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馬達控制的搜尋結果,共90筆
和椿科技(6215)2025年第3季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0.52億元,年增23.64%,單季每股盈餘為0.63元,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為1.27元,看準AI、半導體與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在高階搬運與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和椿科技將此列為公司未來重點戰略方向,持續推動成為第二曲線的成長動能。
盛群(6202)16日舉辦年度新品發表會,以「智慧賦能、引領永續」為主軸,推出多項聚焦健康照護、安全防護與綠能應用的新產品,並將邊緣AI(Edge AI)技術導入MCU平台,展現公司AI化與永續轉型的成果。
盛群(6202)今(16)日舉辦新品發表會,以「智慧賦能、引領永續」為主軸,推出4款具邊緣AI運算能力的MCU,鎖定智慧家居、穿戴與健康量測等應用。總經理蔡榮宗表示,美系客戶拉貨帶動,今年上半年煙霧警報器相關出貨量放大2倍、營收成長4倍;隨著邊緣AI落地,公司已完成多款AI MCU導入,AI伺服器散熱模組用MCU也通過國際大廠驗證並陸續出貨。雖受中美貿易衝突干擾,第4季營運動能評估可望持平。
大陸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簡稱新國標)9月起正式上路,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標準與產品規格全面升級,市場規模龐大,預估每年新車與換車需求逾5,000萬台。隨著監管趨嚴與產業大洗牌,台灣自行車大廠出現不同應對策略:巨大集團宣布搶進大陸電動車市場,昆山電動自行車廠已蓄勢待發,要挑戰10萬台年銷售目標;美利達集團則謹慎觀望,愛地雅留意市場競爭情況、暫無布局計畫。
總統賴清德喊出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鍊的亞洲中心,經濟部近日就通過「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畫」,共有7家廠商,拿到3.26億台幣的補助。目標是開發無人機AI影像晶片與飛控系統,加速兩大項目供應鏈「國產化」。
經濟部通過7項「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畫」,補助金額共計3.26億元。入選的業者包括:海華科技、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英濟、智邦科技、威力工業網絡、臺灣希望創新及易發精機。
國防部啟動新一波無人機採購計畫,2026至2027年將購入逾4.8萬架,總預算接近500億元。由於MCU(微控制器)是飛控系統的「大腦」,新唐(4919)、盛群(6202)、松翰(5471)皆端出軍民兩用方案搶攻市場。受此題材激勵,松翰股價強攻漲停,盛群早盤一度漲停,新唐也勁揚逾4.5%。
國防部啟動新一波無人機採購計畫,2026至2027年間將採購逾4.8萬架、總預算高達500億元。MCU為無人機飛行控制的大腦與神經中樞,新唐(4919)、盛群(6202)、松翰(5471)三強亮出方案,積極搶攻軍民兩用市場。
偉詮電(2436)5日股價大漲5.75%,收在55.2元,成交量增10,067張。近日股價已突破年線關卡之上,並寫波段新高,有利後市表現。該同日公告8月營收達3.24億元,年增17.87%、月增14.94%,表現亮眼。
晶心科3日召開法說會,展現車用、AI及IoT三大領域的技術實力。上半年獲利受產業環境影響,每股純益虧損;不過公司看好RISC-V生態系日趨成熟,晶心科在關鍵應用領域的突破,下半年營運將逐步回溫。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內部設定高度成長目標,在RISC-V競爭對手接連出售或併購的市場環境中,公司展現強勁競爭優勢。
億光(2393)上季毛利率持續走揚,公司在法說會上表示,已經是主要客戶AR/VR眼鏡供應商,客戶今年推出的新產品,億光已全面切入。億光看好AI伺服器、機器人相關應用,AI伺服器電源將帶動碳化矽(SiC)需求,而億光的光耦合器(Photo Coper)、感測器、大功率紅外線等均已經導入機械手臂、掃地機器人中。
國內首台量產3.5噸電動商用車ET35於22日正式下線,中華汽車宣告國內首輛依循經濟部「智慧電動車十加一系統架構」開發完成的車型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美國汽車零關稅緊箍咒罩頂,本土車廠面臨存亡之戰,中華車攜手鴻海、士電等86家供應鏈打造電動車國家隊,希望藉由ET35的開發經驗,建立開放共用平台,爭取國際訂單。近來接連2家本土法人出具報告,除肯定ET35自明年起貢獻營收,也認為該公司股息政策向來大方,有望吸引長線買盤,除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更喊上63.1元。
中華汽車22日於新竹廠舉辦3.5噸電動商用車ET35下線儀式,宣告國內首輛依循經濟部「智慧電動車十加一系統架構」開發完成的車型正式進入量產。總經理曾鑫城表示,ET35國產化率逾9成,除國內已有新竹物流及微笑單車等合作,更將瞄準巴拉圭及東南亞國家等海外市場,搶攻國際市場。
中華汽車(2204)22日於新竹廠舉辦3.5噸電動商用車ET35下線記者會,宣告國內首輛依循經濟
中華汽車22日於新竹廠舉辦3.5噸電動商用車ET35下線記者會,宣告國內首輛依循經濟部「智慧電動車十加一系統架構」開發完成的車型正式進入量產階段,為台灣電動商用車產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華(2204)周五於新竹廠舉辦3.5噸電動商用車ET35下線記者會,宣告國內首輛依循經濟部「智慧電動車十加一系統架構」開發完成的車型正式進入量產階段。中華總經理曾鑫城表示,ET35國產化率超過九成,全車在地供應商家數達86家,在經濟部支持下,中華發揮自主研發設計能力,串連上下游廠商打造電車國家隊,為催生首台電動商用車,齊心打造從底盤、動力系統到電池芯與模組等關鍵零組件,展現台灣在電動商用車自主整合與產業升級上的堅強實力。
隨製造業與服務業對自動化程度需求增溫,人形機器人市場快速崛起,其中馬達控制系統的通訊介面架構成為關鍵技術門檻。德州儀器(TI)指出,人形機器人為追求更高自由度(DOF)與更短反應時間,人形裝置系統通常使用的通訊介面為CAN-FD或EtherCAT(乙太網控制自動化技術)。
櫃檯買賣中心審議通過雅特力-KY(6907)公司第一上櫃案。
櫃檯買賣中心預計於114年8月11日審議雅特力-KY(6907)第一上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