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GDP占比的搜尋結果,共132筆
總統賴清德11日主動向工業界提及匯率問題。他說,台灣沒有能力操縱匯率、但政府有責任穩定匯率,也會維持適度的寬鬆貨幣政策,給予企業相對友善的經營環境。至於台美關稅談判,只缺臨門一腳,時間也差不多了,會爭取20%暫行關稅再調降且不疊加,232取得最惠國待遇。他說,「美國要成為AI世界中心,台灣絕對可以幫忙。」
美國財政部即將公布匯率報告,由於前兩項標準我國篤定符合,關鍵在於第三條紅線,即央行進場穩匯規模不得超過美方標準。雖央行全年淨買匯規模離紅線仍有段距離,市場解讀,由於台美貿易談判尚未結束,為避免成為美方把柄,央行不敢貿然放手新台幣貶值,後續調節陷入兩難局面。
日本《共同社》6日報導,日本政府研擬將防衛省以外的中央政府部門預算項目,擴大增列為「國防預算」(防衛費)適用對象;用於擴大先進技術投資與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領域,藉由達成防衛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加強維繫國家安全。
美國總統川普定調「川習會」是G2歷史性會議,帶來了永恆和平與成功;戰爭部長赫格塞斯呼應川普,除了要做到「以實力維護和平」,更彰顯與中國的相互尊敬及正向關係。反觀民進黨拒絕改善兩岸關係,堅持以實力對抗中共,沒有避戰選項,但採購F-16戰機與潛艦國造等重大國防建軍計畫頻出狀況,錯誤戰略與國防管理失控使台灣安全陷入空前險境。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4日公布2025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5, DCR),全球69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台灣總排名第10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4日公布2025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5, DCR),在全球69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台灣總體排名第10名。指標中,「資訊科技與媒體股票市場資本額GDP占比」續位居榜首。
增加國防支出朝野多有共識,但軍費支出不能只增加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也要重質。以立法院通過《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其中,國防部原編列1129億餘元,經朝野協商,共減列50億餘元,執政黨不曾像以往批評在野黨,就是因為自知有些項目編列不合理,如一張長官座椅5萬元等,這也說明國防支出增加,不能只是充量,更要重質,重量也要重質。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唯一保存至今的奇景是埃及吉薩古夫(Khufu)金字塔,埃及政府在這處恢弘古蹟旁花了20年打造「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GEM),當地時間1日晚間開幕,多國王室政要出席,最受矚目的是出土百餘年來首度公開的法老王圖坦卡門陵墓全貌。這是世界最大的考古博物館,展現全球文化地標雄心,也肩負重振埃及經濟與觀光業重任。
本周全球股市偏震盪,多空之間力量拉鋸,標普500上漲近1.6%,高市早苗成為首相的效應在日股顯現,日經225指數,五天計上漲約3%,新興市場整體遜於成熟市場。
今年我國出口亮眼,主要是AI熱潮推動,電子及資通訊產品外銷暢旺,台灣對美順差金額持續擴大。楊金龍受23日邀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時表示,央行估計今年我國對美順差將達1,200億美元,但央行持續注意匯率穩定,且與美國財政部溝通順暢,希望不會因此踩到美國匯率報告紅線。
總統賴清德20日表示,台灣正積極強化國防力量,國防預算對明年GDP占比可達3.32%,2030年之前國防預算要占GDP 5%,這不僅為了強化國防力量,保護國家安全,也是一種產業經濟發展預算。他說,以台灣幾十年在半導體及資通訊等產業打下的基礎,非常適合與國際合作發展國防工業,未來國際上會有國防工業生態鏈,台灣也要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14日)警告,可能對西班牙祭出包括關稅在內的「貿易懲罰」,原因是該國國防支出未達到GDP的5%。他直言,西班牙的做法「極度不尊重」,對北約而言「非常糟糕」,令人難以置信。
迎雙十國慶,賴清德總統國慶演說首提「台灣之盾」,並指出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的3%,並於2030年前達到GDP的5%,讓軍工股得以在中美貿易戰雄雄戰火中浴火重生,其中雷虎(8033)更是不畏被列為注意股警示,不僅股價由黑翻紅,且盤中一度衝高至154元、飆出9.22%的漲幅。
賴總統的雙十演說,示範了他要如何協助川普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不過,此時的川普恐怕冷汗直流。相較於包括蔡英文在內過往的雙十演講,兩岸關係都會自成一個重要的段落,此次賴清德非但沒有專論兩岸,也不見其重申就職時所宣示的「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等目標。
賴總統的雙十演說,示範了他要如何協助川普拿到諾貝爾和平獎。不過,此時的川普恐怕冷汗直流。相較於包括蔡英文在內過往的雙十演講,兩岸關係都會自成一個重要的段落,此次賴清德非但沒有專論兩岸,也不見其重申就職時所宣示的「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等目標。
賴清德總統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專訪提到,中國軍事演習已經到印太整個區域,航空母艦跨過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甚至到澳洲的經濟海域實彈射擊。外界關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美軍威懾是否下降?學者認為,第一、第二島鏈構成美國整體防禦的一環,即便抽走戰略資源,也是由盟國補上,美國整體威攝力不變。
賴政府已訂出至2030年國防支出在GDP占比將達5%,國防預算成長幅度驚人,過去因預算排擠而擱置的建案有機會復活,空軍初教機案即為一例。軍方官員透露,現役T-34初教機已老舊,沒理由不更換,但是採自製、租賃或外購,內部各有主張,2026年國防預算已來不及納入,但2027或2028年可望編列「初教機建案」預算,至於是自製或租、購,有待國防部呈報由賴清德總統拍板定案。
美國財政部10月預計公布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與外匯政策報告,市場聚焦匯率操縱國名單,由於台灣篤定符合兩項標準,將續列外匯操縱國觀察名單,但尚不至被列為外匯操縱國。市場預判,由於三項檢視標準中,台灣仍有兩項指標達標,主要是結構問題、非短期可改變,因此,台灣將繼續列為觀察名單;匯率報告公布前,央行匯市調節策略受關注,能否守穩新台幣3字頭,成為重要信心指標。
受囤貨退潮,關稅效應發威進口銳減影響,美國第二季經常帳赤字劇縮43%,來到2,513億美元低於預期,在GDP占比創2023年第三季來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