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老後的搜尋結果,共202筆
壽險保單大熱賣,彙整壽險業者看法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聯準會降息循環激發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投資型保單熱賣;二是部分業者推出美元固定利率養老保險新商品,給付特性受保戶追捧;三是因應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業者推動合約服務邊際(CSM)較高的意外險與健康險(AH)商品。
曾任職檢察官長達31年的沈淑宜,退休後在照顧長輩的親身經驗啟發下,決定以法律專業投入「意定監護契約」推廣,盼能為更多人守護人生後段的尊嚴與安心。
永達保險經紀人繼2018年啟動8年長照專車捐贈計畫後,5日於圓山花博長廊廣場舉行第八年「永續長照 專車送達」捐贈活動,永達表示,有善心人士的加入,8年來永達長照專車捐贈累計捐贈69輛,超越原訂目標,象徵企業善行拋磚引玉的力量,為長照交通服務注入穩定能量。
住在豪宅裡,在外人眼中彷彿是「人生勝利組」。然而,日本一對76歲的雙胞胎姊妹,卻每天為了繳電費與生活費而煩惱不已,存摺上只剩不到40萬日圓(約新台幣8.2萬元),原以為擁有房產就能安穩度過晚年,現實卻狠狠打了她們一巴掌,專家則分析避免陷入「隱性貧困」的兩大方法。
住在豪宅裡,在外人眼中彷彿是「人生勝利組」。然而,日本一對76歲的雙胞胎姊妹,卻每天為了繳電費與生活費而煩惱不已,存摺上只剩不到40萬日圓(約新台幣8.2萬元),原以為擁有房產就能安穩度過晚年,現實卻狠狠打了她們一巴掌,專家則分析避免陷入「隱性貧困」的兩大方法。
如果一個吃貨來到溧陽,該吃些什麼呢?
高齡化社會來臨,現代人不僅要避免「下流老人」老後貧窮處境,還得設法保持「健康老」優勢。若未砸錢配戴高端追蹤設備或尋求收費昂貴的長壽診所服務,身體老化程度不易判斷。專家提醒,除了具體病徵,日常生活至少有5個老化的細微跡象不必接受侵入式檢查就能發現端倪,若察覺警訊,及早因應為上。
重陽節即將到來,為了鼓勵長輩們多參與活動,活到老、學到老,新北市立圖書館特別在新莊中港分館及三峽分館推出「樂齡小學堂」終身學習活動,規畫專屬長者的身心靈健康實用課程,邀阿公阿嬤來上課交朋友,讓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和更有意義。
他是孩子的父親,卻在孩子最需要關懷的歲月裡,選擇轉身離開。多年後,老父年邁失業,靠微薄收入度日,竟向已經成年的孩子提告,要求每月給他5000元扶養費。法官認定,這位父親在孩子年幼時「未盡扶養義務、情節重大」,依法免除孩子的扶養責任。
生於1946年至1966年之間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是各國公認目前擁有較多財富的一代,如今可能正準備退休或早已退休。人類壽命愈來愈長,為了老後生活無虞檢視自身財務的同時,日常開銷可能早就出現漏洞而不自知。理財諮詢業者提醒,很多嬰兒潮世代的人們往往把一些並非必要的消費項目視為「必需品」,影響了可支配的支出數字,仰賴固定收入生活的退休族更是務必留意。
最近推出新書《有錢到老後》作家嫺人表示,在投資的30多年中,曾經犯過費雪大師提到的4大理財錯覺,包括對績效很滿意?以為投資很簡單?波動很危險?現金流=配息?直到退休後兵臨城下,才一個個搞懂這些投資風險,現在從「資產配置+合理提領率」中,得到財務自由和安心,這也是退休8年來的親身理財實踐。
談到老年與健康生活,我們常聽到相同的建議—吃得更健康、每天運動、睡眠充足,但光注意身體健康還不足讓人在變老後感到幸福。一項加拿大新研究發現,身心都安康的話,年紀變老也能活得更健康、更強壯。
許多人誤以為年輕時購買的保險能「保一輩子」,但多數醫療險的保障有年限,營養師蘇哲永提醒,若忽略保單中的「最高續保年齡」條款,可能會在最需要醫療保障的時,發現保單早已自動失效,建議檢視保單的續保年齡與核心保障,如實支實付,及早補強或汰換過時保障,避免繳費多年的保單失效。
靈長類動物研究先驅、英國知名科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於週三於睡夢中安詳辭世,享耆壽91歲。她畢生奉獻科學與保育,不僅揭示黑猩猩的智慧,也以自身實踐,展現出專家所推崇的優雅長壽之道。
一場母子間的房產爭奪戰終於落幕!年逾七旬的婦人小萱指控長子阿國(均化名),背著她把房子偷偷過戶到自己名下,當初她只是要阿國幫忙保管,怎麼會變成房子是他的了!法院審理後,認定母子之間存在「借名登記」契約,判決房產必須歸還小萱。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臺灣在114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退休照顧、醫療需求及財務安全已然成為全民都應該關注的議題。安養信託不僅可因應安養照護需求,由銀行專業管理資產,亦有助於防阻詐騙,保障財產安全與生活品質。
許多人嚮往在退休後離開都市喧囂,到鄉下享受悠閒生活。然而,日本一對65歲夫妻的經驗顯示,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有落差。
任職於外商科技公司、7年級的IC設計工程師「勳仔」,靠著10多年投資心得,公開個人資產倍增作法,避開0050正2盲點,希望幫助更多人跳脫窮忙。他表示,2位耶魯大學教授伊恩.艾爾斯(Ian Ayres)和貝利.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提出的「生命週期投資法」,年輕時可利用槓桿拉高資產曝險程度,越到接近退休的時候,逐步降低曝險。
記憶體別再追?小摩(摩根大通)開出降評第1槍,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華邦電(2344)股價淨值比(PB Ratio)已經來到1.6倍,接近歷史高點的1.8倍,預估今年加上股價已經翻漲1倍,將評等從「買進」調整至「中立」,目標價為38元。
養老存錢固然重要,但懂得花錢享受當下、提升生活品質同樣不可或缺。日本一位老翁的故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