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零科的搜尋結果,共173筆
為深化公民參與、擴大在地淨零行動能量,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執行國科會計畫所成立的「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規劃執行之「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今(16)日正式舉辦「育成團隊啟動會議」,為計畫揭開新階段序幕。
桃園市環保局於9月19日至25日舉辦「桃園漫旅行 淨零GO一夏」活動,帶領170位市民深入桃園各個角落,挖掘被忽略的低碳生活巧思,讓市民親身體驗「淨零」不再只是口號,永續理念成為日常生活的驚喜發現。
極端氣候變遷今年接連造成台南、花蓮嚴重災情,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表示,以前談到氣候變遷、減碳,有點像是「做功德」,基於責任而不得不做,但現在是不做不行。出身馬太鞍部落的台南市原住民議員穎艾達利哽咽的說,花蓮約三分之一土地恐需重新規畫利用,呼中央與地方政府規畫基礎建設與部落重建時,應傾聽在地聲音。
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下午到成功大學出席「淨零科技戰略暨產業永續高峰會」,針對極端氣候接連造成台南、花蓮嚴重災情並衍生大量廢棄物,他說,氣候變遷以前讓人覺得是「做功德」是不得不做,但現在是不做不行,尤其要把廢棄物當資源看待,天災更凸顯韌性重要,「產業源頭減碳、提高韌性」才能應付極端氣候變遷。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進入第二天,台北世貿一館現場依舊人潮不斷,吸引來自各地的企業、學校、家庭與國際友人前來共襄盛舉,展場內互動熱烈,不論是沉浸式導覽體驗,還是永續新創展示,都讓參觀者直呼「收穫滿滿」。
由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大學共同主辦的「2025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8月19日於台大體育館舉行總決賽,國際賽和主競賽分別由中央大學團隊及台科大團隊贏得冠軍,雙雙抱走高達新台幣100萬元獎金,為世界提出淨零轉型的創新解方。
中央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師生團隊,由永續學院去碳學程主任洪緯璿帶領,於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大學所主辦的「2025 Net Zero Tech 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中,以作品「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for Catalysts and Electrolysis Equipment」,榮獲國際組冠軍殊榮。
中央研究院今(24)日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簽署「淨零減碳科研應用合作備忘錄」(MOU),本院由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地球科學研究所、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與關鍵議題研究中心4個研究單位代表,發揮在海洋觀測、海底地質探勘、藻類碳封存、海洋生態、海洋能發電及政策制度等研究強項。
國科會16日說明2026年科技預算先期規劃,主委吳誠文表示,本次委員會議決議匡列一般科技預算1,601億元,審議結果將陳報行政院同意。他表示,目前台灣經濟發展良好,編列預算台灣維持競爭力,才能創造更好經濟表現,希望立法院與行政院能再協調,明年預算能恢復到1,800億元。國科會指出,2025年科技預算1,595億元,因《財劃法》影響,2026年預算規模1,601億元,總體科技預算規模近無成長,必須以現有資源落實科技發展布局。
中央研究院作為國家級的研究機關,面對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激烈、地緣政治風險高漲,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中研院伴隨台灣議題與世界網絡多層次展開,憑藉競爭力與國際併肩前行,對內要以領頭羊角色,和大學院校一起建立台灣學術環境,適時以行動力回應社會的需求,提出政策建言,產業界則可受益中研院挑選的基礎研究題目、獲得關鍵帶動(impact)並培育人才,接棒往下發展出新世代產業規模。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國研院執行國科會計畫所成立的「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淨零推動小組),30日舉辦114年度「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啟動會議。與過去兩次叫不同的,本次加入第三方中介組織,強化相關成果落地、入法、入市。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表示,「中研院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做到世界第一」,中研院以「雄心善智」為驅動力,訂定三大發展願景: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延攬培育卓越人才,並秉持「考核及獎勵要與目標一致」的策略方向,持續設計新的考核獎勵、人才延攬、計畫審查等制度。
立法院6月10日三讀通過攸關國軍加薪福利的《軍人待遇條例》第五條修正案,明年度開始志願役每月加給齊頭式加至3萬,戰鬥部隊加給數額翻倍,也就是說志願役二等兵起薪將上調為5.6萬元,在戰鬥部隊服役者,起薪最高更達6.8萬元,此舉或許能為志願役招募不順遂注入活水,吸引一些有志青年從軍。
百德(4563)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3.76元,29日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息3元,董事長謝瑞木指出,今年訂單滿載沒問題,輸美因關稅而延遲出貨,且新台幣匯率遽升而影響獲利,原本預期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目前修正為業績持平、獲利減少。
台灣大29日舉行114年股東會,由董事長蔡明忠親自主持,率領全體董事、總經理林之晨及經營團隊共同出席,蔡明忠表示,台灣大透過併購台灣之星,邁入千萬行動用戶的嶄新階段,提前完成網路整併和系統整合,實現合併綜效,使得113年合併營收達1,994億元,年增9%,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營業利益(EBITDA)達425億元,年增19%,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營業利益也在整併效益推動下較前一年成長15%,達到203億元,為11年新高,而每股稅後純益(EPS) 4.57元更寫下6年新高。
為加速國內淨零新興產業發展,環境部長彭啟明22日宣布,百億「綠色成長基金」專案辦公室23日正式揭牌,總統賴清德將赴環境部出席「台灣綠色成長啟動暨亞洲綠色成長論壇開幕儀式」,後續待資金到位,第二季就會正式受理企業申請並進行案件審查。
泓瀚科技歷經2年研發的彩色太陽能板,將開始推廣運用場域。泓瀚科技攜手中興大學推動「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BIPV)」彩色太陽能光電產學合作,將以興大南投分部為場域,打造BIPV綠能建築美學,14日在中興大學舉辦產學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由興大校長詹富智與泓瀚科技董事長呂椬境代表簽約。
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碳權交易所及清華大學日前合辦「淨零轉型與工業去碳」研討會,清大資深副校長戴念華指出,企業邁向淨零轉型的目標,除了完成碳盤查外,要如何選擇低碳、減碳及負碳技術,甚至將碳轉換成商品,都需對淨零科技及方案有更深刻的了解。
為了讓高雄市孕婦享受更方便、更智慧的產檢交通補助,高雄市政府宣布「好孕行得通」乘車券,5月起全面轉型為電子幣,不用擔心忘記攜帶紙本乘車券,只要一支手機搞定一切,在5月母親節,向全市母親致上崇高的敬意。
電信三雄採購綠電不手軟,台灣大、遠傳電信相繼公告,不約而同向渢妙離岸風力發電公司採購離岸風電。另市場傳出,中華電信評估參與投資售電平台台灣智慧電能公司,做為未來採購綠電的管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