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f-21的搜尋結果,共15筆
美國F-16V「蝮蛇號」(Viper),和大陸的殲-10C,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完成,代表著當代最強大的兩種輕型戰鬥機,並且都是早期型的大幅度改進版本。這兩型戰機有頗多相似之處,包括空重都約13噸,機鼻電達空間大小相似,採用相似的單引擎配置,以及相似的武器掛載量,因此兩型戰機具有很高的可比性,美國「軍事觀察」(Military Watch)分析認為,殲-10C的性能評分要比F-16V來得高,但不少人有不同看法,如果殲-10C真的比F-16V強,巴基斯坦為什麼苦等F-16不著,才不得不購買殲-10C。
美國《國防郵報》(The Defense Post)報導,印度恐將第2次中型多用途戰機(MMRCA 2.0)標案的採購數量砍半,僅向外國購買57架先進戰機,且授權生產、技術轉移等要求可能更加嚴格。此舉恐讓外國廠商打退堂鼓,導致MMRCA或P-75(I)柴電動力潛艦計畫的悲劇重演。
《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25日報導,美製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雖然戰力堅強,卻在國際市場上表現不佳,不過製造商波音(Boeing)派機到印度參加測試的5月底,正好碰上《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上映,可能是其精心策劃的行銷策略。
印度為淘汰老舊戰機,正推進總需求超過110架的「中型多用途戰機2.0」(MMRCA 2.0)計畫。《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近期訪問多名專家,分析「飆風」(Rafale)、「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F-21、F-15EX、「獅鷲」(Gripen)、Su-35等競爭者,誰有機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報導,根據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所獲得的訂單,以及美國空軍稍早透露的未來兵力結構,於1974年首飛的F-16戰機,將於美軍第一線奮戰至2030年代末期,在全球範圍更可能服役至2070年代,甚至更久。
《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指出,由於印度空軍現有作戰管制和武器系統與F-35戰機不兼容,很難從目前仍大量使用MiG-21、Su-30等非美製戰機的狀態下,直接換裝F-35,建議印度先採購F-16等美製戰機,逐步讓空中作戰體系與美式系統接軌。
據「Defence Blog」21日報導,隨著印度海軍表達對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濃厚的興趣,以填補MiG-29之不足;若雙方簽署合約,美國航太巨擘波音公司可望超車俄國防企業,成為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商。
印度空軍公佈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戰鬥機採購計畫,將採購多達450架各型戰鬥機,並部署於北部和西部邊境。但大陸軍事專家分析,採購清單中除飆風戰機應對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與F-16可能有些優勢之外,所有機種性能上都無法與大陸的隱形戰機抗衡。數量最多的光輝戰機性能也較大陸殲-10、殲-11遜色,無法對大陸形成壓力。
F-16戰機過去20年保護台灣領空,新改良的F-16V將與對岸更多精銳新世代戰機分庭抗禮。而除了台灣空軍外,西方國家不少空軍都操作這款性能不差的戰機。
美國F-16V「蝰蛇」(Viper),和大陸的殲10C,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完成,代表著當代最強大的兩種輕型戰鬥機,並且都是早期型的大幅度改進版本。這兩型戰機有頗多相似之處,包括空重都約13噸,機鼻電達空間大小相似,採用相似的單引擎配置,以及相似的武器掛載量,因此兩型戰機具有很高的可比性,美國「軍事觀察」(Military Watch)分析認為,殲10C的性能評分要比F-16V來的高。
由於缺乏戰機飛行員,美國空軍砸下64億美元(近2,000億台幣),雇用了7家公司,將戰鬥訓練委外,提供對抗性空中支援。
為了搶印度110架新戰機的大單,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正在研發名為F-21的超級F-16戰機。
多年來,為了搶得印度軍方超過百架戰機的龐大訂單,各方軍武承包大廠卯足了勁,希望能吃到這塊大餅。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Martin)和印度塔塔先進系統公司(Tata Advanced Systems)完成簽約,印度將成為F-16戰機的授權生產國,而這些印度製造的F-16,將稱為F-21。
法國媒體報導,法國出售63架退役的幻象F1(MirageF1)給美國,做為模擬空戰訓練之用,預計總金額為21億美元。