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bbb的搜尋結果,共114筆
上周全球資本市場「驚訝」連連,資金明顯湧向債市避險,不論公債或投資級公司債等評級,近日債價皆出現彈升。法人建議,「股債雙存」是當今策略首選,如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兩檔ETF一年中將八次領息現金流。
美國金融監管機關10日關閉及接管矽谷銀行(SVB),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10日降至3.7%,考量高現金殖利率題材,資金湧入「股債」雙ETF。新一代國民ETF─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13日成交量19.99萬張,再寫上市來新高,國內規模最大的BBB等級投資級債券ETF-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投資人數攀高至13,062人,今年以來每周皆呈現上升。
為抑制通膨,美國聯準會(Fed)多次升息,但通膨降溫速度不如預期,將持續升息至5.25%或更高,投資人不免擔憂此時是否為買債券ETF的時機?其實,沒有人能夠準確地在市場中買賣,而是採取不同的購入方式,降低成本與風險,進而提升債券利率。
金管會防止「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出問題,祭出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強化監理措施,惠譽信評1日確認台灣官方對民營銀行提供支援意願,因此調升台灣D-SIBs的政府支援評等由a-至a。這是國際信評機構首次調升台灣D-SIBs評等。
儘管FOMC會議記錄釋出需要持續升息的立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日突破3.9%,歷史經驗顯示,此時布局投資等級債,可以參與未來漲升契機。
觀察全球製造業PMI指數,近期連續落入榮枯線之下,而服務業通膨降溫緩慢可能延長聯準會維持緊縮的時間,今年全球景氣可能出現衰退,不確定性加大當前的市場波動。因此也可觀察到,投資人投入高股息、低波動為主的商品,如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BBB等級投資級公司債ETF-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00725B)受益人數翻倍,全民一起「存債」。
近來新興市場債漲不停,擔心股價波動、追求穩健收益的保守型投資人,開始將目光轉向配息率不亞於高股息ETF的債券ETF。有鑑於此,強基金共同創辦人Faith,攜手展新投顧創辦人-黃大展(小老闆),於2/7中午在一場沒有媒體宣傳卻吸引上千人同時上線的直播中,暢談市場對於債券ETF的喜好。
搭上ESG趨勢同時具備投資等級的債券ETF-凱基ESG BBB債15+(證券代號:00890B)2023年首次配息金額出爐。根據凱基投信2月1日公告,00890B每受益權單位擬配發0.6元,本次實際可分配金額將於2月13日公告,2月16日為除息交易日。想參與00890B現金收益分配的投資人,可於2月15日(含)前買進,3月24日就可領到配息。
統計市場上BBB級投資等級債ETF近三個月績效,有六檔ETF繳出6%以上成績,其中前兩名績效更達7%以上。投信法人表示,去年歷經股債齊跌,投資等級債殖利率大幅攀升,債券資產投資價值浮現,因此持續吸引資金進駐,持續看好升息見頂之後的表現。
泰國新一代戲劇男神Build(Jakapan Puttha),自從在BL夯劇《黑幫少爺愛上我》(Kinn and Porsche)中飾演男主角之一而爆紅後,粉絲遍及亞洲各地,演藝事業也一飛沖天,但沒想到近日卻爆出他不但曾與《黑幫》原著女作家秘戀2年外,還在交往期間家暴、劈腿、金錢糾紛,引發眾怒。對此,Build在28日突然開直並宣布1大事,再度引發熱烈討論。
京城銀行集團成員之一京城銀國際租賃,自信評機構中華信評22日獲得長、短期發行體信用評等twBBB+、twA-2的確認。
聯準會於12月中旬利率會議決議升息兩碼,升息幅度如預期趨緩,展望2023年投資布局,野村投信認為,市場仍有不確定因素,股市可能較為震盪,但債券市場受惠於升息近尾聲,加上年初以來的修正,目前信用債的殖利率與信用利差均極具吸引力。根據過去十年經驗,以高信評投資級債(BBB級債)搭配高品質非投資級債(墜落天使非投資級債Fallen Angel Bonds),「雙高債」組合的報酬風險比更勝傳統的投資級債與非投資等級債的組合,投資效率更佳。
美國聯準會升息近一年來,市場預估即將接近尾聲,儘管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聯準會11月再度升息3碼之後,其發言令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腳步尚不會停歇,但隨著2023年美國經濟已確定衰退,再加上2022年一整年債券殖利率除了反應聯準會升息幅度,亦反應了相當程度的市場預期水準,使得目前已有愈來愈多的投信公司,包括元大、中信、國泰等投信,都有推出新的「投資等級債」的債券型基金,而對退休族而言,此時該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對此業界人士建議,最好選擇年期較短的,也就是大概二、三年以內到期的債券型基金,較為穩健。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21日調降中國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評級,理由是中國經濟放緩和房地產行業滑坡加劇經營環境的挑戰性,削弱了獲利前景。
標普下調中國大陸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評級,認為經濟放緩和房地產行業下滑加劇了經營環境挑戰性,並削弱盈利前景。
路透社4日報導,美國家居用品零售商Bed Bath & Beyond(BBBY)財務長阿納爾(Gustavo Arnal)上周五(2日)下午自紐約翠貝卡 (Tribeca)摩天大樓墜樓身亡。
面對日益艱困的經濟環境,美國企業紛紛傳出裁員或凍結聘雇的消息。社群軟體Snapchat母公司Snap與家居用品零售商Bed Bath & Beyond(BBBY)近日雙雙宣布裁減兩成人力,以節省成本度過營運難關。
惠譽評級1日表示,臺灣證券業在2021年創紀錄的高利潤,行業整體利潤在2022年上半年下降68%,盈利能力減弱和信貸風險增加,證券業今年需靠老本活下去,所幸央行升息緩慢,證券業的融資成本僅有輕微的上升壓力,這對該行業來說是最能控制的經營風險。
華爾街最新迷因股Bed Bath Beyond(代碼:BBBY)本周股價如乘坐雲霄飛車,在激進投資者科恩(Ryan Cohen)出清持股的消息曝光後,這家北美家具用品連鎖零售商繼周四股價重摔近20%,周五盤中又暴跌逾40%至10.62美元。
今年是養券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大型票券商不僅大舉買進部位養券,連同商業本票保證業務(即所謂自保業務),票券商內部也評估在資本適足率限制業務胃納量時,必要時會把原本規劃作自保業務的額度,移來換取更多養券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