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JAMA的搜尋結果,共99

  • 不只靠藥物  控糖用2招:糖化血色素降1.8%

    不只靠藥物 控糖用2招:糖化血色素降1.8%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成為重要課題。耳鼻喉科醫師曾家承分享最新研究,飲食、運動有助於調控血糖,若長期執行,糖化血色素平均可下降1.8%,不過,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決心,如果一天藥量在2、3顆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理論上有可能透過嚴格飲食與運動,達到減藥或不需用藥的狀態。

  • 口腔健康和胰臟癌有關!忽略刷牙 罹癌王風險飆3.4倍

    口腔健康和胰臟癌有關!忽略刷牙 罹癌王風險飆3.4倍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是目前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之一。營養師呂美寶表示,最新研究發現,27種特定的細菌與真菌組合,與胰臟癌風險提升3.4倍有關,這些菌種會透過牙齦感染與慢性發炎,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甚至提高胰臟癌風險,每天早晚刷牙,不僅能預防牙周病、口臭,還可能有助降低胰臟癌危機。

  • 睡覺時「做這件事」恐增加42%心臟病風險!

    睡覺時「做這件事」恐增加42%心臟病風險!

    你習慣開著夜燈睡覺嗎?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行的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一項研究警告,開夜燈睡覺看似無害,實則心臟病發機率恐增加42%。

  • 壓力大「血管會抽筋」醫:嚴重恐致心肌梗塞

    壓力大「血管會抽筋」醫:嚴重恐致心肌梗塞

    除了飲食習慣、血壓和膽固醇影響,壓力也是心臟病的元凶,嚴重時甚至可能誘發心肌梗塞。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團隊指出,當緊張、焦慮或生氣時恐引發俗稱「血管抽筋」的冠狀動脈痙攣,嚴重時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建議易緊張的民眾,從學會慢呼吸、固定練習、穩定作息、搭配治療等方式保護心臟,別讓焦慮變成心臟的隱形殺手。

  • 3習慣害人老得快 抽菸最可怕 生物年齡暴增7歲

    3習慣害人老得快 抽菸最可怕 生物年齡暴增7歲

    抗老是現代人的重要議題。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人在30、40歲時,身體老化速度已開始出現明顯差異,而抽菸、過胖與運動量少,是三大加速衰老的生活習慣,其中抽菸是最可怕的推手,相較於不抽菸的人,抽菸者的生物年齡平均老了7歲。

  • 空汙傷腦 帕金森氏症風險飆56% 醫教6招自保

    空汙傷腦 帕金森氏症風險飆56% 醫教6招自保

    空汙中的PM2.5等細懸浮微粒,不僅會傷肺、傷心。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還會加速腦神經退化,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的細懸浮微粒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可高達56%,建議若要戶外運動,應避開早上7點到9點與傍晚5點到7點等空氣最髒的時段。

  • 大腸癌死亡率直降!專家呼籲:篩檢年齡應提前到40歲

    大腸癌死亡率直降!專家呼籲:篩檢年齡應提前到40歲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為45~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讓發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下降34至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建議依風險分級採精準篩檢,避免偽陰、偽陽性問題和浪費醫療量能。

  • 比步行更防失智 常騎腳踏車 阿茲海默症風險大降22%

    比步行更防失智 常騎腳踏車 阿茲海默症風險大降22%

    騎腳踏車不只環保、省錢,還可能成為防失智的秘密武器。英國一項追蹤近48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經常騎腳踏車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起開車、搭公車者少了22%,不分類型失智症風險也下降19%。

  • 川普稱孕婦吃止痛藥恐釀新生兒自閉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駁斥

    川普稱孕婦吃止痛藥恐釀新生兒自閉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駁斥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發布「孕婦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恐釀新生兒自閉症」的警示訊息,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天發出6點聲明,強調乙醯胺酚使用於孕婦多年,是醫學界公認止痛、退燒藥物較為安全的選擇。

  • 美擬警告 孕期吃止痛藥恐生自閉兒

    美擬警告 孕期吃止痛藥恐生自閉兒

     《華盛頓郵報》援引4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川普政府預計22日宣布,懷孕初期的婦女服用非處方止痛藥泰諾(Tylenol),其主要成分「乙醯胺酚」可能與兒童自閉症風險相關,且政府還將研究使用亞葉酸(leucovorin)作為治療自閉症的潛在方案。

