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DeepSeek的搜尋結果,共2,029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一句「中國將贏得人工智慧(AI)競賽」,再次引發輿論對中美該領域競爭的關注。「矽谷有多少技術建立在中國AI基礎之上?」彭博社11月9日以此為題發表的一篇文章,引用多個例子說明,中國低成本的開源AI模型不僅正在吸引全球用戶,還在悄然獲得矽谷的青睞。作者認為,美國政府若還想長期保持領先,不妨先想想矽谷倒戈中國AI的原因。
創意(3443)今(10)日早盤後一度強勢攻上漲停,外資報告指出,Google自研Arm架構CPU將成為公司2026年最關鍵的成長動能,預估該專案在2026年可貢獻營收約6億美元,2027年上看7億美元。外資並預期,儘管此專案毛利率僅約5%,將略為稀釋整體獲利率,但仍有助於推升EPS表現,因而將創意目標價調高至1800元,並給予評等「加碼」。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7日在浙江烏鎮開幕。今年大會首度推出全新特色活動——「六小龍烏鎮對話」,邀請6家活躍於人工智慧前沿領域的創新企業創辦人,聚焦AI技術的最新挑戰與未來方向展開對話。這也是自「杭州六小龍」在今年初爆紅以來,6家企業核心人物首次同台亮相,備受矚目。
人形機器人近年發展快速,市場關注何時能迎接大規模商業應用。大陸該產業明星企業宇樹科技CEO王興興表示,機器人發展最大的困難,是「模型甚至是數據的量都不太夠用」,為解決該問題,公司正在探索研發並與國內外企業合作,打造機器人領域的「通用模型」。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7日)在浙江烏鎮盛大開幕。今年大會首度推出全新特色活動——「六小龍烏鎮對話」,邀請六家活躍於人工智慧前沿領域的創新企業創辦人,聚焦AI技術的最新挑戰與未來方向展開對話。這也是自「杭州六小龍」在今年初爆紅以來,六家企業核心人物首次同台亮相,備受矚目。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7日開幕,在全球全力推進AI發展下,本屆活動亮點之一,是首次舉行「六小龍烏鎮對話」,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等大陸知名AI企業負責人齊聚,在會上揭露行業最新趨勢。
用來考驗AI大模型投資賺錢能力的比賽「Alpha Arena」,在經歷17天的賽期,比賽結果出爐,冠亞軍分別為阿里巴巴和深度求索(DeepSeek)兩家中國企業奪下。其他四家美國大模型則都賠錢,其中OpenAI的GPT-5因賠掉超過6成本金墊底。
看到台灣工具機業面對關稅大戰陷入營運困境,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認為,可以在機器人台鏈上找解方,甚至可以趁此機會,整合成「無人全自動產線」、「無人工廠」。
中美兩大強權AI科技戰火延燒,不僅中國大陸春晚節目由人型機器人大秀舞蹈,許多人形機器人品牌快速崛起,加上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接連推出,台灣在此波「機器人大戰」中將扮演什麼角色?新漢董座林茂昌認為,台灣有很強的軟硬體技術整合人才,且有完整生態鏈及解決方案,透過採開放式架構的「AI+Robot」,可以再度打造出產值逾兆元的國家級產業。
APEC的「川習會」未提「台灣」讓各方揣測解讀。相較於2023年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甚至親口對美國總統拜登以「最核心、最敏感、最首要」,以及後來所有北京官方均以「紅線、底線」強烈嚴肅地描述中美關係針對「台灣問題」的關鍵位置,如今面對更強勢鮮明的川普,中美兩強人竟絕口不提台灣,原因何在?
隨著AI狂熱不斷推升美股估值飆升,美國銀行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建議投資人,將黃金與中國股票作為對沖工具,以防範AI熱潮退燒後可能出現的股市回跌。
全球資金正出現回流中國大陸趨勢。公股銀行財管部門指出,在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循環下,將吸引資金持續流向新興市場與亞洲,近期陸港股市上漲集中在AI相關板塊,反映出市場對晶片自主和大陸科技前景的樂觀預期;另在官方政策刺激下,內需消費族群亦可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舉行「習川會」,會後川普滿意地表示,此次會談「滿分10分有12分之高」,雙方「已達成共識」,預計很快簽署協議。看似美中貿易談判已有完美的結果,實際上恐非如此。
澎湃新聞10月31日報導,這兩天中國大陸A股時隔十年重新站上4000點。跟以往牛市不同,需知:一起盯盤的,可能不只有人類,還有人工智慧(AI)。在一場全球AI投資大賽中,中國大陸大模型遙遙領先,DeepSeek最高收益率超130%。
中國發展AI戰略,以四中全會公報「十五五」規劃目標觀察,公報將「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與「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大幅提高」列為優先事項,代表中國AI戰略聚焦擺脫對外部科技體系依賴。在此戰略背景下,產業政策導向將聚焦AI及AI機器人應用相關的先進製造業、自主創新技術與數位中國建設,並以「新質生產力」概念作為深化AI科技與產業融合行動指標。中國透過強調「實體經濟」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凸顯AI在產業戰略地位並強化AI機器人關鍵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中國發展AI戰略,以四中全會公報「十五五」規劃目標觀察,公報將「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與「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大幅提高」列為優先事項,代表中國AI戰略聚焦擺脫對外部科技體系依賴。在此戰略背景下,產業政策導向將聚焦AI及AI機器人應用相關的先進製造業、自主創新技術與數位中國建設,並以「新質生產力」概念作為深化AI科技與產業融合行動指標。中國透過強調「實體經濟」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凸顯AI在產業戰略地位並強化AI機器人關鍵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面對中國各領域持續技術進步,長期被視作全球科技領先地位的矽谷,在美國《紐約時報》22日一文中指出,「矽谷陷入了對中國的痴迷和羨慕。」創新工場董事長、AI科學家李開復近日更表示,「在AI硬體和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正在被中國超越。」
創新工場董事長、AI科學家李開復近日在舊金山舉行的TED AI大會上,以視訊連線的形式發表演講,罕見直接表示,「在AI硬體和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正在被中國超越。」他指出中美AI競爭正在沿地理與經濟角度徹底分化,美國在企業AI與科研層面仍領先,但中國正快速主導消費級AI與智慧製造業,尤其在機器人領域。
據觀察者網報導,面對中國幾乎全領域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長期被視作全球科技領跑者的矽谷,會作何反應?美國《紐約時報》10月22日一文直言:「矽谷陷入了對中國的痴迷和羨慕。」
對於AI產業發展,數發部長林宜敬有一套邁向成功的想法。他特別強調「生態」的重要,因為軟體產業的創新突破與發展,一定要來自民間產業的自由競爭,也正是美國與中國現在第二次冷戰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