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1億噸的搜尋結果,共84筆
根據今天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復原全球原本自然存在的森林,可吸收碳排約合世界整年排放量的22倍,但淨零排放要的是復育野林而非盲目造林,且仍要致力減少人為碳排。
曾文水庫29日慶祝啟用50周年,行政院長陳建仁南下主持切蛋糕慶生外,也視察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進度,期能趕在明年520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啟用;台南山區居民也期盼盡快結束施工帶來的交通噩夢。
豐興(2015)周五召開法說會,豐興今年第三季營收、獲利下滑,單季每股盈餘0.91元,為14個季度以來低點,主要受到大環境不佳,且颱風、降雨等天氣因素衝擊工程進度;前三季每股盈餘降至2.98元。展望第四季,可望維持旺季水準,尤其鋼筋出貨可期,價格上持穩,不過鋼市要大幅反彈可能仍須帶明年第一季末後,將持續觀察市場狀況。
進入第四季,大陸鋼廠也展開減產,不過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仍提出警告,表示全球鋼鐵產能過剩達到6億噸,最主要來源就是大陸,若不盡快改善,將威脅鋼價穩定,同時對減少排碳也會是一大隱憂。
嘉南平原今年秋冬雜作11月13日展開,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表示,今年水情正常,曾文與烏山頭2座水庫蓄水充沛,1期稻作明年1月底開灌,預估到明年春季雜作都沒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6日公布,9月全球糧價指數持穩無明顯漲跌,主要是糖價雖因亞洲產區歉收而飆漲,但被植物油、乳製品、肉類價格走跌抵消。
由於鎳礦冶煉設施的需求增加及鎳產品年產量高,印尼已探勘得知的鎳儲量恐在15年內耗盡。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最新公布今年1~5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資料顯示,大陸船舶工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造船完工、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三大造船指標均實現增長。截至5月底,大陸手持船舶訂單11,799萬載重噸,年增15.5%,創七年新高。
台南地區今年梅雨期降雨不多,曾文、烏山頭2水庫21日蓄水量合計約1億噸,台南新化、佳里、麻豆等地區二期稻作昨天起供灌,其他地區供灌日期尚未定案,相關產業鏈的業者憂心忡忡,有育苗業者擔心,二期稻作供灌日期無法確定,讓人無所適從。
南部連日雷陣雨挹注,16日預估還有梅雨襲台,台南市水情雖亮橙燈,農田水利署評估曾文與烏山頭2水庫水量充足,決定嘉南平原2期稻作21日開始供灌。
南台灣水情持續嚴峻,曾文、烏山頭總蓄水量跌破1億噸大關,預估本月中旬曾文水庫蓄水率恐不到1成。南區水資源局持續費盡心思設法節水,國軍也把握汛期前加緊清淤,陸軍8軍團54工兵群已加入南區水資源局的水庫清淤工作,計畫3個月將清淤30萬噸砂石。台南市長黃偉哲9日贈送「阿兵哥最愛零食」泡麵致謝,提及台南市水情時表示,即使沒有進一步節水控管,3座主要水庫還可撐120天。
桃園石門水庫蓄水率21日跌破6成來到56.3%,北區水資源局指出,桃園1期稻作在20日完成整田,新竹地區也將在25日完成,氣象預報近期將有春雨挹注,評估5月底前可維持穩定供水,新竹市政府則要求各單位機關及所屬學校停止非必要用水,以抗旱節水。
俄羅斯日前突然宣布,從俄國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北溪1號管線,從31日至9月2日暫時關閉3天,雖然聲稱進行例常維護,卻引發外界擔憂俄羅斯對歐洲「斷氣」的疑慮。日媒報導,在歐洲面臨冬季能源短缺之際,多虧中國大陸拋出救生圈,將過剩的液化天然氣(LNG)轉賣,屆時歐洲可望趕在11月以前達成先前設定80%的儲氣目標。而大陸是能源消耗大國,之所以能成為賣方輸出天然氣,最大原因是「經濟不景氣」。
美國一份研究顯示,若當代爆發一場全面性的核戰,恐導致50億人死亡,死於核塵埃遮蔽日光所引發饑荒的人數會遠多於核爆罹難人數。
新冠疫情不僅干擾生產,也打亂各行業傳統的淡旺季。數據顯示,受到長三角地區防控影響,大陸5月水泥產量為2.03億噸,年減達17%,創下近九年低位。市場人士指出,水泥產量低迷與市場需求不振,以及房地產施工量持續惡化等因素相關。
儘管大陸政府提出嚴格的減碳要求,並嚴防鋼鐵產能過剩,但最新公布的全球前50大鋼企中,陸企仍有多達28家上榜,寶武鋼鐵集團更以1.2億噸的粗鋼產量蟬聯榜首。合併重組後的鞍鋼集團則成為全球第三大鋼企、大陸第二大鋼企。
連日雨彈來襲,台南市26日深夜11時一波強降雨,27日上午再下一波大雨,累積最大雨量在官田、七股區58.5毫米,但因適逢退潮,未發生積水災情。這波雨勢也為曾文、烏山頭與南化等3水庫,增加近2400萬噸蓄水量,約為台南市24天的民生及產業用水量,水量為近5年來同期新高。
新光鋼(2031)去年獲利增228.09%,基本每股盈餘8.62元,擬配息4元,齊寫登峰紀錄,現金殖利率6.12%。公司表示料源相當充足,加上戰爭影響鋼價,訂單滿手,營運維持高檔可望。法人預估首季營收雙增逾2成,投資建議買進,目標價給予86.7元。
台中港建港邁入第46年,肩負台灣中部地區國際商港區域經濟發展的使命。於2010年裝卸量突破1億噸,去年則成長至1.2億噸;伴隨著業務成長,陸續投入碼頭建設,迄今已完成64座營運碼頭,至今年1月底共完成12座碼頭整建工程,近期完成12及15號碼頭整建工程。
美國將擴大液化天然氣(LNG)的生產,預計2022年產能達到約1億噸,同比增長2成左右,出口量成為世界第一。在歐洲,產自美國的燃氣占比不斷提高,而日本3月起將向歐洲提供LNG,韓國政府也在考慮伸出援手,如果「脫俄化」取得進展,將能減輕歐洲在經濟安全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