  • 研究揭瘦瘦針降肥胖者癌症風險17% 醫:卵巢癌最明顯

    研究揭瘦瘦針降肥胖者癌症風險17% 醫:卵巢癌最明顯

    俗稱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因能降低血糖與減重,近些年來普遍被用於減重與代謝門診。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使用瘦瘦針後,整體罹癌風險降低17%,其中卵巢癌下降47%,但腎癌風險微幅上升,建議肥胖者使用瘦瘦針期間,也應追蹤腎功能。

  • 健康老去比長壽更重要 7飲食習慣幫大忙

    健康老去比長壽更重要 7飲食習慣幫大忙

    追求長壽外,更要健康老去。有外媒整理2025年多項最新研究,列出7項最能幫助「健康長壽」的7項飲食建議,包括減少吃超加工食品、多攝取富含類黃酮、植物性蛋白、高纖維碳水化合物、小型魚類等,其中植物蛋白性蛋白部分,專家建議可多食用豆腐抗衰老。

  • 關鍵!「隨身小裝置」降失智風險61% 有效年齡門檻曝光

    關鍵!「隨身小裝置」降失智風險61% 有效年齡門檻曝光

    失智是現代中老年人都必須考量的重大健康風險之一,各國均視為防治重點。18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只要及時自我覺察聽力退化受損並配戴助聽器,就能顯著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但這個絕佳對策有年齡限制,過了門檻之後可能不具太大作用。

  • 「麥得飲食」超護腦  醫:優質橄欖油是靈魂

    「麥得飲食」超護腦 醫:優質橄欖油是靈魂

    失智症是許多家庭關注的議題。神經內科醫師鄭淳予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長期吃麥得(MIND)飲食,大腦海馬迴硬化的風險降低22%,記憶力更佳、腦容量較大、失智風險更低,她並整理出「9大必吃麥得健腦食物」,包括全穀雜糧、莓果、橄欖油等,尤其是優質的冷壓初榨橄欖油是麥得飲食的靈魂,建議平日就要多吃,不僅護腦還護心。

  • 關稅出招  美國車就能東京滿街跑? 外媒打臉川普美夢

    關稅出招 美國車就能東京滿街跑? 外媒打臉川普美夢

    路透社七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說得沒錯,日本與歐洲很少會買美國製造的汽車,不過,這跟貿易障礙的關係不大,不管是在東京還是在倫敦,不少車主都認為,美國的汽車不僅車體太大而且很耗油。

  • 「大西洋飲食」長壽又環保 半年降6成代謝症候群風險

    「大西洋飲食」長壽又環保 半年降6成代謝症候群風險

    代謝症候群患者是三高的高危險族群,發生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兩倍。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研究發現,連續半年接受吃新鮮蔬果、適量海鮮與少量紅肉的「大西洋飲食」者,可以降低6成新發生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不僅有助於長壽,且沒有增加環境碳排放,還兼具環保意義。

  • 日產汽車與東風擬合資進軍出口市場 加速日系全球佈局

    日產汽車與東風擬合資進軍出口市場 加速日系全球佈局

    路透社週四(31日)報導,陸廣州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告,日產汽車(Nissan)與東風汽車計劃在廣州設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日產將持有60%股權。這家新公司將專注於整車與汽車零件的出口,顯示日系車廠持續強化其全球市場佈局的決策。

  • 長輩帶孫失智風險降24% 每周別超過40小時

    長輩帶孫失智風險降24% 每周別超過40小時

    長輩適度帶孫,能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醫師蔡明劼引述一項大型研究指出,每周帶孫不超過40小時的長輩,失智風險比完全沒帶孫者少了24%,關鍵機制在於學習與參與感。

  • 降失智風險35% 研究:騎腳踏車強化大腦功能

    降失智風險35% 研究:騎腳踏車強化大腦功能

    高齡化社會結構下,預防失智症成為重要議題。研究發現,騎腳踏車這種簡單易行的有氧運動,能減少失智與認知功能退化風險,最高可達35%,尤其是老人騎腳踏車通勤或採買的習慣,有助保有日常移動能力、維持社交與加強空間認知,都是非藥物性的預防失智手段,比走路更能強化大腦功能。

  • 身體1狀態加速老化「28歲像40歲」 研究數據曝

    身體1狀態加速老化「28歲像40歲」 研究數據曝

    許多人年紀輕輕,但身體卻比老年人還不如,有一部份原因可能和肥胖有關。最新研究顯示,長期肥胖可能讓年輕人的身體「加速」老化,雖然只有28歲,但身體細胞可能已經像是40多歲的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