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膝痛的搜尋結果,共11筆
顧先生20年前被醫師宣布膝蓋退化,他長年深受膝蓋疼痛所苦,姿勢一動就痛,甚至痛到無法行走,2月求診高雄秀傳醫院骨科,醫師林書樊用「ROSA機械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顧先生開刀隔天即可下床,3天後出院,1周後可騎自行車;顧先生為高秀使用ROSA成功手術的首例,他感謝醫療團隊讓他重拾退休後「膝」哈人生。
香港歌手關淑怡以《難得有情人》走紅歌壇,淡出演藝圈多年的她,日前爆出病危消息,於加護病房進行治療,如今又有消息指出,關淑怡接受數小時手術後,目前全身插管,情況相當不樂觀。
衛福部統計,台灣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超過350萬人,不過做對訓練,可能有機會逆轉,體適能教練徐棟英指出,曾有人在排隊等換關節,結果在半年的等待期間裡,認真做單腳跪等復健動作,之後膝痛好轉,暫時不用開刀。
「半月軟骨損傷」是常見的膝關節運動傷害,輔大醫院今(2)日早上舉行記者會,骨科醫師洪嘉鴻遠赴美HSS取經,引進國際最新技術,幫助45歲退伍軍官修復十字韌帶斷裂,術後在運動醫學中心專業物理治療下,術後半年可開始慢跑,讓病人不過早置換人工關節,為人生開啟新篇章。
熱愛冒險、喜歡嘗試各種新事物的啦啦隊女孩巫苡萱,繼跳飛機、跳島、高空跳傘後,去年開始迷上滑雪,她短短一年內花了六位數陸續添購裝備,砸錢豪不手軟。
彰化一名謝姓婦人早期為方便採收及避免腰酸背痛,習慣跪在農田裡採收豌豆,多年下來造成膝蓋受損,後因膝蓋疼痛、僵硬,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10年來左膝腫脹疼痛仍持續,經7次清創手術未見改善,近期經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柏辰確診為慢性骨髓炎,採高壓氧治療,目前疼痛緩解能平緩行走。
「膝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年輕、愛運動的族群常是因髕骨股骨關節疼痛症候群(簡稱PFPS)所致,青少年族群的盛行率超過20%,且好發於女性;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許益彰說,PFPS是屬於活動愈頻繁,發生率就愈高的疾病,中醫臨床上常用針灸、拔罐或中藥外用膏布來治療,切勿置之不理導致日後「舉步維艱」。
61歲的藍先生因左膝關節疼痛、無法蹲跪,久而久之形成O型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檢查發現,原來疼痛主因竟是10餘年前骨折後的癒合問題,導致膝關節內彎變形,長期損耗軟骨及韌帶。北醫團隊採用新式膝關節保留手術,幫助他免於置換人工關節,如今他術後恢復良好,重拾健康生活。
靠著全隊7人得分上雙,其中包含范維利特22分、9助攻,傑倫格林19分,火箭11日以112比104擊敗地主國王,本季3次交手確定全由火箭獲勝,也讓火箭儼然變成國王剋星,不過火箭當家中鋒申京卻在比賽最後關頭重傷倒地,甚至還要依賴輪椅才有辦法離開球場。
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電動,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也常造成腰痠疼痛、肌肉發炎。醫師指出,預防痠痛,最重要就是多休息、變換姿勢,可設置鬧鐘,每30分鐘起身活動,並可多多按摩,將能有效舒筋活血,緩解久坐所造成的肩頸痠痛與腰痠背痛。
台中54歲劉女士患有退化性關節炎,近來冷氣團頻報到膝痛變本加厲,卻因患腎臟病不適合口服消炎止痛藥,導致她每天寸步難行、情緒低落,常將不滿發洩在丈夫身上,就醫後透過類固醇注射減緩疼痛,並搭配物理治療訓練肌力及輔具減緩膝蓋負荷,恢復身體也恢復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