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骨質疏鬆症的搜尋結果,共102

  • 骨質流失3警訊 髖關節骨折最慘 失能風險大增

    骨質流失3警訊 髖關節骨折最慘 失能風險大增

    小心骨質疏鬆症!中醫師柯柏任表示,人類的骨質約在30歲後開始流失,當有不明下背痛、身高變矮或明顯駝背,可能是骨質流失警訊,一旦惡化成骨鬆導致髖關節骨折,將增加失能風險。另據統計,髖關節骨折的老年人因長期臥床,可能併發感染症,一年內死亡率達2成左右。

  • 骨鬆藥放寬給付 治療免等骨折後

     超高齡社會將來臨,不少長者有骨質疏鬆症,可能造成多部位骨折,並以髖部骨折發生率50%最高,導致長期臥床、失能,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2成。健保署今年放寬骨鬆藥物給付,首度納入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族群,並擴大手腕、上臂骨折給付,有助提早預防骨鬆性骨折。

  • 骨質疏鬆非老人專利!營養師:及早檢測搭配3大營養核心

    骨質疏鬆非老人專利!營養師:及早檢測搭配3大營養核心

    骨質疏鬆症被形容為「沈默的流行病」,因為骨折發生前往往毫無症狀,一旦骨折,會大幅增加失能與死亡率,對個人與家庭都是沈重的負擔,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臨床營養科提醒,骨質疏鬆不是老年才會發生的疾病,而是與日常飲食與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及早預防、持續努力,骨質疏鬆絕對不是命中注定的。

  • 防骨鬆 趁年輕補鈣質存骨本

    防骨鬆 趁年輕補鈣質存骨本

     我國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醫師指出,骨質約在20至30歲達巔峰後逐漸下降,但國人鈣質攝取卻未達每日建議量6成,呼籲民眾及早補充鈣質,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可多吃牛奶、魚、豆類,並適當補充保健營養品。

  • 5骨鬆高危險族群注意 醫推1檢測只要10分鐘 掌握骨密度

    5骨鬆高危險族群注意 醫推1檢測只要10分鐘 掌握骨密度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65歲以上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患骨質疏鬆症,比例隨著年齡增加,且女性高於男性。台東基督教醫院骨質疏鬆暨肌少症防治中心去年掛牌,今年6月更通過「骨質疏鬆症友善機構」認證。

  • 營養師進駐草屯 提供專業諮詢

    營養師進駐草屯 提供專業諮詢

     南投縣衛生局發現長輩牙口問題或長期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營養不良,繼埔里鎮、水里鄉,27日在草屯鎮設置第3個社區營養推廣分中心,服務草屯、國姓鄉親。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營養推廣中心服務對象除了銀髮族,還包括孕產婦、學童及各階層民眾,聘專業營養師進駐社區,指導民眾吃得營養、吃出健康。

  • 南投邁入「超高齡社會」!專業營養師教你吃得健康

    南投邁入「超高齡社會」!專業營養師教你吃得健康

    南投縣衛生局發現長輩牙口問題或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營養不良,繼埔里鎮、水里鄉,27日在草屯鎮設置第3個社區營養推廣分中心。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服務對象除了銀髮族,還包括孕產婦、學童及各階層民眾,專業營養師走入社區,指導民眾吃得營養、吃出健康。

  • 中老年身高縮水 恐骨鬆找上門

    中老年身高縮水 恐骨鬆找上門

     一名65歲老翁,本身有糖尿病,近半年身高變矮、背部痠痛不舒服,曾嘗試職能治療和貼止痛貼布,但效果有限。在女兒陪同下就醫,門診X光發現他胸腰椎交界處有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進行骨密度檢查,確診骨質疏鬆。經過2年持續治療,骨密度數值進步、背痛情況也改善。

  • 近半國人有脂肪肝 3策略防治

    近半國人有脂肪肝 3策略防治

     現代人飲食普遍油膩、少動,肥胖人口逐漸上升,台灣約3至5成民眾有脂肪肝,且比例逐年增加。醫師提醒,脂肪肝常伴隨肥胖症、糖尿病、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呼籲民眾定期檢查,並透過調整飲食、減重、持續運動3大策略防治。

  • 川普手背神秘瘀青再現  白宮稱握太多手受傷  疑慮難消

    川普手背神秘瘀青再現 白宮稱握太多手受傷 疑慮難消

    現年79歲的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就任時,寫下美國史上最高齡總統紀錄,當時他年齡為78歲又7個月。今年4月,白宮發布總統健康報告,表示川普沒有重大問題,他的健康功能正常,「四肢血流未受損害」。然而本週二川普右手手背神秘瘀青又出現,引發外界對其健康狀況的擔憂。

