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邱政洵的搜尋結果,共30

  • 兒科點值1點1元 專家:應放寬至18歲

    兒科點值1點1元 專家:應放寬至18歲

     為解決兒科人力流失問題,衛福部明年首度匡列249億元「兒科小總額」,保障0至6歲兒童醫療健保點值1點1元。專家指出,兒科醫師至少6成流向基層,建議兒科小總額未來可思考放寬至18歲,畢竟青少年同樣重要;衛福部表示,將視實施成效滾動式調整。醫改會則強調,只靠砸錢無法解決兒科的結構性問題,應全盤評估、重新分工兒童醫療圈。

  • 兒科醫7成留不住!衛福部揭249億解方

    兒科醫7成留不住!衛福部揭249億解方

    為解決兒科醫師招募困難,衛福部明年首度匡列249億元保障兒科點值,0~6歲兒童醫療健保點值保證1點1元。兒童感染專家指出,兒科醫師訓練完,約6至7成流向基層,僅3至4成留在醫院,兒科小總額是好的措施,但只保障到6歲可能不夠,未來應思考是否放寬到18歲。

  • 22歲女血便不止丟工作 長庚分析腸道菌叢基因揪元凶

    22歲女血便不止丟工作 長庚分析腸道菌叢基因揪元凶

    一名22歲女性罹潰瘍性結腸炎,飽受劇烈腹痛、腹瀉、血便困擾,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效,被迫留職停薪,困在家中,生活陷入低谷。長庚醫院團隊起初懷疑合併「困難梭菌」感染,但檢驗均呈陰性,透過先進質譜儀技術,比對超過9000筆蛋白質圖譜,發現真正致病元凶是「無毒梭菌」,經抗生素治療,腸黏膜完全癒合、症狀不再復發,患者也順利重返職場。

  • 開學季將至肺鏈威脅跟著來

    開學季將至肺鏈威脅跟著來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校園群聚活動容易提升幼童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兒童感染專家指出,除了流感、新冠、RSV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是重大威脅之一,尤其「血清型3」常造成突破性感染,好發於2至7歲幼童,突破性感染機率逾8成,恐增重症死亡風險,呼籲家長把握出生後6個月關鍵期,追加接種肺鏈疫苗。

  • 今年秋冬 恐2流感病毒共舞

    今年秋冬 恐2流感病毒共舞

     今年秋冬流感恐出現2病毒「共舞」!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表示,流感病毒每3年就會「換季」,這次橫跨至整個夏季的H1N1,已滿3年,最可怕的H3N2在今年秋冬恐躍升新主流,加上H1N1,2病毒雙重流行。他憂心,H3N2一向「殺傷力最強」,估計造成150萬名重症病例,提醒民眾,今年秋冬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

  • 秋冬流感高峰恐現雙病毒夾擊 感染科權威:殺傷力強

    秋冬流感高峰恐現雙病毒夾擊 感染科權威:殺傷力強

    今年秋冬流感恐出現兩病毒「共舞」!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表示,通常流感病毒流行三年後就會「換季」,這次橫跨至整個夏季的H1N1,已滿三年,最可怕的H3N2在今年秋冬恐躍升新主流,與H1N1兩病毒株雙重流行。他直言,H3N2一向殺傷力最強,確診併發重症人數比是1.5,也就是流行季會有150萬個重症,相較H1N1是1.3,「殺傷力差很多」,提醒民眾,今年秋冬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

  • 8歲童染噬肉菌 發病2天休克

    8歲童染噬肉菌 發病2天休克

     國內1名8、9歲的學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症狀,2天後血壓下降,出現毒性休克症候群,全身還起了疹子,原來他感染的是A型鏈球菌,俗稱「噬肉菌」、「食人菌」。感染科專家提醒,輕度A型鏈球菌的表現是發燒、喉嚨痛、出疹等,嚴重則會休克、死亡。近期社區已在流行,若觀察到小朋友活動力下降、血壓變化,就應趕緊就醫。

  • 8歲童染「噬肉菌」休克 醫示警:已在社區流行

    8歲童染「噬肉菌」休克 醫示警:已在社區流行

    國內1名8、9歲的學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症狀,2天後血壓下降,出現毒性休克症候群,全身還起了疹子,原來他感染的是A型鏈球菌,俗稱「噬肉菌」、「食人菌」。感染科專家提醒,輕度A型鏈球菌的表現是發燒、喉嚨痛、出疹等,嚴重則會休克、死亡。近期1個門診就能看見2~3個猩紅熱患者,近期又有1例休克個案,顯示這在社區中已在流行。若觀察到小朋友活動力下降、血壓變化,就應趕緊就醫。

  • 長庚與美加大聖地牙哥分校合作 擴展國際醫學研究

    長庚與美加大聖地牙哥分校合作 擴展國際醫學研究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及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在5月17日開會,宣布將共同合作,加強彼此間的人才培育及研究計畫。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這項合作不只將在重要科學期刊發表高影響力論文,更重要的是將能把這些跨國際的創新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提升病人的治療及照護品質。

