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胚胎植入的搜尋結果,共36筆
少子化是國安危機,衛福部民國110年起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至今年10月底,已協助2.6萬多對夫妻誕下逾3.1萬名寶寶。行政院日前宣布11月1日起加碼補助,升級為3.0,每次補助最高達15萬元,呼籲年輕夫妻盡早申請。
針對不孕症夫妻,衛福部110年起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截至今年10月底,已協助2.6萬多對夫妻誕下逾3.1萬名寶寶。行政院日前宣布11月1日起加碼補助,升級為3.0,每次補助最高達15萬元,呼籲年輕夫妻儘早申請。
結婚5年卻遲遲無法懷孕的劉姓工程師夫妻,最終在茂盛醫院「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協助下,3年間迎來1男2女3個健康寶寶,成功圓夢。新手爸爸劉先生更結合專業所長,寫程式運用AI搭配姓名學與命理,從225萬組名字中精挑細選,為孩子們取名,被院方笑稱是「現代生殖醫學+電腦AI+傳統智慧」的完美結合。
32歲文小姐為X染色體脆折症患者,28歲時共做3次試管嬰兒療程但均失敗,轉至台中茂盛醫院以受卵方式,並運用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胚胎植入前基因(PGD)檢測後,2年間陸續產下1對基因正常的姊弟。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近日在北京盛大登場,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科技再度成為焦點。其中,一項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創新引發廣泛關注,博士張其峰帶領團隊宣布,正開發全球首款「代孕機器人」。
「這個孩子,我等了11年」,現年47歲的小如,婚後積極備孕,卻接連經歷5次流產,即使醫師評估胎兒狀況「非常漂亮」,卻仍無法保住,反覆失落幾乎磨光了他們的希望。她到彰基求診,檢查發現罹患抗磷脂症候群並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找到反覆流產關鍵,經施打超過200針肝素治療後人工受孕成功,在懷孕34周提早剖腹產迎來健康女寶,夫妻帶著9個多月大的寶貝,回醫院分享懷孕的歷程及迎來寶貝的喜悅。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17日發表全球首項「粒線體捐贈」臨床研究,證實可用人工生殖技術,降低母親的粒線體DNA突變遺傳下一代的風險,並成功誕生8名健康嬰兒。國內專家指出,雖然這不是全新的技術,但該研究成果是臨床上意義重大的進展。台灣過去曾針對該議題舉辦公聽會與說明會,不過目前尚未完成相關立法程序。
我國晚婚晚育成常態,超過3成首胎婦女為高齡產婦,許多人更面臨不孕、難孕問題。33歲蔡小姐備孕8年,曾切除輸卵管、歷經5次試管嬰兒療程、植入胚胎1次,卻全都失敗,長期打針讓她十分心累。轉診至茂盛醫院,發現是「子宮菌叢失衡」導致著床困難,醫師開立益生菌服用、子宮菌叢精準檢測,短短5個月就迎來喜訊。
「我一直以為是胚胎不好,沒想到是子宮環境出問題。」33歲的蔡小姐歷經8年備孕、5次試管失敗,直到轉診茂盛醫院,在該院執行長李俊逸診斷發現她罹患「子宮菌叢失衡」,導致胚胎無法著床。經精準菌叢檢測與益生菌調理,短短5個月她便順利懷孕,做人成功。
台中市40多歲丁姓聽障夫妻婚後8年求子無果,3年前抱著滿腔期待踏入茂盛醫院,勇敢踏上求子路。期間透過比手畫腳、筆談方式與醫護溝通,克服層層難關,終於迎1雙兒女湊成「好」字。一家4口1日回到茂盛醫院舉辦慶生會,院方也暖心贈兩箱「恩典牌」二手兒童用品,盼陪伴姊弟倆長大。
台中市40多歲聽障夫妻因婚後求子8年無果到茂盛醫院治療,就醫3年間透過比手畫腳、筆談溝通,進行2胎次的生育規畫,終於兩年前迎接老大、今年1月又誕下兩寶,丁姓一家1日回到茂盛醫院舉辦慶生會,院方也暖心贈送兩大箱「恩典牌」兒童衣物、玩具、書籍等,盼陪伴兩姊弟成長。
少子化趨勢下,衛福部2021年7月擴大人工生殖補助,迄今已有2.1萬對夫妻誕下2.4萬名試管嬰兒。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有超過2000對接受補助成功產下第1名試管嬰兒的夫妻,再次申請第2胎補助,更有4對夫妻已申請通過第3胎補助審查。
國內一名40幾歲的女性,受婦科疾病所苦,遲遲無法懷孕,在診所取卵也找不到能用的胚胎,被告知須動手術將肌瘤切除。正在猶豫的她,突然想起過去信賴的醫師,上門求助後,不僅免除了動刀,取卵、胚胎植入也一次成功,如今她懷孕約30周,等待臨盆中,而為她達成心願的,是來自 TFC台北生殖中心的副主任醫師張翊恩。
大千綜合醫院今天接生了2位女元旦寶寶,並有一位待產。縣長鍾東錦等人於升旗後探視苗栗縣首位元旦寶寶。院方表示,2位寶寶皆為自然產,第一位產婦為苗栗縣府職員,第二位為試管嬰兒。鍾東錦表示縣府將繼續努力改善教育和就業環境,激勵年輕人多生小孩,提升生育率。
新年即將到來,台北市政府自2025年1月1日起,將有9項新政上路。包含敬老卡使用範圍擴大、環保旅宿新規定及青年赴海外實習計畫等。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將持續以市民需求和城市發展為導向,推動創新政策,打造安全、運動及未來的幸福城市。
迎接2025年,台北市9項新政自明年1月1日起上路,包含敬老卡可用於醫療檢查掛號費、環保旅宿新規定及青年赴海外實習計畫等政策。台北市長蔣萬安27日表示,將持續以市民需求和城市發展為導向,推動創新政策,打造安全、運動及未來的幸福城市。
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已有提出凍卵補助3萬元等政見,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大力推動《人工生殖法》政見,可見台灣社會存在對於不孕或難孕族群的需求問題,逐漸受到重視。
台灣少子化嚴重,連神明都來催生?彰化1名28歲少婦日前透過試管療程一口氣生下3胞胎,少婦坦言雖然非高齡不孕仍接受生殖醫療,還一口氣植入3顆囊胚全都是神明指示,過程中也獲不孕症權威、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協助,神、醫合力助產、催生也給足年輕媽媽勇氣1打3照顧龍寶寶。
初育年齡越來越晚,早已不是在千年前的17、18歲,在當今世代裡能在30歲前結婚的都已算是早婚了,除晚婚外,各種壓力也是夫妻難自然生育的困擾。人類自然演化的速度跟不上時代社會,女性更年期在醫學與藥物的介入下或許能延遲幾年,卻依舊無法跟得上晚婚、晚育和各式的生育壓力,因此凍卵、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等都是增加夫妻生育子女的重要方法。
一名35歲N小姐,與丈夫計畫生育多年,雖然能自然懷孕,卻多次經歷流產,到生殖醫學中心求助後,經基因檢查發現丈夫竟帶有罕見的染色體異常「羅伯遜轉位」。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吳兆昀說明,羅伯遜轉位會使胚胎無法正常發育,造成反覆流產,雖然發生率僅0.1%,每千人僅一例,但在反覆流產族群中高達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