  • 這才叫退休!78歲前科學家靠3招對生活充滿熱愛

    這才叫退休!78歲前科學家靠3招對生活充滿熱愛

    78歲前骨科科學家金默(Donald Kimmel)退休16年依然活力滿滿,從科學審稿到5K路跑、從房產投資到健康自律,他的退休生活讓人真心羨慕。《商業內幕》報導,以下是他能夠對生活保持熱愛的三個祕訣:

  • 7旬嬤跌倒摔斷小腿骨 醫曝肌少症是元凶:年輕就得預防

    7旬嬤跌倒摔斷小腿骨 醫曝肌少症是元凶:年輕就得預防

    70歲林姓阿嬤日前跌倒,就診後卻發現小腿骨折,員林市常春醫院院長汪國麟提醒,老人家最怕跌,不只怕骨質疏鬆症,更怕肌少症,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肌肉的質量、力量銳減,最後恐跌倒導致生活機能受損,呼籲從年輕時,就要保持有阻力的運動,並攝取適量蛋白質,避免肌少症。

  • 關心媽媽健康 更年期後骨質流失快

    關心媽媽健康 更年期後骨質流失快

     昨天是母親節,關心媽媽健康要及時。醫師提醒,女性更年期後因荷爾蒙變化,骨質流失速度明顯加快,骨折風險隨之上升,建議女性50歲後定期接受雙能量X光檢查(DXA),可把握黃金治療期。

  • 骨鬆只補鈣沒用 研究揭高CP值運動組合:還強心肺

    骨鬆只補鈣沒用 研究揭高CP值運動組合:還強心肺

    骨質疏鬆可能引發背痛、骨折或臥床。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補鈣外,「給骨頭壓力感」是重要關鍵,最有效的增強骨質密度的運動處方,就是「有氧運動+阻力訓練」的組合,例如快走搭配深蹲,1堂有氧課再加一點簡單肌力訓練,都能強化心肺功能,有效提升骨質密度。

  • 長者易骨鬆 不必等骨折才用藥

    長者易骨鬆 不必等骨折才用藥

     人口老化進程加速,台灣60歲以上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則是每5人就有1人。今年3月起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病患有骨折風險,不必等到發生骨折就能用藥;已骨折的病患若周邊骨發生骨折也可使用,降低失能死亡的風險,預計13萬人受惠。

  • 不必等骨折才用藥 健保3月起擴大給付骨鬆藥物

    不必等骨折才用藥 健保3月起擴大給付骨鬆藥物

    人口老化進程加速,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骨鬆,其中女性占8成,每3人就有1人,男性則是每5人就有1人。今年3月起,健保擴大給付骨鬆藥物,病患有骨折風險,不必等到發生骨折就能用藥。已骨折的病患,不必等到大骨骨折,周邊骨發生骨折後也可使用,降低失能、死亡的風險,預計13萬人受惠。

  • 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舉辦植富硒研討會 授權醫界進軍杜拜頂端市場

    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舉辦植富硒研討會 授權醫界進軍杜拜頂端市場

    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12日舉辦台灣第四屆植富硒研討會及期刊論文發表,會中針對植物硒與抗衰老原料NMN協同抗衰老作用、及抗癌作用、改善新陳代謝、骨質疏鬆症等,發表5篇論文。這項由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主導研發的成果,正式授權醫界進軍杜拜頂端市場。台灣植富硒公司董事長李衡昌也與義守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麗琴進行簽訂植富硒簽約儀式。

  • 1族群常嚴重缺維生素D 醫:心肌梗塞風險高

    1族群常嚴重缺維生素D 醫:心肌梗塞風險高

    維生素D在身體運作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此,皮膚科醫師沈孟暵指出,腎功能不佳患者常有維生素D不足,甚至嚴重缺乏的情況,這不僅影響其整體健康,還會增加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多項研究都表明,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一般人群,尤其是腎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 方大同長年茹素 重症醫:增9病風險

    方大同長年茹素 重症醫:增9病風險

    金曲歌手方大同在上月過世,享年41歲,據傳他生前不菸不酒、長年茹素。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研究發現,吃素雖然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肥胖等風險,但也會因缺乏某些營養素,較易貧血、肌少症、神經病變與容易感冒等,建議茹素者,除應廣泛攝取植物性蛋白,並要適量補充鈣、鐵等營養補充品,以提升免疫力。

  • 北市議會促放寬免費骨密度檢查至30歲 衛生局回應了

    北市議會促放寬免費骨密度檢查至30歲 衛生局回應了

    台北市老人健康檢查項目,提供65歲市民免費檢查DXA骨密度檢查,但北市議會副議長葉林傳指出,專家建議女性在30至40歲間就應開始做骨密度檢查,有效防治骨質疏鬆,北市應放寬女性免費骨密度檢查年齡限制至30歲以上。衛生局表示,30歲女性骨質仍在上升,建議著重於運動、透過飲食攝取充分的鈣質及維他命D等方式提升骨本。50歲以上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可得健保給付3次骨密度檢查。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