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油食物的搜尋結果,共20筆
天氣轉涼,衛福部統計,心臟與腦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十大死因前五名,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3成。醫師指出,冬天是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因冬季活動量減少,對血管更是「雙重壓力」。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一吃就胃痛、打嗝脹氣,甚至上廁所見血,這是胃潰瘍常見的警訊。欣悅中醫診所中醫師梁世瀅指出,胃潰瘍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黏膜遭受侵蝕、破損而形成潰瘍,若胃痛未及時調理,只靠吃止痛藥解決,不僅疼痛難耐,甚至會更容易誘發潰瘍。
很多民眾為了方便,都會利用微波爐來加熱食品,但是並不是每戶人家都會買微波爐,而現在很多超商內都有自助微波區,讓民眾可以自行微波加熱食品,但是只侷限於店內商品,近日有一家人拿大賣場買的木盒便當,到超商去微波加熱,沒想到竟然起火燃燒,這起意外事件被網友用手機拍下,放到網路上引發熱議。
一名40多歲男子,有高血壓病史,卻沒規律服藥,宵夜又必吃泡麵,日前起床時,突然覺得胸口像被重物壓住般悶痛,立即就醫,經檢查證實是心肌梗塞,隨即進行心導管手術,才救回一命。醫師提醒,長期食用泡麵、炸物等高鹽、高油食物,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要避免。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被爆入住加護病房,出現暴瘦、面黃等病徵,除了傳出猛爆性肝炎外,還疑似有胰臟癌。醫師錢政弘指出,「吃太好」會導致胰臟癌,過量的甜食、高油食物、精緻澱粉都是元兇,無毒教母譚敦慈則表示,研究發現一周喝3次含糖飲料,胰臟癌風險會增加8成。
看起來不胖就健康?泡芙人體質也可能出現糖尿病危機。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一名40多歲事業女強人,外表不胖,吃得不算多,中午便當也只會吃一半,但體脂卻高達38%,血糖數值也達到糖尿病前期,原因就出在每天攝取的食物其實都是高油又高糖。
這樣吃可以瘦?
「脂肪肝」對於國人來說並不陌生,而且正逐漸年輕化!根據美兆健康管理中心針對5萬名受檢者的健檢大數據分析發現,30歲以下男性約每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另外有研究指出,約20-30%的脂肪肝患者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約20%會進展為肝硬化,但肝是沉默的器官,故需特別注意。
根據調查,台灣超過6成上班族,每周至少5天以上吃外食,午餐吃便當、喝手搖飲料,晚餐燒烤,深夜再點一份炸物。醫師示警,這些方便的飲食選擇,可能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甚至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醒外食族定期健康檢查,並透過飲食和運動調整。
胰臟癌致死率高,有癌王之稱。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研究發現,每周吃1.5份以上的生十字花科蔬菜,可降低40%胰臟癌風險,每增加1份生十字花科蔬菜,可再多降低15%胰臟癌風險,若是吃熟的十字花科蔬菜,防癌效果則會減半,主因是加熱時,會破壞異琉氰酸鹽的結構,使抗癌效果跟著打折。
美式賣場好市多販售多種商品,滿足許多民眾的生活需求,不過有時難免出包。一位媽媽近日發現,她在好市多買了可微波的S牌塑膠密封盒,沒想到裝入便當後微波卻出現怪味,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內行人則指出,其實塑膠盒本來就不適合微波高油量食材,器皿可能因此受損,建議選用玻璃、陶瓷材質的可微波容器,才能安心微波。
電影《羅倫佐的油》情節在台灣真實上映。一名媽媽葉恬伶因為兒子罹患ALD罕見疾病,不只散盡家產、世界求醫整整10年,由於始終無藥可醫,眼見兒子從活潑亂跳一路退化成四肢癱瘓,她把復健過程用影片記錄下來,感動數十萬人,但有網友提到「安樂死」,她也很堅定表示:「絕對不會放棄。」
大腸癌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之一,2021年共超過1.6萬人被診斷出來,僅次於國病肺癌,若能及早發現,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在中醫的觀點中,治療腸癌如同園丁看顧花園,癌細胞像雜草,人的正氣比喻成幼苗,而園丁的工作就是讓幼苗好好長大,患者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也可搭配中醫診治、術後調理。
不少人都有痛風的問題,一發作起來讓人相當難受,到底痛風患者該怎麼吃?對此,營養師程涵宇列出8款痛風地雷食物,包括海鮮、魚類、內臟、紅肉、含糖飲料,以及所有酒類,都最好少碰為妙。其中她提到,每天喝1瓶罐裝啤酒的人,比不喝酒者高出約5成機率會得痛風,值得特別注意。
中醫能調理哪些病症?
有些男性覺得愈來愈沒「性」緻,泌尿科醫師黃冠鈞指,男性性慾降低,多與荷爾蒙變化、不健康生活型態、壓力大及與伴侶溝通出現障礙所致,除就醫外,想促進性慾,可補充花生、杏仁、山核桃、腰果、黑豆、黃豆、芝麻、小麥胚芽等含有精氨酸或豐富維生素的食物,有助維持體內賀爾蒙的水平。
器官是維持健康的根本,但該如何照顧才正確?營養師高敏敏就特別針對胃、肺、肝、腸、心、腎、胰、膽等8大器官,分別列出「最怕什麼?」及「最喜歡的食材」,以供民眾有所依循。其中她提到,心臟最怕鹹,而鈉含量過高的食物,會使血管內水分增加,易導致高血壓。除了應控制鈉含量攝取外,不妨可吃堅果、酪梨、香蕉等養心食材。
近來食安問題頻傳,讓許多人對食品安全感到擔憂,到底這些毒素在身體要如何代謝?對此,營養師陳怡婷表示,肝臟為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透過它能將毒素排出體外,而想要守護肝臟健康,可吃5大類食物,包括優質蛋白質、植化素、維生素B和E、礦物質硒。此外,也要避開發霉食物、過量酒精、加工食品,以及高油、高糖食物,都會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
肉桂是廚房中常見辛香料,其濃郁的香氣,深受許多人喜愛。對此,營養師吳欣陵指出,肉桂具有促進新陳代謝、維持消化道機能、增強胰島素活性等功效,能為健康帶來正面影響。不過她也提醒,肉桂所擁有的營養好處不等於肉桂捲也有,光1顆就含2.84份油脂類,吃太多會長脂肪,務必要小心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