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Naim的搜尋結果,共26筆
美媒披露,一份在川普政府內部流傳的文件顯示,華府正考慮將迦薩走廊轉為美國託管地,為期至少10年,以全面重建並吸引投資。而在重建期間,選擇外移者可獲5000美元(約15萬台幣)現金、4年房租補貼,以及一年所需糧食。批評者則指出,無論巴勒斯坦人是否「自願」外移,大規模人口遷移恐違反國際法。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邁入第7天,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週五(20日)表示,對平民與民用基礎設施發動攻擊毫無正當性,這些攻擊必須立即停止。他也呼籲伊朗展現重返談判桌的誠意,重新就核計畫展開對話。
伊朗周五表示,只要以色列不停止攻擊,伊朗就不會重返談判桌討論如何處理其核計劃。另一方面,在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於兩周內決定是否直接介入這場以伊衝突之際,歐洲正試圖從中斡旋,為這場可能演變成中東大戰的衝突降溫。
加薩的戰事已持續近20個月,飢餓的巴勒斯坦人和加薩人質親屬的絕望情緒日益加劇。哈瑪斯修改了停火提議,但是其內容是下修美國方面早先提出的條件,使得美國中東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直接拒絕,稱哈瑪斯的提議「完全不可接受」。
根據NBC News報導,五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研擬一項計畫,擬將最多達 100 萬名巴勒斯坦人永久遷移出加薩走廊,轉安置至利比亞。報導也指出,以全球最大客機空中巴士 A380 為例,其最大載客量若全滿,運送 100 萬人需要大約 1,173 趟航班。
加薩地帶的脆弱停火協議於週二深夜破裂,以色列對該地區發動大規模空襲,同時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誓言將對哈瑪斯(Hamas)採取「更強大的軍事行動」,以色列官員聲稱,攻擊原因是發現哈瑪斯準備發動恐怖攻擊、擴充軍力及重新武裝,不過,以方拒絕透露細節,並未提供具體證據。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近日受訪透露,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希望在明年1月20日就職前,看到迦薩停火協議達成。與此同時,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高官11月29日透露,哈方代表團將於11月30日前往開羅與埃及官員展開會談,討論迦薩停火、與以色列交換被扣押人員等事宜。
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新領袖卡西姆(Naim Qassem)表示,將配合黎巴嫩軍方以落實與以色列的停火協議。
在持續超過1年的戰鬥後,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於當地26日晚間達成停火協議,並於27日凌晨生效,雙方衝突暫告終結。協議由美國與法國斡旋促成,美國總統拜登肯定停火協議是「結束中東暴力的關鍵一步」,但同時警告若真主黨或其他勢力試圖推翻協議,以色列仍有權自衛。
國際刑事法院(ICC)周四(21日)以涉嫌觸犯戰爭罪、反人類罪為由,針對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國防部前部長葛朗特、哈瑪斯領導人馬斯里(Mohammad Masri,另名戴夫Muhammad Deif,據信已喪生)發布逮捕令。ICC把以色列領導人與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首腦並列通緝對象,令國際社會眼睛一亮。相較於尼坦雅胡、葛朗特與以色列政要發言痛批ICC,人權團體肯定ICC這次的行動,有律師直言「早該這麼做」。
真主黨媒體辦公室一份聲明表示,在以色列上個月殺害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也譯納斯魯拉)後,真主黨任命發言人卡西姆(Naim Qassem)為新的秘書長。
隨著人口結構的演變,單身貴族與頂客族群的興起,豪宅的定義早已突破傳統 50 坪以上的局限。如今,透過專業設計巧思,從格局規劃、動線優化、建材選擇到機能配置,每一處細節皆精雕細琢,量身訂製的小坪數豪邸,反而成為引領潮流的現代豪宅新標竿。實現奢華不再侷限於面積大小,這篇將介紹 5 間令人驚艷的精品小豪宅設計,這些住宅雖然僅有 20 坪(含)以下,卻透過豐富多元的設計語彙,淬煉出極致的生活美學,不僅讓屋主享受無與倫比的舒適居所,更成為每次親友到訪時,熱烈討論的焦點,展現無限的品味與格局。
以色列持續轟炸、地面入侵黎巴嫩,真主黨高層昨(8)日首度在不以加薩走廊停戰為前提的情況下表態支持與以色列停火,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同日聲稱,以軍殲滅真主黨接班人與「接班人的接班人」,並且對黎巴嫩人民祭出警告,要求黎巴嫩從真主黨手中解放,否則就會「像加薩一樣毀滅及面臨苦難」。
真主黨代理秘書長卡西姆(Sheikh Naim Qassem)8日表示真主黨(Hezbollah)已經成功替補了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的所有高階指揮官,並稱該組織的軍事實力並未受到影響,還警告真主黨將繼續向以色列更深處發射火箭,預測以色列人將面臨更多的流離失所。
以色列狂炸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之際,以色列軍方今(1)日凌晨宣布,已對黎巴嫩南部邊境的真主黨(Hezbollah)目標展開「有限度、局部及有針對性的打擊」,以軍稱,這些目標位在靠近邊境的村莊,對以色列北部的社區構成立即威脅。真主黨昨(30)日稱,已準備好應對以色列的地面入侵。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21日深夜起激烈交火,真主黨對以色列發射上百枚火箭彈、巡弋飛彈,當中多數遭以軍攔截,不過仍有一枚飛彈直接打中以國住宅區,引發大火。另外真主黨二號人物卡西姆(Naim Qassem)昨(22)日也宣布「進入無限期清算之戰」,表明「準備好迎接任何軍事可能」。
國際關係本就複雜多變,而涉及華府,北京,和台北三地的爭議,需要三方對於彼此互動的基礎有更準確理解,才可能減少誤判。國際關係學界針對外交策略的研究,豐富地彙整了各國內部政治潮流如何錯綜複雜地影響其外交政策。知名學者如Almond(1960)、Rosenau(1967,1969)和Allison(1971)已廣泛分析了國內環境如何引導外交決定,不過,多數的研究重點都放在對世界政治舉足輕重的美國。然而,在中國改革開放,穩定崛起之後,全球最具爭議的地緣政治角力,莫過於中美競合關係。對於中美雙方而言,隨著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領先地位明顯,讓雙方對台灣問題更難取得共識。
世界衛生組織(WHO)高階官員29日宣布,以色列軍方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同意將加薩走廊分3區各暫停戰鬥3天,以利當地約64萬名孩童接種小兒麻痺疫苗。
以色列與哈瑪斯的停火談判仍然困難重重,在開羅舉行的調解會議,出現了以色列和哈瑪斯難以彌合的矛盾,即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面也不易解決。
外媒報導,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可能即將全面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