  • 血液腫瘤患者染肺炎鏈球菌風險高50倍 疾管署擴大公費疫苗接種對象

    血液腫瘤患者染肺炎鏈球菌風險高50倍 疾管署擴大公費疫苗接種對象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不僅會影響性命,也會對身體各器官帶來長期負面影響,有3成患者會在10年內死亡。疾管署今年3月10日公布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納入19到64歲六大風險族群,其中包括1年內曾接受治療的血液腫瘤患者,醫師指出,這群人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是一般人的50倍,呼籲盡快接種疫苗。

  • 兒童防疫創意畫作巡迴展 新光醫院攜手「防疫特攻隊」登場

    兒童防疫創意畫作巡迴展 新光醫院攜手「防疫特攻隊」登場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長期關注兒童健康議題,積極推廣防疫教育,去年秋冬疫情高風險之際,攜手國語日報聯合舉辦「秋冬病毒防疫特攻隊創意競賽」,吸引將近1萬5000位學童參賽,從中遴選出20位優秀學童組成「防疫特攻隊」,他們將自身的防疫理念轉化為創意畫作,於全台巡迴展覽。北市首站來到新光醫院,設立雙展區,於B1大廳及小兒科候診區展出,誠摯邀請民眾前往觀賞,一同走進孩子們畫筆下的防疫世界,感受他們對健康與防疫的創意詮釋。

  • 疫後免疫疾病增3倍「小五童中鏢」 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疫後免疫疾病增3倍「小五童中鏢」 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新冠疫情至今還在影響世界!根據國內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確診新冠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激增3倍,其中擁有「不死癌症」封號的紅斑性狼瘡就達2.99倍,一位無家族史的小五女童在確診後才爆發疾病。另外,疫情後座力的免疫負債也大爆發,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流感輪番上陣,醫療院所終日大排長龍。

  • 防呼吸道感染 醫籲接種左流右新

    防呼吸道感染 醫籲接種左流右新

     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病毒危機四伏。醫師示警,孩童感染新冠恐引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併發症,且每4人就有1人出現長新冠,對健康造成長遠影響,呼籲家長盡速帶孩童、家人接種公費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

  • 醫界跨足校園對抗超級細菌 籲實踐「4不1要」

    醫界跨足校園對抗超級細菌 籲實踐「4不1要」

    抗生素抗藥性在全球造成嚴重威脅,每年導致約500萬人死亡,預計2050年全球每3秒會有1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台灣則每年將有3.3萬人因此死亡。醫界首度跨足教育界,共同製作中學生抗生素教材教材,期望將正確抗生素使用知識帶進校園。

  • 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醫曝3高風險族群 年輕人也易中招

    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醫曝3高風險族群 年輕人也易中招

    隨秋冬來臨,流感與肺炎發生率提高,若合併細菌感染,死亡風險將增加近3.4倍,其中「肺炎鏈球菌」便是最主要的致病菌。疾管署統計,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病例近200例,創5年同期新高,65歲以下民眾感染個案超過6成。醫師提醒,除了65歲以上長者及5歲以下兒童,19到64歲高風險族群,尤其是糖尿病、呼吸道感染、腎病患者,應自費施打肺鏈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 長庚院校攜手舉辦學術交流會 聚焦前沿醫學領域受矚目

    長庚院校攜手舉辦學術交流會 聚焦前沿醫學領域受矚目

    林口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攜手舉辦學術交流會,聚焦在代謝體學、類器官研究、癌症疫苗及細胞治療四大主題,都是當前重要的前沿醫學領域。2024年林口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學術交流會,11月2日在林口長庚研究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邀請院校的多位專家分享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經驗。包括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翁文能研發長、林口長庚醫院陳建宗院長、邱政洵副院長、陳鈴津院士,與長庚大學楊智偉副校長、醫學院林俊彥院長等均親自出席會議,由林口長庚醫研部楊皇煜主任主持。

  •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 新型抗病毒藥物吃1次就有效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 新型抗病毒藥物吃1次就有效

    秋冬流感高峰期將至,醫師指出,近年流感病毒株快速變異,傳染性極高,呼籲民眾應接種疫苗、積極預防;兒童不幸感染流感,出現症狀4天內病毒量最高,部分個案傳染力甚至能持續1個月,目前針對5歲以上兒童,出現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單次服用就能有效緩解症狀、減少病毒量。

  • 防濫用 嚴查無處方販售抗生素

    防濫用 嚴查無處方販售抗生素

     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重大健康威脅,衛福部與農業部共同執行「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目標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少5%,食藥署未來將加強查核「抗生素無處方販售情形」,由於抗生素是處方藥,但過去曾發現未經醫師處方而違規販售的情形,未來將加強稽查力道,以杜絕抗生素濫用情形。

  • 國家級計畫防堵抗藥性 食藥署將嚴查「無處方抗生素」

    國家級計畫防堵抗藥性 食藥署將嚴查「無處方抗生素」

    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衛福部與農業部共同執行「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目標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少5%。食藥署說明6項重點工作,包括加強查核抗生素無處方販售情形、加強宣導民眾正確使用等,並提醒民眾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也不要求醫師開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