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讀懂中國的搜尋結果,共23筆
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正在北京舉行。據《北京青年报》旗下的新媒体「政知見」報導,7月11日,在「文明交流互鑒與人民相知相親」平行分論壇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做主旨發言時表示,「這次本來想給大家準備一些Labubu,發現根本買不到!」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2.4萬名境外採購商到會,創歷史同期新高。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29日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雙方再次比照習端坐中央主位、中美官員分坐左右兩排的「聽訓」模式進行會見。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潭天」發現,美方此行隨行人員幾乎都會說中文,而蘇利文本人在2015年也曾赴中參加「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均對中國有所了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28日繼續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舉行戰略溝通,雙方討論兩國元首近期開展新一輪互動。王毅強調,美方不能臆測中國,不要用「國強必霸」範本鏡像中國;停止在經貿科技領域打壓中國;「產能過剩」為藉口搞保護主義。更應當把「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蘇利文強調,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大陸外交部長王毅27日在寮國永珍應約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王毅表示美方對華遏制打壓並沒有收手,甚至變本加厲,呼籲應回歸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稱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台獨勢力每挑釁一次,必會反制一次;布林肯則關切北京對台灣挑釁行為,也警告將就北京援助莫斯科對烏克蘭戰爭的中國企業採取行動。
「過去四五年時間,我長期在福州參與鄉村建設,大概跑了幾十個鄉村,承接了十幾個項目。」近日,「登陸」近七年的台胞馬彥彬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很多古厝,「每一棟古厝帶給我的都是震撼」。
北京無預警打破延續30多年的政治慣例,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意外成為本次大陸全國兩會的最大新聞。相較行禮如儀的兩會議程,閉幕會後記者與總理面對面往往才是最大看點。至於為何突然取消總理記者會,官方的解釋比較牽強,外界更容易聯想到近年來大陸黨政關係的演變。的確,在習近平定於一尊的背景下,總理記者會越來越淪為雞肋,退出政治舞台並非完全不可想像。與此同時,大陸最高領導人越來越敢於突破政治常規,時有驚人之舉,也值得引起重視。
北京無預警打破延續30多年的政治慣例,取消了一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意外成為本次大陸全國兩會的最大新聞。相較行禮如儀的兩會議程,閉幕會後記者與總理面對面往往才是最大看點。至於為何突然取消總理記者會,官方的解釋比較牽強,外界更容易聯想到近年來大陸黨政關係的演變。的確,在習近平定於一尊的背景下,總理記者會越來越淪為雞肋,退出政治舞台並非完全不可想像。與此同時,大陸最高領導人越來越敢於突破政治常規,時有驚人之舉,也值得引起重視。
2024年度台北國際書展今日開幕。闊別數年,來自香港的聯合出版集團,再次攜同旗下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萬里機構、新雅文化、香港中和出版,以及聯合新零售有限公司一同參展,展銷超過1200種圖書,題材涵蓋香港主題、生活實用、文學、藝術、哲學、童書等,並於書展期間舉辦6場文化活動,主題圍繞建築、設計及文學。
在國際局勢和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中美關係也面臨新的調整。如何有效管控分歧、避免誤判?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翟東升日前在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全球視野下的中美關係——尋找利益匯合點」閉門研討會上指出,以往經貿關係被認為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不僅需要做出大幅調整,還要加2塊新壓艙石。
近日,北一女區桂芝老師批評民進黨政府新課綱降低古文比例,並以〈廉恥〉批判當前社會風氣,引發各界激烈討論古文與傳統道德、文化。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翟東升教授日前在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全球視野下的中美關係——尋找利益匯合點」閉門研討會上指出,以往經貿關係被認為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這塊石頭要想發揮作用,需要做大的調整,中美之間也需要構建新的「壓艙石」關係。
從脫鉤到去風險,是大陸與西方國家經貿關係的最新寫照。儘管西方國家一再表態,與大陸經貿關係不是非黑即白,在諸多領域仍有很大合作空間,但對在陸外資企業而言,風險意味不確定。為趨避風險,部分外資開始調整生產線或產能,降低大陸生產比重,甚至出脫獲利匯回境外母公司,連帶大陸出現新資金外流壓力。
從脫鉤到去風險,是大陸與西方國家經貿關係的最新寫照。儘管西方國家一再表態,與大陸經貿關係不是非黑即白,在諸多領域仍有很大合作空間,但對在陸外資企業而言,風險意味不確定。為趨避風險,部分外資開始調整生產線或產能,降低大陸生產比重,甚至出脫獲利匯回境外母公司,連帶大陸出現新資金外流壓力。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會顧問、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2日在一場演講中,形容中國的外交風格像神話故事裡的「孫悟空」,特色是忠誠堅定、善惡分明、本領高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教授日前在一場演講表示,當代中國的發展也是單邊開放的結果。而中國的單邊開放也是破解美國「圍堵中國」戰略最好的武器。
美中元首「拜習會」上月中落幕,大陸是否存在攻台時程仍持續引起各方討論。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Charles Brown Jr.)表示,美國仍在等待中國恢復雙方軍事聯繫的請求,但也稱美國人都該擔心共軍可能入侵台灣,強調威懾的重要性。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則在廣州的一場論壇上質問美國,若真的在意和平,是否願意公開表明支持兩岸和平統一?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向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致賀信,表示中國的前途命運和人類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要堅持以高水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堅定擴大與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