛曉晶指出,花椰菜富含蘿蔔硫素、吲哚類化合物及多種抗氧化成分,不同年齡層食用都能獲得專屬好處,從保護心血管到增強免疫力一應俱全,但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腎功能不佳者、易脹氣體質者要留意攝取方式與分量。
「高血壓」是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高血壓。它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有「隱形殺手」之稱,但高血壓會增加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風險,不可輕忽。美國醫學博士Eric Madrid提醒,平時可透過天然療法穩定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
每年4月起就是台灣各式芒果的產季,農糧署也在臉書上分享秘訣,幫助民眾挑到新鮮品質佳的產品。另營養師高敏敏也指出,芒果有養顏美容、讓腸胃順暢、穩定血壓、養眼等功能,但因為不同芒果營養不同,購買時需要慎選。
女性在更年期後,缺乏雌激素保護,易有高血壓困擾。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每天多站起來26次,3個月血壓就能明顯下降,這是因為每次從坐姿站起來,腿部肌肉會短暫用力,因此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穩定血壓與延緩血管老化,這也是最自然的血管保養方法。
72歲林先生因冠狀動脈阻塞及瓣膜性心臟病,11年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生物瓣膜置換手術,去年血管完全阻塞,轉至台中榮總治療,醫師診斷為重度心臟衰竭,隨時有生命危險,決定進行「高風險複雜性心導管手術」,術後心臟功能逐步恢復,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百香果不僅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還含有鉀、鎂與多種植化素,能增強免疫力、促進腸道蠕動並延緩老化。不過營養師陳冠蓉提醒,百香果雖然營養價值高,但仍需適量,尤其胃潰瘍、需要控制血糖與減重的族群,更要斟酌食用。
藍莓常用來作為甜點的點綴。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藍莓其實是大腦專屬的超級水果,研究發現,藍莓的花青素能穿越血腦屏障,改善記憶力、降血壓與穩血糖,不只是補腦,還能護心與改善代謝,建議每天吃半杯至1杯的藍莓,搭配優格或堅果等脂肪類食物,吸收會更好。
番茄富含茄紅素等營養素。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吃番茄有助穩定血壓、抗發炎與保養攝護腺,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10克、約一顆大番茄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周吃不到一次者低了36%,建議食用時加熱、加橄欖油,可使茄紅素吸收率提高2到3倍,但胃食道逆流、腎功能不佳與對茄紅素過敏者,不宜多吃。
芭樂籽QQ軟軟又特別甜,但有些人怕便祕不敢多吃。對此,營養專家洪泰雄表示,其實相反,芭樂籽富含膳食纖維,吃了反而排便更順暢,且芭樂皮含有抗氧化物質,建議吃芭樂要連皮帶籽全部吃下肚,是減重、控糖者的好選擇;營養師高敏敏則提醒吃芭樂時,不加鹽或梅粉,避免攝取過多鈉和糖。
癌症患者在化療期間,常得忍受體力變差等不適。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有位大腸癌患者,接受化療期間,沒換藥、沒換醫師,也沒吃保健品,只是聽了他的建議做到不猛灌水、不喝冰水與規律喝常溫水等好好喝水的習慣,不僅體力變好,也改善了經常嘴破脫皮、嚴重便祕等問題,直呼神奇。
許多血壓偏高的人,常因為沒有症狀而疏於控制,往往等到重大疾病發生才後悔。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60歲男子因忽略高血壓,最終中風送醫,悔不當初。劉博仁提醒,高血壓是沉默殺手,可怕之處在於一開始無聲無息,出事了就常是中風、心臟病、洗腎,不可不慎。
血脂過高會增加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營養師薛曉晶表示,研究發現,食用蒟蒻、燕麥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品,除了可改善血中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等血脂過高情況,並能改善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不只能護心,還有助於抗老與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